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華為開發者大會(HDC.Together)上,華為宣布,全新的HarmonyOS NEXT開發者預覽版將在明年初面向開發者開放,同時鴻蒙原生應用已全面啟動。這一自主可控的“純血”版本鴻蒙操作系統,意味著華為將揭開移動應用生態的新篇章。
回頭來看,從最初公布的期待,發展階段的質疑,到純正自研的自主,鴻蒙一路走來伴隨著各種各樣的支持、誤解和爭議。這些其實都可以理解,畢竟在蘋果安卓儼然已二分天下的時代,從零開始加入競爭猶如癡人說夢。似乎鴻蒙是一場注定失敗的挑戰,因為過去的微軟失敗了,黑莓失敗了,那華為呢?
或許HUAWEI Mate 8發布會主題曲《Dream It Possible》中的那句歌詞可以回答,The past is everything we were don't make us who we are(歷史決定曾經,但并不能決定現在的你和我)。
面向未來的格局
鴻蒙系統的起點,并非傳統手機系統的起點,而是源于萬物互聯時代消費者新的使用習慣和全場景設備的體驗。
鴻蒙的生態格局發展路徑,更像是中國汽車新勢力依靠新能源實現彎道超車的敘事方式。從發展角度來看,當下正處于傳統移動互聯網向萬物互聯時代的過渡期,智能終端設備也由過去的單一手機拓展到百花齊放的IoT 設備。IDC 發布的《中國物聯網連接規模預測,2020—2025》報告顯示,預計到 2025 年,中國物聯網總連接量將達到 102.7 億個。
由此可以預見,在未來全場景體驗背景下,設備多樣化、終端協同化、程序輕量化的趨勢,必然會日漸影響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作為開發者也將面臨從手機單設備到全場景多設備乃至跨設備開發支持的轉變。設備多樣化,意味著不同的硬件能力、屏幕尺寸、操作系統、開發語言和交互方式。傳統的系統底層、開發模式和適配工作,將會帶來重復開發、多端調試,以及高昂的維護成本等問題。
此時,鴻蒙作為面向未來全場景的超級系統優勢不言而喻,因為鴻蒙的基因正是打破APP乃至終端之間的壁壘,為不同設備的智能化、互聯與協同提供統一的語言。以多界面適配為例,過去的開發模式僅僅是適配不同尺寸的設備,就有各種名目繁多的工作量,而鴻蒙原生應用可以做到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在界面上則通過自適應布局等方式實現一套界面多端適配。讓開發者將精力放置于開發本身,從而減輕開發者負擔,也能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總而言之,在連接設備多元化、信息載體碎片化、服務獲取即時化的全場景時代,操作系統的未來必然要順應從移動互聯到萬物互聯和場景互聯遷移的趨勢。從“1+8+N”、多端口統一的概念,到如今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 HarmonyOS NEXT是劍指未來的系統格局,而非彌補過去的發展差距。
立足生態的底氣
敢于面向未來競爭僅僅依靠戰略是不夠的,還需要應對夾縫之中的挑戰,畢竟以鴻蒙為基礎的全場景生態系統建設注定是一條艱難的道路。在安卓與蘋果兩足鼎立之前,移動操作系統不乏挑戰者,哪怕是依托微軟與諾基亞兩個科技巨頭的Windows Phone,也倒在了應用生態不完善、缺乏開發者支持面前,最終成為1%,直至被遺棄。
有了前車之鑒,國內手機廠商內卷軟件操作系統,外卷硬件IoT生態,意圖構建屬于自己的全方位生態護城河。華為作為先行者,早在2015年就對外發布IoT戰略,啟動智能家居生態建設;2019年正式發布“1+8+N”全場景戰略;發展至今,元服務以鴻蒙系統為分發入口,支持運行在手機、車機等全場景設備上,基于場景和用戶意圖可分可合,自由流轉。至此華為以鴻蒙為系統底座的全場景生態已有了最初雛形。
四年后的今天,在經過蟄伏期之后,華為手機市場份額逆勢上揚同比增長76.1%,高端市場份額依然穩穩占據TOP2(數據來源:IDC中國季度手機市場跟蹤報告,2023年第二季度)。與此同時,華為智能穿戴產品發貨量已經達到1.3億,保持中國智能手表市場第一的位置(數據截止2023年7月);鴻蒙生態設備也超過7億臺。龐大的用戶基礎和持續走高的銷量,讓華為鴻蒙生態日趨繁榮,為未來的競爭打下堅實的基礎。
鴻蒙生態的成功構建,源于華為持續投入的人才培養和惠及伙伴及開發者的理念。據統計,華為已在300多所高校開設校園開發者活動,覆蓋超過10萬學生;鴻蒙產學合作項目超過140個,聯合生態伙伴發布超過1000個人才崗位,共筑鴻蒙生態。
為進一步助力鴻蒙人才培養,華為開發了HarmonyOS師資培訓課程,通過系統化的面對面教學,幫助參加學習的老師熟練掌握DevEco Studio、ArkTS語言、ArkUI框架等應用開發基礎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教育培訓和產業發展搭建了橋梁。
在開發者層面,針對HarmonyOS NEXT,華為全新開發了鴻蒙內核、大模型加持的原生智能、方舟引擎顛覆性的性能和功耗,并為開發者帶來全鏈路的工具。目前華為已與合作伙伴和開發者在社交、影音、游戲、資訊、金融等18個領域全面展開合作,加速推進鴻蒙原生應用開發。
華為非常清晰自身在生態中所扮演的角色。從設備生態、用戶基礎、人才培養到開發者扶持,為鴻蒙持續繁榮的生態、豐富的應用和商業體系構建了一條成熟的閉環,而這正是華為敢于面向未來競爭的底氣。
扎根市場的機會
鴻蒙的出現并非外界印象中臨危受命,而是早有布局。早在公司發展初期,華為已意識到自研技術的重要性,從歷年研發投入足見其重視程度。鴻蒙的前身,是華為2016年立項研發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在迫于形勢匆忙上線之后,逐步完善成了如今操作系統和生態體系自主可控的鴻蒙。
如果我們站在更為宏觀的視角來看,鴻蒙操作系統的自研自主恰逢國內信息技術自主創新的發展趨勢。去年9月國資委下發文件要求,從2023年1月起,每個季度要上報信息化系統信創(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改造的進度。而根據《2022年中國信創生態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信創產業規模達到9220億元,最近5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35.7%,預計2025年將突破2萬億元。
在此背景下,鴻蒙立足規模即將突破萬億的信創產業市場和信息技術自主創新的浪潮中,必將成為引領中國信息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遷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華為已與央視網、國航、深圳CA(深圳市電子商務安全證書管理有限公司)等展開深入合作,依托于HarmonyOS跨終端高效協同和元服務等優勢,在主流媒體、航空領域和安全領域發力,引領信創自主化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華為開發者大會 2023(HDC.Together)期間,華為正式發布鴻蒙生態伙伴發展計劃——“鴻飛計劃”,宣布未來三年將投入百億人民幣,在技術、生態營銷、商業合作等方面為合作伙伴提供支持,覆蓋鴻蒙原生應用、元服務、核心閉源庫、服務商、工具等領域。在華為的技術與資源加持下,不僅可幫助開發者最大限度降低開發成本,還可以為鴻蒙生態和合作伙伴帶來更多商業價值。
如同華為終端云服務總裁朱勇剛所說,“在鴻蒙世界里,沒有籬笆,只有共同灌溉。”當下的華為與鴻蒙已然邁過了萬里長征最艱難的一步,未來最終能否與蘋果和安卓分庭抗禮?決定性因素是鴻蒙應用生態的繁榮與否,而這需要更多生態伙伴和開發者的共同澆灌。HarmonyOS NEXT開發者預覽版的推出,勢必成為鏈接開發者的橋梁,在全場景時代,在萬重山之后,一個鴻蒙生態千帆起的未來圖景,值得所有人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