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鐘聲
編輯:Mark
出品:紅色星際(ID:redplanx)
頭圖:智能汽車圖片
9月的慕尼黑車展上,某全球頂級Tier 1德國總部的兩位高層大佬,找到了某國產汽車芯片的創始人,對芯片合作進行了洽談,雙方之間是談笑風生。
這次合作洽談的背后,是該Tier 1德國總部大佬們坐不住了,一些行業人士告訴紅色星際。
總部大佬們非常青睞和該芯片公司的合作,但是中國區負責智能駕駛業務的事業部對合作一直沒有實質性推進的動作。
多次敦促無果后,德國總部不滿意了,繞過中國區團隊直接找該芯片公司談合作。總部負責汽車業務的二把手和自動駕駛的全球負責人,更是親自出馬,希望敲定兩家的合作,來挽救不斷下滑的中國市場份額。
這家國際Tier 1的一些員工告訴紅色星際,過去兩年,與該芯片公司合作這件事情非常蹊蹺,其他幾家國際Tier 1都在和該芯片公司合作了,就我們一直不合作,導致錯過了許多市場機會。
該芯片公司也曾經多次追求這家國際Tier 1,甚至接近達成合作,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最后鎩羽而歸。
1.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這家國際Tier 1是該芯片公司創始人心中的“白富美”,一直念念不忘。
作為全球頂級的Tier 1,不僅有最豐富的全球主機廠資源,還曾經是ADAS的市場一哥。如果能與該Tier 1在芯片上合作,那么對該芯片公司的市場意義不言而喻。
而且從情感上來說,該芯片創始人對德系企業有著特殊的青睞。創始人曾經在德國留學讀書,畢業后又在德系的TOP企業工作,這段歲月被創始人稱之為充滿詩意的人生階段。后來創辦汽車芯片企業之后,創始人除了向華為學習,另外就是大量學習德系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方式。
在兩三年前,該芯片公司創始人就曾經“追求”過這家國際Tier 1。那時候公司不像現在這樣如日中天,只能算小荷才露尖尖角,剛推出兩款小算力的車規芯片,市場的拓展還處于起步階段。這時期芯片上車的合作非常艱難,市場上大多數都用Mobileye做開發,作為初創企業很難受到認可。
該芯片企業曾經與一家國產Tier 1談合作,這家國產Tier 1開口就索要幾百萬的開發費用。
不過,這家頂級的國際Tier 1某事業部的leader卻獨具慧眼,拋來了橄欖枝。這位leader認為對方雖然是一家初創企業,但是產品性能不錯。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這位leader洞察到了汽車芯片國產化的趨勢,下游的主機廠已經表現出供應鏈國產化的傾向。
自己的客戶在變化,自己也需要跟隨變化,所以這位leader認為需要提前下注國產芯片企業。
這位leader和創始人之間進行了多次接觸和洽談,雙方越聊越投機,在價值觀和理念上一致性非常高。就在雙方“眉來眼去”,準備就基于芯片開發智能駕駛方案達成合作的時候,形勢卻發生了急轉而下的變化。
在2021年,該國際Tier 1對汽車智能相關業務進行了重組,成立了新事業部,把原來分散在各事業部的汽車智能產品線打包到新的事業部。中國區也跟隨德國總部進行了業務架構、組織架構的重組。
重組也意味著權力的重新分配和更迭,中國區任命了一位新的leader。出于種種原因,在這家Tier 1工作了26年的原leader離開了,加入了芯片公司,同時離開的還有把中國市場ADAS業務從零做起來的業務大將,加入了另一家初創的Tier 1。
智能駕駛業務換了新的話事人之后,中國區新leader并沒有繼續推進與這家芯片企業的合作,背后原因眾說紛紜。有的說這是原業務老大們推動的合作,所以新leader不感冒;有的說該芯片企業在低階智駕方案上與該Tier 1的一體機存在競爭關系,所以不能合作。
雙方的合作陷入了停滯狀態。但是該芯片公司一直不死心,仍然一直找機會想促成合作。
今年,該芯片公司開始向市場積極推廣下一代芯片。下一代芯片中的一款中算力的產品,頗受下游主機廠和Tier 1的好評,一些技術實力非常強的頭部Tier 1都夸贊其為王炸產品。業界的一些主機廠和Tier 1在明后兩年的智駕方案中,都把這款中算力的芯片當作引爆市場的一個“甜點”。
該芯片公司帶著這款中算力的芯片又找到了這家國際Tier 1的中國區事業部,拿出了滿滿誠意的條件,希望達成合作。可以支持其首發這塊芯片,甚至提出只要合作,該Tier 1可以深度參與芯片的設計。
說直白一點,想要什么樣的芯片,就會按照其要求進行定制。
然而,這家國際Tier 1的中國區事業部卻遲遲沒有回應。
就在該芯片公司為此頭疼的時候,事情出現了轉機。這家國際Tier 1的德國總部坐不住了,繞過中國區的團隊,直接找該芯片公司創始人洽談合作。所以在慕尼黑車展上出現了這一幕,德國總部的高層大佬與芯片創始人之間談笑風生。
德國總部的著急是有原因的,中國市場汽車芯片國產化的趨勢非常清晰,這股趨勢也把該芯片公司推向了市場的主流舞臺,成為中國市場上舉足輕重的玩家。但這家國際Tier 1自己卻一直沒有押注國產芯片,未來有被邊緣化的可能。
所以,德國總部開始對中國區團隊的“執拗”不滿,這份“執拗”帶來的后果是市場份額的下滑。
2.錯過的彼此
自從這家國際Tier 1汽車智能業務重組成新事業部后,到今天也就兩年多時間,智駕業務在中國市場的處境卻發生急劇的變化。
以前,這家國際Tier 1的ADAS產品在國內市場是“雙手插兜沒有對手”——絕對的老大。對國產主機廠有很好的溢價能力,近乎賣方市場,許多國產主機廠在做市場營銷時都會宣傳“標配XX的智能駕駛”。
而如今,市場份額不斷地下滑,拿項目定點逐漸吃力,甚至有時候需要該Tier 1中國區最大的Boss親自出馬刷臉談項目定點。
市場下滑、項目不好拿,除了國內Tier 1崛起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產品布局缺陷。
新的事業部成立之后,新leader在產品的規劃和布局上,更傾向于從高階開始做,除了原有的前視一體機,直接上了高階智能駕駛產品,并沒有在火熱的行泊一體上布局。
眾所周知,2022年拉開了行泊一體落地上車的大幕,市場從前視一體機向行泊一體升級。國產Tier 1們在前視一體機上雖然打不過國際Tier 1們,但是借助行泊一體實現了彎道超車。
所以,即使這家國際Tier 1的大Boss出馬刷臉,作用也不大,沒有相關產品滿足不了主機廠客戶的需求,客戶自然不會給定點。
假如當初和該芯片公司的合作能夠落地,或許該國際Tier 1就不會錯過行泊一體的市場盛宴了。
該芯片公司是行泊一體的重要推手,不僅賣芯片還提供算法,許多技術能力差的中小Tier 1在該芯片公司的支持下,做出了行泊一體的產品方案,然后又在該公司的組團推廣下拿到主機廠定點。
中小Tier 1都能被該公司帶起來,如果換成這家國際Tier 1,有更豐富的主機廠資源,有更強的量產工程能力,雙方組成CP聯手的話,恐怕智駕的市場格局要被改寫。
近兩年,該國際Tier 1對智駕市場變化的預判,令人感到有點迷。
一些員工告訴紅色星際,作為一家Tier 1巨頭,肯定不會枉視市場的變化,其內部每年都會前瞻和預判市場的趨勢,并做相應的產品技術規劃。但是規劃從制定到批準的周期非常長,導致自己還沒開始做,競爭對手的產品已經上市了。
這種做法逐漸背離了這家國際Tier 1的傳統。這家國際Tier 1之所以能夠在汽車行業成為超級供應商,在許多業務領域擁有絕對的領先優勢,一個很重要因素是超前性的產品布局。
一位員工不無扼腕的表示,作為曾經的ADAS一哥,現在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判斷和反應能力,已經不及國內同行了。現在中國區就靠前視一體機和高階方案向總部交差。
結語
離9月結束不遠了,這家國際Tier 1的高階智駕原定是9月份批產,在剩余的十多天里能否順利上車,值得關注。
對這家國際Tier 1來說,以前打下的市場優勢被一步步蠶食。下一代產品的布局,關乎未來在國內智駕市場的前景。德國總部找該芯片公司合作,預示著這家國際Tier 1的在戰略上的一次轉向,也可以看作是一次糾偏。
但是中國區團隊的意愿對合作的走向仍有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