細心的父母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一定都看到過孩子吃手的行為,千萬不要站在成人的視角來看待寶寶吃手這行為,因為那樣,很容易誤會孩子。
- 一般來說,寶寶在2~3個月的時候都會有吃手的現象,這不并不是壞事。
寶寶通過吃手這一行為,可以鍛煉大腦發育,還可以探索世界。不要小瞧吃手這個動作,孩子能把手準確的送到嘴里,那可是完成了一件很不簡單的動作。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把手指放到嘴里,感覺不干凈,忍不住想阻止。其實,對于這么大的小寶寶來說,想解決口腔衛生和滿足他口欲,是可以通過努力完成的。
比如,大人如果握孩子的小手,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凈,最好用洗手液消消毒,再去拿寶寶的手。同時也要監督好家人,比如有些老人可能習慣了做完家務,然后手在身上擦一下就以為干凈了,然后就去逗孩子。這些不好的習慣,會給小寶寶帶來一定的風險,所以,平時能注意盡量注意。
再比如,床鋪要保持干凈,尤其是嬰兒躺的地方,還有他蓋的小被子或者毛巾等物,一定要保證干凈。同時多給孩子洗幾次手,保持寶寶小手干凈即可。
有時候提醒家人,家人不聽也要學會及時補救,比如家人走后,弄點清水給孩子洗洗手,然后用干凈的毛巾擦干凈。
- 孩子長牙的時候也會出現吃手現象。
乳牙萌出的時間略有差異,一般從4個月到10個月,但全部長齊一般在2-3歲左右。孩子長牙,牙齦會不舒服,孩子也會忍不住吃手,以此來緩解不適。與此同時,孩子還會伴隨口水增多的現象,有時候也會控制不住咬別人,尤其是母乳喂養,很多寶媽都被孩子咬過。
所以,此時除了要注意寶寶手部衛生外,還可以網上買一些牙膠、磨牙棒來給寶寶咬,我家寶寶以前就用過,確實能緩解出牙不適。
- 三四歲的大孩子吃手,需要干預。
很多孩子出現吃手現象都是正常的,但是上幼兒園后還有這一行為,就說明出現一些問題了,比如孩子情緒緊張、缺營養了、養成壞習慣了等等,家長就要及時關注并引導了。
具體家長可以這樣做:
1、找出原因
家長可以留意孩子平時會在什么情況下不自覺的吃手,比如有的孩子到了陌生的環境,感覺緊張又無聊的時候,就會忍不住去吃手。家長可以找孩子談一談,告訴他在陌生環境中,感覺無聊的時候,可以觀察周圍人的狀態、穿搭等,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如果通過引導,孩子吃手行為還不見緩解,可以帶孩子去檢查檢查,孩子缺少什么就重點補什么。
2、陪孩子一起看《我不再吃手了》這個繪本
很多時候,說教不一定能解決問題,但是通過繪本,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便能悟出其中道理。目前家長選擇比較多的就是這本《我不再吃手了》,如果你需要,也可以買一本,陪孩子看看。
3、多鼓勵孩子
很多孩子有吃手的習慣,是因為緊張,那緊張有時候又跟不自信有關系。所以,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找機會多鼓勵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總的來說,發現孩子吃手,要根據年齡來判斷是否需要干預,幾個月的小寶寶吃手不用干預,將手洗干凈輔以牙膠;長牙期吃手,可以理解,但是可以用磨牙棒代替,幫其緩解;3歲以上長牙結束,還存在吃手行為,需要多多關注并及時引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