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俗稱“中風”,又稱腦血管意外,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是由于腦的供血動脈突然堵塞或破裂所導致。腦卒中發病急,病情進展迅速,造成后果嚴重,具有發病率高,致殘、致死率高,復發率高等特點,應注意學會預防。特別是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比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人群,更應在平時積極做好預防措施。
腦卒中是可防可控的,對腦卒中危險因素進行積極有效的干預,通常可以降低發生腦卒中的幾率,那么,腦卒中有哪些危險因素呢?一般情況下,可分為不可干預因素與可干預因素兩類,不可干預因素主要包括年齡、種族、遺傳因素等,這些因素無法干預,但可用于幫助評估個體發生腦卒中的風險,而可干預因素包括高血壓、糖代謝異常、血脂異常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對這些因素進行干預,可減少發生腦卒中。
為何“三高”人群容易發生腦卒中?
有相關研究顯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腦卒中的發生顯著相關,都屬于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既可單獨存在,也可相互關聯。高血壓是腦卒中最常見的危險因素之一,血壓持續過高容易導致血管內壁彈性受損,動脈粥樣斑塊形成,進而堵塞血管造成腦梗,或者血壓太高沖破了血管而導致腦出血。如果患者血糖過高,一直控制不好,可進行性損壞全身的血管,當然也就包括了腦血管,同時由于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緩慢,時間長了就會堵塞血管。高血脂也是引起腦卒中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血脂異常可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受損,脂質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使動脈管腔狹窄,繼而引發腦卒中。
如何預防發生腦卒中?
腦卒中的預防主要是對引發腦卒中的危險因素進行控制,主要包括控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另外還有吸煙、酗酒、不良的生活習慣等,若平時重視對危險因素的控制,通常都能預防發生腦卒中。
1、積極控制“三高”指標,規范用藥
腦卒中的主要患病人群是中老年人,尤其是“三高”人群,平時需要謹遵醫囑定時定量服用相應的藥物治療,將指標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高血壓者可服用鈣離子通道拮抗劑、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等,比如硝苯地平、氨苯喋啶、厄貝沙坦、卡托普利等;高血糖者在必要時可口服降糖藥,比如二甲雙胍、吡格列酮等,或采用胰島素治療;高血脂者首選他汀類調脂藥物,比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如果是他汀不耐受者、膽固醇水平不達標者、嚴重混合型高脂血癥者,可考慮與其他調脂藥物聯合使用。
2、積極戒煙戒酒
吸煙與飲酒同樣也是引起腦卒中的危險因素,長期吸煙會導致局部腦組織缺氧,造成腦損害。同時還可使血液膽固醇含量增加,加重動脈粥樣硬化。而大量飲酒會導致血壓升高,刺激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收縮,降低腦血流量,促進血栓形成,所以,應積極勸導患者戒煙戒酒。
3、注意飲食清淡
特別是“三高”人群,在平時飲食中,需要控鹽、控糖、控脂肪等,注意每日食用鹽的用量不宜超過5g,少吃醬油、味精、咸菜等高鹽食品,也不要吃巧克力、奶油蛋糕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同時還應減少每日脂肪攝入總量,少吃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動物腦和動物內臟等,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
4、避免心理壓力過大
不良的心理因素刺激會增加發生腦卒中的風險,需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防止精神過度緊張、焦慮、生氣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可通過適當運動轉移注意力,比如做瑜伽、打太極拳、散步等,放松心情,避免情緒波動大,以免誘發腦卒中。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加劇,腦卒中在中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逐漸升高,應注意積極干預危險因素,控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合理規范用藥,戒煙戒酒,飲食清淡以及保持心態平和等,從而降低發生腦卒中的風險。
參考資料:
1.中國腦卒中防治指導規范(2021年版) 2.《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9》概要[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20,17(05):272-28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