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茂敦(作家、出版人、創業者)
在某乎上,有網友問:職場人和創業人是不是兩種不一樣的思維?
作為一個曾經的上班族和連續創業者,我想還是有資格說幾句實話。
職場人和創業人的思維肯定不一樣,那么,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作為過來人,簡要說幾點,大家就明白了。
上班族每天想的問題很簡單,無外乎如下幾點:
第一、保質保量干完活路。這是確保能按時拿到工資,對得起雇主和職業的基本要求。作為職場人,這是必須達到的。
第二、盡量少犯錯。在職場上,要想獲得好的評價,工作能力達標極為重要。其中,盡量少犯錯是主要目標之一。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了。
第三、和同事搞好關系。這里的同事包含領導、平級和下級。我的做法是,對領導不奉承,對平級和下級客氣,總體上保持融洽。實在融洽不了,也不去招惹麻煩的人。
而作為創業者,要考慮的問題就很多了,可以說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宏觀,也有微觀。
第一、如何尋找業務。對創業者來說,賺錢是第一位的,其他問題都排在后面。而要賺錢,如何找到業務是核心中的核心。沒有業務,一切都是扯淡,要是連生存都解決不了,也就談不上發展問題。
第二、團隊是否穩固。這里說的團隊,既包括創始人團隊,也包含外聘的管理團隊。換句話說,因為牽扯到待遇和工作氛圍、工作強度等問題,普通員工來來去去很正常,但對于創業者來說,核心和骨干團隊必須確保穩定,如果帶兵打仗的人出了問題,創業大概率會失敗。
第三、識別規避風險。企業是一個組織,在商海沉浮,自然要面對各種誘惑和風險。作為創業者,除了積極尋找賺錢機會,還有一個主要職能,就是識別和規避風險,確保讓創業這件事能夠持續下去。
第四、尋找資金。對于創業者來說,永遠都缺錢。所以,有人開玩笑說,創業者永遠在搞業務和搞錢的路上。
對此,我有切身感受。無論擴大團隊規模、開拓新業務、上新項目、開辟市場,每一項都需要錢。因此,不斷尋找資金,也是創業者隨時在做的事情。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公司需要不斷融資的根本原因,一旦資金鏈斷掉,之前的努力可能全部白費。
關于創業,這些年我有一些心得體會,為此,也寫了一本書,書名叫《30分鐘學創業》,正在或打算創業的人,不妨買本看看,相信可以幫到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