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智駕研習社等多家自媒體報道,
10月23日,韓系豪華品牌捷尼賽思中國召開全員大會,會議由即將負責捷尼賽思中國業務的韓方首席協調員(CEC)李哲(Wells Lee)主持。
除了剖析現狀,李哲對捷尼賽思中國員工進行了斥責,稱其對公司沒有感情——3年來,沒有一個捷尼賽思中國員工購買該品牌的車輛。李哲表示,如果大家要現在離開公司謀求外部發展,他將表示歡迎。
報道稱,捷尼賽思在今年不到10個月的時間里已經虧損了12億元,3年來在中國合計虧損額達30億元。 媒體測算,捷尼賽思當前的平均單車營銷費用高達71萬元。
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捷尼賽思在華累計銷量僅為1457輛。2023年上半年,該品牌累計銷量為835輛。銷量之慘淡可見一斑。
就在前不久,10月17日,捷尼賽思宣布,捷尼賽思汽車銷售(上海)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何睿思(Markus Henne)即將離任,以尋求其他發展機會。他的離職日期為2023年10月25日。
捷尼賽思品牌創立于2015年11月,是韓國現代汽車旗下豪華品牌。截至2023年8月,捷尼賽思全球累計銷量突破100萬輛,全球累計銷量1,008,804輛。其中,前50萬輛耗時5年,后50萬輛2年。韓國本土690,177輛,海外市場美國超225,000輛居首。G80為最暢銷車型。
公開資料顯示,捷尼賽思2021年4月宣布進入中國。事實上,這已經是該品牌第三次進入中國。早在2008年和2014年,捷尼賽思曾以“勞恩斯(參數丨圖片)”和“捷恩斯”的名字進入過中國市場,但前兩次銷量均不及預期。最后這個品牌不得不宣布退出。
眾所周知,近年來,隨著中國品牌不斷實現“品牌向上”的突圍,以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展,出現了像蔚來、智己這樣能夠沖擊BBA的中國品牌。在這種強烈沖擊之下,即使是BBA這樣的品牌,也紛紛采取了防御的姿態。
品牌力、產品力均遠不如德系的日系豪華品牌,如謳歌、英菲尼迪等,紛紛宣布終止中國業務。包括此前在中國大受歡迎的日系豪華品牌雷克薩斯,其2023年銷量也大幅下跌。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韓系的捷尼賽思高調宣布“入華”,讓整個行業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時任捷尼賽思中國首席執行官的何睿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被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在被BBA占據主導的中國市場上,一個韓國豪華品牌如何脫穎而出?何睿思的回答是:重新定義不一樣的豪華。
從結果來看,何睿思的這一品牌戰略完全就是癡人說夢。
如今,何瑞思的接任者李哲更是直接甩鍋捷尼賽思中國員工,讓人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恐怕,作為捷尼賽思中國當前的管理層,李哲恰恰應該反思的是:捷尼賽思中國員工沒人購買捷尼賽思汽車,是不是捷尼賽思的車事實上還不夠好呢?
報道稱,鑒于捷尼賽思目前的現狀,其韓國總部11月將會派出審計組,對捷尼賽思中國過去的所有項目和花費進行全面審計。暫不確定這是不是意味著捷尼賽思中國出現了腐敗的問題。
作為一個“三次入華”的韓系豪華品牌,捷尼賽思要思考的是,這個時候進入中國市場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畢竟,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崛起,中國消費者購買本土品牌的比例越來越高。
包括現代汽車旗下的現代、起亞汽車,近年來市場份額受到嚴重擠壓,銷量大跌,工廠產能嚴重過剩。為此,北京現代不惜賣掉多座自己在北京的制造工廠。包括日本的鈴木、三菱、謳歌等品牌,均早早地啟動了退出中國的計劃。
捷尼賽思反其道而行之,以一個燃油車品牌的身份,要主動挑戰中國市場未來幾年的“極限生存”,頗有一些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意味。
就公共關系而言,從當前捷尼賽思在華負面滿天飛的情況來看,捷尼賽思的公關關系管理近乎一場管理上的災難。從這一點來說,如果李哲們真要管理好這個品牌,不僅需要向市場輸出更好的產品,更需要在企業管理上大幅度提升。
畢竟,隨便拿一臺車來中國就能賣個高價的時代結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