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校園進入職場,很多小伙伴對職場的期待是:寬敞明亮的辦公環境、高效有序的工作節奏、充滿無限可能的晉升空間……
然而自己的職場經歷與想象中并不相同,很多職場新人對自己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在職場中如何定位,也不知道未來該如何發展。
那么應該如何快速適應職場環境,在職場中做到游刃有余呢?以下是三點小建議,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摒棄“學生思維”,提升職場價值
朋友小段跟我說,前段時間培訓部新來的那位人際關系處得很好的同事被勸退了。
該同事入職后很快就和同事打成了一片,平時都是張哥、段姐這樣稱呼大家,還會時不時給大家分享小零食,最初大家都很喜歡她,幾乎是手把手教她工作。
然而她好像習慣了別人的幫助,一直沒有主動學習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很多時候自己的本職工作還得麻煩同事幫忙處理,大家最開始覺得她是新來的讓著她,然而時間一長大家也有了怨言。
一次重要的對外合作團隊項目中,因為她的疏忽導致了U盤資料的丟失,當天大家都暫緩了手頭其他工作,幫她整理資料,部門整體工作進度被嚴重打亂。
初入職場,不少職場新人會有一個思維誤區,認為人脈和關系在職場中至關重要。不可否認,維護好與領導和同事的關系確實能讓我們在職場中更加游刃有余,但是過于關注人際關系只會本末倒置。
學生時代是人際關系直接決定你在圈子里面的位置,今天你分我一包零食,明天我幫你帶份飯,這種有來有往的給予讓情感迅速升溫。
職場的評估體系與學生時代并不相同,人際關系并不是評價工作能力的標準,想要在職場中拔尖,想要讓別人記住自己,需要明確自己的優勢,培養自己的獨特價值。
二、拒絕低情商表達,提升表達能力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分享:
- 公司招了一批應屆生,在實習生轉正前夕,公司例行組織了一次領導與新人的談話,并在談話的最后例行問了一句:大家有什么想法暢所欲言。
- 前幾位實習生都還比較謹慎,對領導說了一些無關痛癢的建議。最后一位實習生A看著領導一直和顏悅色,不斷鼓勵大家暢所欲言,說了不少直戳領導肺管子的建議。
- 在部門同事有意打斷下,A仍然毫無察覺,還在慷慨陳詞,不斷提出更高改善公司制度的建議,會議在極度尷尬氣氛中結束了。最后轉正評估,A沒有得到轉正名額。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想成為更加被領導器重的人。然而身在職場,有些話可以說,有些話不能說。在發表意見之前,可以在大腦中構思一下自己要表達的內容,不能讓低情商發言阻礙自己的職業發展。
在復雜的職場中,“訥于言而敏于行”,學會說話的藝術,提升溝通表達能力,慎重表達自己的觀點會讓我們的職業道路更加順利。
三、轉換職場思維,為自己打工
時常在職場中能夠聽到這樣一句話:“你是為自己打工,而不是為了老板”。
許多小伙伴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的第一反應就是:萬惡的資本,又來剝削我的剩余價值了。
時間是我們每個人最寶貴的不可再生資源,如果只是懷著為別人工作的心態,簡單地用時間和勞動換取報酬,這個付出的過程本身并不足以讓你的時間和勞動變得更加值錢。
懷著為別人打工的心態上班,很容易產生這種思想:“五千的工資,干了四千的活,我就是賺了;干了六千的活,我就是虧了。”帶著這種思維工作,很難突破自己的上限,還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
而轉換思維,為自己工作,你會擁有比較清晰的目標感和價值感,具有較強的自我驅動力,充分發揮所長,更容易激發潛能,在職場上做出成績。
將每一份工作做到最好,做出成績,用個人經驗形成作品會讓你的單位勞動時間和勞動價值快速增長。
在現在這個普遍內卷的時代,努力培養和打磨自己的職場技能,不斷精進自己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才能擁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
最后,祝大家都能在職場實現自己的價值,達到自己想要的成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