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圣節期間上海土著及新上海年輕人自發的狂歡霸占了好長時間的“熱搜”。現在時令已過,不妨回頭再來琢磨這段上海城市歷史上有趣的“野史”。
筆者算是上海生、上海長的“上海老爺叔”了。在筆者上千人的朋友圈中,幾乎看不到有人在“痛不欲生”地對年輕人的行為橫加指責,有的只是好奇,或者欣賞,又或者嫉妒其年輕。作為“上海老爺叔”,親身去擠入人群參加狂歡是不可能了,但站在遠處,通過手機為年輕人叫好則是理所當然。
“上海萬圣節狂歡”之所以可以作為城市文化樣本,依我“上海老爺叔”來看,至少有這么幾點:
- 年輕人緊跟潮流,沒有躺平。“萬圣節”在當今文化氛圍中不會有大規模組織活動,只有少數商家像巨鹿路的酒吧推出一些小的狂歡促銷,但就是這些地方成了城市弄潮兒云集的場所,并通過互聯網傳遍全城。更多的年輕人受到感召奔赴現場,大家比拼創意,比拼設計,并最終醞釀成一件波及整個國家的潮流文化盛事。這些年輕人根本無懼網上無厘頭的“賣國”、“洋奴”的指責,也毫不懼怕其COS對某些人的所謂“侵犯”。表達自我、展現自我成為了年輕人的時代之音。放眼看去,除了上海,還有哪個城市敢有此擔當。
- 管事的擁有肚量,沒有叫停。本來管事的是有一百個理由及一萬個辦法來叫停這個“萬圣節”活動的,但他們沒有。除了全城公告當晚該區域“沒有大型活動”并調整地鐵停靠安排外,只是暗暗調動了大量人馬保證人群安全。當晚執勤警察一邊維持秩序一邊苦口婆心解釋“我不是COS,我是真警察”的一幕真是太“上海”了。沒有什么其他場景能比這個更能說明上海的包容及上海人的好脾氣。
- 參與者懂得分寸,見好就收。“萬圣節”前幾天的狂歡就COS內容來說,除極個別外,都沒有特別出格的,整體秩序也是可圈可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萬圣節”第二天,管事的還擔心繼續有大人群出沒。但實際情況是前一天的盛景突然消失了,巨鹿路一帶恢復了日常的人流,一切如熱鬧的海市蜃樓般轉眼即逝,把期待留給2024年的“萬圣節”。這種做事節制、留有余地讓大家都如沐春風,想象不出還有其他地方有這樣的分寸感。
上海可以說是中國唯一對外來文化沒有強烈“排異反應”的城市。從“上海老爺叔”眼光來看,這次萬圣節狂歡,說明上海不管是土著年輕人還是新來的年輕人,還沒有忘記“上海之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