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
鑲嵌綠松石銅牌飾目前共發現了17件,其中有明確出土信息的,二里頭遺址出土了3件,分別為二里頭遺址V區M4一件,
Ⅵ區M11一件,
Ⅵ區M57一件,均出土于隨葬品豐富的墓葬。
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共出土了3件,在廣漢市真武山倉包包的祭祀坑中出土了兩件,
另一件出土于 廣漢市高駢pián的器物坑。
甘肅省發現了兩件銅牌飾,一件是天水市秦城區出土,就是“大河流金”展廳中一件,
另有甘肅廣河縣齊家坪遺址出土的一件。
此外還有流失國外的9件銅牌飾。
有學者將銅牌飾分型分期,斷代排序如下圖。
這種銅牌飾流行于夏代前后,以鑲嵌綠松石為最大特征,是集鑄造和鑲嵌于一身的神秘物品,開我國“金鑲玉”工藝的先河,是當時制作工藝最復雜的青銅器種類之一。
銅牌飾的功能是什么?目前并不確定。
銅牌飾紋飾的含意,有學者認為紋飾表現的是“蚩尤”。
也有學者將紋飾分型,提出一類表現的是龍,
一類來源于史前玉器上的高羽冠神像,表現的是夷人的始祖神和神化祖先。
李學勤先生認為銅牌飾是史前獸面紋到商周獸面紋的中介和傳承,這種傳承“不僅是沿用了一種藝術傳統,而且是傳承了信仰和神化“。
“大河流金”展廳中甘肅天水出土的銅牌飾,上承二里頭,下接三星堆。學者據此提出二里頭文化傳播到蜀地的路線:二里頭文化與齊家文化的交流,使其影響達到隴山以西,然后經隴南傳入四川西部。
此前一般認為中原文化傳入蜀地的路線是經過陜南或者長江三峽。
另有學者認為三星堆的商代銅牌飾,“為夏末入川的夏遺民及其子孫制作的”。
七、鄭州商城窖藏的青銅器
鄭州商城是商早期的都城,總面積25平方公里。在這里發現了三個窖藏坑,出土了一批青銅器。
三個窖藏坑都在鄭州商城城墻的外側,分別是西城墻北段外側的“張寨南街窖藏坑”,出土了著名的杜嶺一號、二號方鼎。
還有東城墻南段外側的“向陽食品廠窖藏坑”和西城墻南側的“南順城街窖藏坑”。
三個坑從出土的青銅器上看均為二里崗上層時期,時間有早晚之別,從坑的位置、深度、掩埋方式,以及窖藏青銅器的品類、擺放情況都有很多相似之處,具有相同的性質。
窖藏坑是先挖長方形豎坑,鋪特制的土、放木板,上撒朱砂,把祭祀后的青銅器小的套裝在大的里面,放置平穩,其上再蓋木板,撒朱砂和特制的土,最后填埋,整個步驟策劃周密,從容不迫。
窖藏的銅器有方鼎、圓鼎等王室重器。
學者推斷:商人舉行大型祭祀活動后,把祭祀使用的青銅器挖窖藏坑掩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