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23年10月
出版社:中國工人出版社
近日,作家丁燕歷時十二年創作的“工廠三部曲”系列作品《工廠女孩》《工廠男孩》《工廠愛情》,聚焦珠江三角洲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生存狀態,窺視當代中國在南方發生的巨變,由中國工人出版社正式出版。
該系列作品是丁燕深入珠江三角洲工廠,通過長期跟蹤采訪,深度了解基層工人后的文學收獲。全新修訂的非虛構作品《工廠女孩》《工廠男孩》,分別新增數萬字描述當下工廠工人現狀;首次出版的長篇小說《工廠愛情》,則講述了“90后”工廠男孩不同凡響的情感經歷,以此呈現新生代農民工的成長心路。
珠江三角洲之于丁燕,就像湘西之于沈從文、高密東北鄉之于莫言、商州之于賈平凹。2011年,丁燕從新疆烏魯木齊南遷到廣東東莞后,她拿著自己的身份證來到工廠門衛室求職,開啟了自己臥底工廠打工的生活。
進入音像帶盒廠后,她是啤工118號。她和所有的女工一樣,有定額任務需要完成,做得不好一樣要返工。在電子廠流水線上,她是裝袋打膠的普工;在音像帶盒廠,她是啤工;在注塑車間,她每天用鉗子剪掉衣架上的凸起物。她將被褥搬進女工宿舍,穿上土黃色的工裝,讓自己成為流水線上一個機械的螺絲釘。她跟女工們同吃同住,在經歷了200天最真實的工廠生活后,她寫下了《工廠女孩》。2014年至2015年,她繼續在東莞的工廠采訪,這兩年的經歷被她寫進了《工廠男孩》。
2023年4月,為完善“工廠三部曲”系列作品,丁燕重返東莞工廠進行采訪。她發現,此刻的工廠已和十年前大相徑庭。現在,不僅工人的工作環境發生了改變,工人的工資待遇和地位也發生了改變:一切都變得更加規范化、標準化和國際化;同時,現在工人的情感訴求也比他們的前輩更強烈:和薪水相比,他們更看重尊嚴和自由。
在她的采訪對象里,既有憑一股不服輸的勁從女工進階為女主管的傳奇女性,也有因熱愛寫作完成精神蛻變的女工作家,還有從愣頭青成長為具有工匠精神的男廠長,以及已成為技術能手但卻迷戀農事的工程師……這些新時代里涌現出的新工人,對生活充滿熱情,對職業充滿熱愛。直至今天,在作家丁燕看來,工人和農民,依舊是這個時代最為深刻的話題。
《工廠愛情》
點擊上方圖片即可購買
在丁燕看來,工廠男孩的情感史就是一部身體解放史,也是一部傷害史,更是一部成長史。在中國工業化進程中,整個珠江三角洲一帶發生的變化,就像江河匯入大海時產生的震動與摩擦,異常劇烈與驚悚,所以,不能以簡單的方式考察“向南方”們的命運,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向南方”也是現實生活的強者。
2023年4月,為完善“工廠三部曲”系列作品,丁燕重返東莞工廠進行采訪。她發現,此刻的工廠已和十年前大相徑庭。現在,不僅工人的工作環境發生了改變,工人的工資待遇和地位也發生了改變:一切都變得更加規范化、標準化和國際化。同時,現在工人的情感訴求比他們的前輩更強烈,和薪水相比,他們更看重尊嚴和自由。在她的采訪對象里,既有憑一股不服輸的勁從女工進階為女主管的傳奇女性,也有因熱愛寫作完成精神蛻變的女工作家,還有從愣頭青成長為具有工匠精神的男廠長,以及已成為技術能手但卻又迷戀農事的工程師……這些在新時代涌現出的新工人,對生活充滿熱情,對職業充滿熱愛,讓丁燕既看到了工廠題材的廣闊性和豐富性,也看到了“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可能性。
10月27日,丁燕《工廠三部曲》分享會在東莞舉行。
雖然《工廠女孩》和《工廠男孩》是非虛構作品,而《工廠愛情》是一部地地道道的長篇小說,但丁燕依然愿意將這三部作品合稱為“工廠三部曲”。在她眼里,這個系列作品的內部,存在著一種逐漸遞進、血肉相連的隱秘關系,因為它們都涉及一個共同的主題:“一個人如何與他所處的時代產生混響”。在這個系列作品中,她不僅想表現工廠世界的律動和節拍,更想表現生活在此間的人們的內心世界。通過感受、剖析和反省,她試圖對一個個具體之人的復雜靈魂進行解碼。雖然這個“鏈條狀”作品的誕生,并非她刻意為之,然而,經過十二年艱苦努力,這個系列作品就像一部編年史的橫切面,具有了無與倫比的完整性。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慧瑜認為,丁燕通過“到工廠去”的行為完成對工廠姐妹的深度采訪,她們的喜怒哀樂和人生變遷由此得以文學的方式凝固下來,這也正是非虛構寫作的意義和價值所在,把那些不可見的人生、不被講述的生命故事變成一份歷史見證和文化記憶。在他看來,《工廠女孩》所講述的女性故事,既是個人的生命記憶,也是中國制造的大故事。這些看起來是特殊的、地方的經驗或者是女工的性別議題,背后卻涉及工業生產的運作邏輯、工業與性別分工、主體與機器等現代性的普遍問題。在這個意義上,《工廠女孩》不僅是改革開放時代的中國故事,也是現代工業、現代工廠大歷史的重要一幕。他認為,《工廠女孩》首次出版于十年前,為當時理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勞動者的視角。十年后,經過全新修訂,這本書再次出版,盡管現在國內外的環境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但這種簡潔、清晰的紀實文風依然流淌著普通打工者的鮮活經驗。
《工廠女孩》
點擊上方圖片即可購買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名作家周國平是這樣評價《工廠女孩》的:“這本書的主體部分實際上是一個個女工的生動故事。”在他看來,“丁燕的勇氣和堅韌令人敬佩”“兩百天的時間里,她先后在一家音像帶盒廠和兩家電子廠打工,依據親歷親見寫出了這部血肉豐滿的紀實作品《工廠女孩》。”“正是因為有這樣長時間的親身體驗,丁燕才對女工的生存狀態有了真實、細致、具體的感知,這種感知是再細心的旁觀者也不能做到的。” “作為一個作家,在親歷的同時,丁燕還特別注意觀察周圍的女工,她具備職業性的敏銳和勤快。”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著名作家邱華棟在為《工廠男孩》所寫的序言中說:這本書以詳盡的一手調查,以濃郁的文學筆觸,細致地勾勒出一個個感人的生命故事,并對這些事和這些人進行精到分析,對“最廣大的沉默之群體”的情感狀態、生命要求及內在的社會邏輯進行了全景式的探討,讓我們了解到農民工也在努力抗爭、適度調整、奮勇開拓,試圖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空間和命運。他認為,丁燕以詩人的情感、小說家的技巧、人類學家的眼光再現了當代中國產業工人的特殊生活,而那些皺褶深處的細節,通過她的描述變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丁燕的行文似乎保持著一種古典的平衡和清晰,其敘述分外客觀、冷靜又細致,充滿了刀鋒般的速度和力量。”在回答“丁燕所寫的非虛構文學作品,為什么在當下文學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時,他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在他看來,《工廠女孩》《工廠男孩》這兩本書的橫空出世,構成了丁燕在當下非虛構文學創作的亮點。
《工廠男孩》
點擊上方圖片即可購買
在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魯迅文學獎評委王暉看來,丁燕不僅是田野調查者和觀察者,還是一個身陷其中的親歷者和踐行者,更是一個有感而發、不得不發的主動者,因此,她的寫作打上了公共性、個人性和主動性等鮮明烙印。這些更多聽命于內心、身邊與故鄉的寫作,或許不能構成某種新聞性的轟動效應,但它們所觸及的對當代中國社會的真實而真切的表達,對中國人“我的夢”的描繪,在我們這個愈來愈同質化、泛娛樂化和浮躁化的時代,或許會構成一種姿態、一種力量。在他看來,丁燕的作品以深入細致的田野調查行動、注重原生態的人物呈現、藝術化的細節場面描寫、啟人心智發人深省的非敘事性話語、基于人性人道人文關懷的敘述立場等,將人民的“痛”與“愛”呈現出來,將自己對于中國當下發展的認識表達出來。這也許就是一個作家的情懷、責任與擔當。
“工廠三部曲”作者簡介
丁燕,“70后”代表作家之一。中國作協會員,廣東省作協報告文學創作委員會副主任。1993年至2010年生活在新疆烏魯木齊,后定居廣東東莞。自1987年開始發表作品,至今已出版《工廠女孩》《工廠男孩》《低天空:珠三角女工的痛與愛》等多部作品。作品曾獲魯迅文學獎提名獎、文津圖書獎、《亞洲周刊》年度“十大華文非虛構獎”、百花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