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5-19,@Beijing Tianqiao Performing Arts Cente
The Last Five Years
音樂劇《過去去年》
REPO by Brian
hi,今天看劇了么?
Hal Prince在被Sondheim拒絕之后,轉而邀請一位初出茅廬的作曲家為他的新劇譜曲,新秀也不負眾望,29歲就摘下了托尼獎的桂冠;在事業起飛的同時,卻跟成名作的巡演音樂總監傳出緋聞,繼而造成了婚變……當持續五年的愛情分崩離析,Jason Robert Brown完成了這部《過去五年》。
除了“百老匯新星情變自白”的熱搜話題,過去五年最出名的就是獨特的敘事結構:女主的故事是從分手開始倒敘,而男主的故事則是從相遇開始正敘,兩條故事線越走越近,在兩人結婚的時刻交會,之后又漸行漸遠。這樣的敘事結構讓不少初次觀看的觀眾一臉懵逼,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也讓不少看完之后拼湊出完整劇情的觀眾下了劇情簡單老套的結論。不過話說回來,這樣的敘事結構,如果套進去的是一個百轉千回的劇情,那就分分鐘變成燒腦推理解謎劇了。
不管如何評價劇情,老版的觀眾都會被結婚那首The Next Ten Minutes深深打動,男女主人公攜手進入一艘小船的場景,就如羅密歐和朱麗葉唱著Aimer一起走上教堂一樣,美到夢幻,又脆弱到極致。
而當我帶著老版的回憶走進上海大劇院,看到舞臺中央碩大的L5Y前面擺著一架鋼琴,并且聽到從外西區的Southwark Playhouse劇院、西區的Garrick劇院一直到中國巡演一直執導的Jonathan O’Boyle介紹說這個版本不唱歌的角色會留在舞臺上為另一個角色伴奏,我馬上產生了兩個問題:1. 彈鋼琴的角色會怎么跟表演的角色配合?2. 那艘夢幻的小船還會呈現嗎?
Garrick劇院上演的《過去五年》,照片來自于Garrick版和中國巡演版導演Jonathan O’Boyle。
為了回答第一個問題,我在觀劇的時候把大部分注意力給到了鋼琴前的“配角”而不是在演出的主角,這當然不是正確的觀劇方式,但是好奇心殺死貓——《過去五年》大部分歌曲都是個人solo,而這些solo很多都是角色的內心獨白,臨近分手之時,兩個人的想法自然是漸行漸遠直至涇渭分明,這種單方面的內心OS本不該讓另一方聽到,那么現在這個“聽眾”該怎么處理?
回過頭來看原版,大量內心OS這樣的歌曲內容恐怕也是過去五年奇特的敘事結構的決定性因素,如果照常規順序演,發生一件事情,然后兩人都要唱一首內心OS,搞得跟紅白歌會似的,這劇沒法看;用一正一反的順序穿插,讓觀眾自己拼湊,倒還頗有深意,甚至可以說是演出了愛情的一種模樣——曲終人散時,最熟悉的陌生人。
從直觀的感受看,老版主打的就是一個割裂:舞臺大部分時間只有一個人在唱歌,產生的角色之間的距離感;兩個人站在舞臺兩邊,空間上的距離感;前后兩首歌間隔五年,唱同一件事情的歌可能在劇中間隔了一個鐘頭,時間上的距離感;還有把這種割裂推到頂峰的全劇終曲——這首歌本身是女生在唱相遇、男生在唱別離,相隔五年的二重唱,跟著全劇一起走到這里的觀眾還能看到兩層含義:一層是從整個故事的角度看,兩個人曾經親密無間,最后卻相忘于江湖,鮮明的對比產生了巨大的情感張力;還有一層是從個人的角度看,當愛成為往事,甜蜜過往和痛苦現實的巨大撕扯。
Goodbye Until Tomorrow
而從具體的劇情看,觀眾進入這個故事的時間,是Cathy唱著”Jamie is over and Jamie is gone”,開門見山了解到接下來演的是一段已經消逝的感情。觀眾不用猜測這個故事會怎么發展、怎么結局,而是會更多關注一段感情怎么就煙消云散了。看完整部劇,觀眾不止能拼湊出完整的劇情,也能看到兩個人的沖突、矛盾都是怎么發展的:Jamie貫穿全劇的花心,Cathy貫穿全劇的情緒化(是的,都很老套),美國式的moving too fast,好得快,渣得快,分得也快(也很老套);仔細尋找裂痕的觀眾甚至能在兩人你儂我儂的時候就找到裂痕:比如女主說自己不能夠on time,但是男主講的裁縫故事的主角卻是一個每天準點下班的裁縫;這個童話故事的期許,女主自然也是從來沒有能夠實現,男主最后也沒有給她unlimited time……敘事方式的割裂放大男女關系的裂痕,給了觀眾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但是當復排版的第一個音奏響,原版的這種割裂感就蕩然無存了——這個音是女主依偎著男主,兩人一起在舞臺上那架鋼琴上彈響的。當Cathy在Jamie的注視下唱響”Jamie is over and Jamie is gone”,自然會提出那個問題:相愛的兩人,怎會就這樣看著對方受傷?而這部劇就是答案,因為這部劇就是”Jamie”寫的,甚至因為過于像真實世界的往事而被”Cathy”告上了法庭。
接下來,那個“留在臺上彈鋼琴”的演員,就像裁縫手中的針線,一個針腳一個針腳地縫合了過去五年敘事和故事上的巨大割裂——我看到男主漠然看著發飆的女主,相信他們吵架的時候他也是這樣滿臉冷漠;女主在男主出軌時敲響了鐘聲回蕩在劇院,這鐘聲既是無法當面表達的憤怒,也宣告了愛情的死亡;男主在婚后,準確說是成名之后的那些小心思,如果像舞臺演的那樣能被女主直接看到,能否改變故事的走向?如果直男男主看到女主內心那些謹小慎微的驕傲和忍讓,又能否收斂自己膨脹的自大、不切實際的期望以及對愛人性格和生活方式的侵入?
除了提出這些讓人意難平的問題,那個“留在臺上彈鋼琴”的演員更是給了很多問題一個確切的答案,比如那個設計精妙卻暗藏裂痕的裁縫故事,在原版空空的舞臺上,男主一個人在那里講述,沒有聽眾,無限放大了兩人的性格、觀念差異;而當新版的女主坐在鋼琴邊,滿臉幸福地望向那個為她寫下專屬故事的天才男孩,那條裂痕依然存在,卻完全不重要,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愛情都能戰勝世仇,這些細枝末節的問題,怎能擾動兩個相愛的年輕人?夢幻的小船固然唯美,但是愛情這種彌合裂痕的能力,才是真正打動人心的力量。
于是,整部劇的開頭,兩人依偎著一起彈了那個八小節的動機;當兩人的故事線交會,漫天的花瓣落下,兩人依偎著一起彈了那個八小節的動機;當故事走到結局,女主唱完“Goodbye”幸福地期望明天的再見,男主唱完“Goodbye”收拾完行李離開曾經的愛巢,兩人最后一次依偎著一起彈了那個八小節的動機。總是在場,不再割裂,復排的過去五年,帶給了觀眾愛情的另外一個模樣。
不知道這個變化單純是復排劇組的創意,還是JRB經過時間沉淀的反思。不管怎么說,他跟成名作巡演音樂總監的婚姻已經持續了二十年,養育了兩個女兒,他的愛情也已經不再是過去五年中的樣子。至于老版觀眾的第二個問題,夢幻的小船如何呈現,成為了導演留給觀眾的一個小彩蛋,謎底揭曉之時,頗為驚喜。
排版/編輯:趙萍萍
劇照:?齊琦 江一寧/上海大劇院
* 轉載本文請注明出處
叨叨合唱團:One Day More| | |Seasons of Love|Master of House
腦洞:回復“腦洞”有驚喜
音樂劇圈: | | | ②
觀劇貼士:|||||| | |||||
劇荒安利:|||||||
字謎: ||||| |
劇咖:||||||||HerbertKretzmer||| |
Musica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