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到有網友分享:“好消息,過上了小說里的生活;壞消息,余華老師的小說。”
當代年輕人深陷精神高壓,想到上班就感到焦慮和恐懼,失眠、脫發等問題通通找上門,上班幾個月已經身心俱疲,班味兒十足。
有人說,這是一個全民焦慮的時代。當我們離開校園,進入職場,面臨身份的轉變,或長或短都會經歷一段相對迷茫的適應期。
那么作為職場新人,應該如何與焦慮和解呢?
01、轉換職場思維,學會主動溝通
最讓職場新人感到焦慮的,莫過于入職就開始坐冷板凳,周圍同事都在忙碌,只有自己無所事事。
小欣最近很苦惱,入職快一個月了,領導始終沒有安排什么工作給她做,安排的師父也不怎么帶。
很多次想要主動溝通,但是看著周圍的同事都在忙碌又有些退縮,習慣了學校按部就班的生活,失去老師的指導,初入職場的小欣遇到這種情況有些無所適從。
剛入職無人搭理,無法參與工作,這種情況其實是因為目前還沒有完成從學生身份到職場人身份的轉變。
雷軍在一次演講中說過“世界上99%的問題都有答案,找個懂的人問問。”
初入職場無法參與工作,此時主動溝通非常重要,可以主動與領導聊聊自己的困惑,尋求領導的幫助;也可以與周圍同事聊聊天,或許能從同事身上學到一些職場經驗。
學會主動溝通,摒棄被動等待心理,學會主動溝通能夠幫助我們快速進入職場身份,有效緩解焦慮情緒。
02、明確崗位職責,提升個人價值
很多小伙伴初入職場,渴望能夠得到他人認同,抱著入行、熟悉職場規則、融入團體、為今后做準備的心態,對于同事分配的任務來者不拒、照單全收。
收發快遞、打印復印、掃描材料,核對表格……工作時間被與崗位職責不相關的工作擠占,誤以為被工作填滿就是充實,然而事實恰好與之相反。
在職場講究價值導向,無論新老員工,都是要以價值論長短的,即自身能力能為公司,為團隊帶來哪些價值。
短時間的打雜可能是為了給新人熟悉業務流程、融入團隊的時間,然而長時間的打雜會讓人陷入對工作價值的懷疑以及自我否定中去。
一直重復處理低價值的工作是對自身能力的浪費,長期打雜不僅會降低自身的不可替代性,還會導致自我懷疑,陷入焦慮和內耗。
在職場中,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逐步建立團隊對你的信任,適當拒絕一些不合理的任務安排,注重個人能力的提升,才能更好地為日后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03、明確工作目標,拒絕閉門造車
貫穿我們學習生涯、職業生涯有這樣一個問題:“明明那么努力,為什么結局還是不如人意?”
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在努力的過程中,我們也得考慮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確,避免造成“南轅北轍”這個寓言故事類似的結果。
部分職場人在接收到領導安排的任務之后,對任務存在疑問,但是擔心領導對自己印象不好,于是不敢多問,只是一味地投入到工作中。
為新項目熬了幾個大夜,將方案交給領導之后反而被領導批評,花了大量時間完成的工作,既沒有效果也沒有價值,反而成了團隊中拖后腿的那個人。
在職場中,工作的本質是有結果才有價值。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對拿到的問題存在疑慮,一定不要閉門造車,即使向領導與同事請假,目標明確,方向正確才能事半功倍!
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明確自己工作需要達成的目標,對目標進行拆解,劃分優先級然后再按照計劃實施。
汪國真說過:“勇敢正視你擔心的事情,不然以行動和計劃代替擔心,這是兩種驅除你生活中憂慮的辦法。”
學會主動溝通,立足自我能力的提升,用行動和計劃代替焦慮,在未來的某一天會發現當時的困擾現在看來已經不值一提,回頭發現已經閱盡千帆!
最后,愿大家在職場中都能順風順水,不被負面情緒所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