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隊在亞運會中的狀態
A:全攻全守,位置模糊
日本隊身高偏矮,所以他們采取了一種“以速度代高度”的策略,全方位提升運動速率,讓每個位置都“快”起來,“沖”起來,中鋒象前鋒一樣使,前鋒象后衛一樣使,跑起來的時候,甚至分不清場上的職責,形成全攻全守模式,把五個位置都給模糊掉了。
全攻全守,本是足球戰術,但是日本隊運用到籃球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每個隊員都身兼數職,模糊掉位置差異,運球的可能是中鋒,籃下的可能是后衛,這樣的結果,就是讓對手防守跟不上,把局勢搞亂,從而用速度優勢,亂中取勝。
目的,就是不跟你打一板一眼的陣地戰,而是打游擊戰,打亂戰。
B:精神亢奮,不知疲倦
日本隊向來以“跑不死”著稱,在場上以“瘋魔式”的跑動,拖垮對手,尤其是對方有高大隊員的時候,便把跑動效果最大化,而且他們在精神上似乎永遠都是亢奮的,上了賽場就像打了雞血。
從教練到隊員,無論是輸是贏,整場都沒表現過疲憊、沮喪之色,總是一股透著堅定(或者說兇狠)的笑容,好像一群打不死的小強。
這種精神如果到了戰場上,大概就叫武士道吧。
不要小瞧武士道精神,對于鼓舞士氣很有用的。
2、全攻全守是否成為趨勢?
在亞運會上,幸虧日本隊最后一個球沒進,中國隊贏得很是驚險。應該說,日本隊的“快攻快跑”戰略,在第四節劣勢情況下差點翻盤,威力是客觀存在的。
那么,全攻全守,模糊位置,能否在籃壇成為趨勢,甚至席卷賽場?這里必須要明確一個前提,那就是:日本隊這個打法,只適用于日本。
要練成“全攻全守”型戰術,這不是三天兩早晨的事,得長時間艱苦的訓練磨合,也只有日本這樣“武士道”精神支撐下的體系,才能發揮到最佳效果,其他國家很難模仿。
因為身高不足,所以這是無奈之策,也不是上策,這一點,必須明白。
這幾年,日本隊用速度優勢,沖擊到了世界前幾名,但是——可以肯定地說,這個打法不是世界潮流,它的天花板并不高。
但是,這種打法的優點,肯定要被別的隊吸收,因為它確實管用。
3、中國隊需要采取的應對策略
一是盯人和聯防轉換要快,在防守陣形上下功夫。在對陣日本隊的比賽中,中國隊其實已經顯出了防守端的吃力, 客觀地說,在速度上,我們整體上輸了一籌。要想改善,就得在防守細節上下功夫,盯人、聯防要及時應變,做到“瞬間轉換”,不讓日本隊的快腿有可乘之機。在場上,其實沒必要跟他賽跑,關鍵問題是不要亂,不要慌,協防聯防,及時補位,不能猶豫,不能錯亂,在腳步上織起一張協防網,用不著跟著他瞎跑。
其實,日本隊的所謂快攻、快沖、全攻全守,就是這三板斧,并沒有什么后勁,沖不破你,也就沒招了。
二是以高制快的原則不能變,用高度打死他。中國隊打的是高中鋒戰術,高快結合,這個優勢絕對不能放棄,我們也用不著追求絕對高速度,李月汝和韓旭這兩個強點,必須要發揮優勢,這個原則是堅定不移的。
亞運會上,決賽中很明顯,中國隊的實力就是比日本隊強,一板一眼地對攻,他們不是對手!日本隊說白了就是“打游擊”,偶爾靠偷襲,狠狠地敲你一下,只要讓他偷不著,他就沒咒念了。以高制快,這是屢試不爽的法寶,以后還要繼續發揮光大。
三是努力強化板凳深度。對付日本這樣的球隊,全攻全守這樣的戰術,不能死板,防守上投入要大,隊員輪換要及時,否則體力上跟不上,就會被他們“跑死”,咱們沒必要學武士道精神,但是必須用自己的特長,多用人,多輪換,把武士道精神給頂住。這就需要板凳深度要達標,每個人都練出合格的防守技術來,拿出一個來就能上,尤其是做好針對性訓練,熟悉對手特點,不能出現防守漏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