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最好的狀態
就是
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
——木心
作者|十一郎
來源|地產十一言 (ID:dichanshiyiyan)
闊別北京4年半,萬科終于在北京有了新項目!
10月27日,北京萬科用一場名為“明天,我們將住在哪里?”的發布會,帶來了嶄新的產品,來對“年輕人”與“房地產”兩個看起來斷層的關鍵詞做出融合。
近年來,萬科在北京市場的動作不算多。此次拿地,又在行業下行轉折變化之時。作為行業龍頭及風向標,萬科對于北京市場的這一用腳投票,讓業界對新項目萬科東廬充滿期待。似乎,在行業轉變期,萬科對北京市場的態度,會向行業傳遞出一些信號。
而一周前,萬科在2023年度媒體交流會上,郁亮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沒想到陣痛比預想中更長、更痛,陣痛還沒結束,光熬還不行。行業要從過去簡單的規模發展到今天更高層次的發展去轉變,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是否準備好,都要迎接新的發展階段。”
新發展階段的萬科,究竟要怎么“活下去”?
闊別4年,萬科再次回歸北京市場,究竟要以什么樣的姿態獲得自己的市場呢?穿越三次周期的萬科又有什么樣的秘訣呢?
01
DICHAN SHIYIYAN
再回北京
一向有超強判斷力的萬科再回北京,引起了廣泛關注。新項目以“年輕人”為目標客戶,想把“年輕人的房子”做到極致。
8月,萬科在拿下北京通州這塊地時,就有很多聲音,有人說這塊地不錯,也有人說地理位置有瑕疵。但無論如何,作為龍頭大哥的萬科在北京的再次出手,對北京市場的信心都是一份加持。
先看看項目具體情況。
這次萬科選址在通州,項目距運河CBD距離1站地鐵,周邊配套齊全,商業、醫院、公園等應有盡有,附近又有五環路、朝陽北路等交通,配套能打。
在郁亮“好產品才是最好的話術”的理念下,萬科的產品力從來都是市場標桿。十一郎研究了新項目的產品設計與細節,覺得,這次北京萬科用力有點猛。
先來看社區布局。東廬拋棄了傳統梅花樁式的布局,選用了“圍合式”布局,把最出貨值的地方,主動做低,其中幾棟樓只有4-5層的高度,連限高的一半都沒有(限高36米)。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既有圍合感,又能讓陽光充分的灑進社區,視野得到延展。要知道,陽光和視野,是城市低密的靈魂所在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細節,萬科東廬的樓和樓是拉齊的,這樣做的結果是不僅視覺感受會很有秩序感,空間上也能擁有一個更完整的庭院。
除此之外,東廬的景觀設計,社區的煙火氣等都符合年輕人的審美需求。
在總價390萬起的剛需和剛改盤里,萬科東廬的社區品質,可謂誠意滿滿。
只是,基于當下轉折變化的市場行情,對于北京萬科來說,重回北京市場仍有很多難題。
據十一郎了解,雖然四年沒有新項目,但早些年開發的項目仍未出清。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在青龍湖板塊開發的翡翠云廬和翡翠西湖,據不完全統計,還剩83套房源未售出;2018年與卓越合作的翡翠山曉,網簽率為70%;順義的觀承別墅,據了解三期的自持占比37%……
行情疲軟,疊加口罩因素,過往的產品是否能應對當下客戶的高性價比需求,也是一個問題。
好在,北京萬科時隔四年再次北京拿地,從一個認可高端地產抗風險能力的產品品質領航者,兼顧到性價比的需求,不得不說,北京萬科對市場的把握還是很準的。
要知道,如今的房價,想要400萬上車朝陽區新房,可選擇的空間的確不大。更何況背后還有萬科物業的加持。
四年后回歸,無論是因為北京萬科儲備不足該補倉了,還是“躺平”休息過后的奮起急追,北京萬科的動作都引起了不小關注。
因為,它是萬科。
02
DICHAN SHIYIYAN
強化行業信心
無論是恒碧萬融,還是招保萬金,萬科都有一號。
無論是行業最初的野蠻生長時代,萬科走在行業最前列,抑或是在轉折漸變之時未雨綢繆地提出“活下去”“白銀時代”的底線論斷,萬科的前瞻性都令業界佩服。
準確判斷大勢,提前預料市場的變化,是萬科多年來為行業提供的寶貴意見,也正因如此,萬科才能成為少數的、安全穩定穿越三輪周期的唯一房企。
目前,萬科資產、股東權益行業第一。市值、營收、歸母凈利潤行業第二。財務穩健性上領先信用評級,成為市場中為數不多還能依靠自身信用發行債券的房企。2023年1-8月,萬科719億投資了32個項目,內部收益水平在20%以上。
上半年數據顯示,短債占有息負債比例降至14.2%的歷史低點,長期負債占比提高至79.5%,新增融資的平均成本為3.88%。
在體現經營關鍵指標的現金流上,萬科持有貨幣資金1221.8億元,現金短債比從2.1倍升至2.7倍,凈負債率49.47%。
整個行業來說,無論是否愿意或是否接受,行業都在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10月20日,萬科年度媒體交流會上,在野蠻生長時期提出“活下去”的郁亮,反倒在行業低迷期給出相對積極的觀點:“短期有壓力,長期有信心。”
郁亮認為,目前市場的悲觀情緒主要是兩種聲音:一種是“過剩論”,即認為房子已經太多了,不需要再建了;另一種是“政策沒用了”。這一論斷再次引起業界波動。
對于“過剩論”,郁亮進行了詳細闡述。
首先,導致“過剩論”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我們都被平均了”。馬斯克身邊的財富與普通人身邊的財富,不是一個量級的,所以,大家都被平均了。
第二個方面是,數字不能只看靜態數據。我國目前人均居住面積38.6平方米是建筑面積,如果折算成使用面積,僅相當于40年前日本的居住水平。今后中國的居住要著眼于“好不好”上,已經過了“有沒有”了。客戶對居住需求的多元化,倒逼市場供應也要創新。這是一個客觀事實的變化。
針對“政策沒用了”論點,郁亮則認為,政策雖非萬能,但絕非無用。市場積累的反彈力量和政策支持為恢復提供了一定動力,但不能指望政策一招解決所有問題。
郁亮預計,對于住宅建設的需求,中樞值在10億平方米到13億平方米之間。由此可見,當前住房建設水平超出了需求。今年預計新開工不到7億平方米,回到了2006年的水平,與中樞值存在較大差距。他認為,住房作為居民生活的剛需不會消失,壓抑久了總會釋放出來。
但無論如何,當前行業已陷入資產負債危機是事實。如果沒有大規模低息債務置換,沒有銷售回暖,行業會繼續低迷。
好在,風來了。
第一,10月24日,中央財政公開表示將在四季度增發一萬億國債。在前三季度土地出讓金同比下降近20%的背景下,此舉大大緩解了地方財政壓力,輔助地方化債。
一萬億國債將用于災后重建,可以填補一些房地產市場的空白,比如增加行業就業等,一定程度上解救行業困境。
但愛說實話的十一郎認為,政策一招解決所有問題不可能,真正救市的政策可能是解除限價、降房貸利率、房企多融資等。
第二,政策救市只是一時的,而房企的自救及日常經營才是日常。房企開發的過程是資產做重的過程,對經濟周期十分敏感,本質上其實是金融行業。
對于買房人一端,更加關心的是房企爆雷、產品交付、資金監管等問題,但住宅需求仍然不會冰封。
03
DICHAN SHIYIYYAN
萬科做對了什么
無論行業發展空間有多大,但房地產市場是一定不會消失的,而“剩”者為王之所以能“勝”,真的與一個企業的核心領袖的綜合素養有很大關系。
萬科能夠多次穿越房地產周期,做對了什么?
十一郎認為,一個企業能夠多次穿越行業周期,最大的素養是其較強的憂患意識。
從喊出“活下去”開始的2018年,萬科就主動控制開發業務增速和規模,有意識鋪排經營類業務。
堅持開發與經營服務并重,從長期最大化市場價值的角度建立領先優勢,用盡可能少的資源更好得滿足客戶需求,適應管理紅利時代。這也是萬科“過冬”的主要邏輯。
而在真正行業底部時,又會成為行業信心的標志,在新的變化下快速切換心態,萬科可謂行業的“定海神針”。
第二,就是順應時代的變化,適時調整公司戰略。
郁 亮認為,只 有順應時代改變的企業,才有可能穿越周期。 對萬科而言,與客戶、城市同步發展,就有生意做。 因此,萬科選擇了開發經營服務并重的戰 略。
這當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個慢功夫,更是一場攻 堅戰。
首先,要培養出賺小錢、賺慢錢、賺辛苦錢的能力;其次,要真正實現商業模式的閉環。
在這一點上,十一郎倒認為,賺小錢、賺慢錢、賺辛苦錢的能力是好培養的,最難的是心態。
讓一個習慣賺大錢、賺快錢、輕松賺錢的行業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最需要過的是心理關。只有愿意“接受”,才有可能去“創造”。
第三,修煉內功。
萬科開發業務負責人張海表示,當前階段首先要將基本功練得更好,其中練是核心,把業務和管理的基本動作練扎實,就能產生新的價值。所謂基本功,首先是按期、保質地將產品交到客戶手中。
這兩年萬科努力推進“興交付”,都是萬科對于交付社區的期待和暢想。截至9月底,萬科已交付住宅近16萬套,總面積2018.6萬平方米,其中153個批次實現了“交付即辦證”。
另外,萬科也在社區商業方面下功夫。張海認為混合開發已經成為萬科重要業務組成部分,核心是實現“宜居、宜業、宜商”。
在行業底部做這些“細致”的事,是需要有耐心的。在十一郎看來,對現在的耐心,就是對未來的信心。
跟許多業內操盤手聊當下行業之時,我有一個體驗,就是比起復雜的政策工具箱,許多中小企業更愿意去研究、學習萬科等頭部的企業。
是因為,頭部企業的做法更有借鑒意義,而作為行業指明燈的萬科,給大家樹立的精氣神,以及對行業的精準判斷和信心,才是市場和大家最盼望看見的。
如郁亮所說,行業陣痛還在持續當中,各方都不容易,但萬科相信城市永不落幕,與客戶、城市同步發展,未來仍有很多機會。
地產十一言內容矩陣發布平臺
地產,財經,買房,商務合作
歡迎勾搭
微信:wxjaini1984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