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視角下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之后,美國對戰爭的態度表現出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越來越惜命,畢竟所謂的民主政治,還是得靠人投票,就別說打仗會死多少人,就是斷胳膊斷腿,那支持的人都會大幅度減少,所以美國兩黨都在極力避免死人。
偷雞不成,蝕把米這事兒,美國政府不會干,普通平民祖上雖都是靠搶劫起家,但生活好了,命就值錢了,就更精于算計,賠本買賣誰都不愿意干。
另外,美國猶太資本和軍工復合體也更傾向于消耗掉高精尖裝備,加快軍工產業的流通速度,通過大消耗獲得巨額利潤。
以上兩個前提合起來就促使美國政府在軍事層面傾向于少出人,多花錢,能用錢砸死對方,那就是最優選。
美國最近一次大規模用兵還是伊拉克戰爭,但這也是在裝備準備了個把月,拉著多國聯軍一起干,愣是在短時間轟塌了薩達姆政權,然后扶持伊拉克偽政權,給庫爾德人畫餅,通過這些代理人搞治安戰,自己隔岸觀火,用這種方式從中漁利。
這畫面看上去很美,可是有一個問題,美國并不具備可以長期花錢如流水的實力,對付伊拉克、敘利亞甚至阿富汗這種三流甚至不入流的國家,代理人戰爭還能通過去庫存維持,遇到俄羅斯這種軍事實力很強的大塊頭,靠給烏克蘭遞刀子,以此拖垮俄羅斯這個在軍事領域對美國威脅最大的對手,那就是往火山口灌水,別說根本澆不滅,不把自己搭進去就不錯了。
由這兒看,代理人戰爭似乎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但這也看情況。
作為國際警察,世界越不穩定,美國的存在感也就越高,否則要世界警察干什么!保持一種混亂的局面,意味著美國會有更多的牌可打。你好我好大家好,那美國這老大作為話事人的價值就無法體現。只不過目前是美國踢到了鐵板上,而且還是左右腳幾乎同時踢到了。
俄烏戰爭是美國先踢到的那塊,按美國的預想,拖住俄羅斯,由北約除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明里暗里出錢出人出裝備去和俄羅斯死磕,這樣他最大的經濟對手和軍事對手干起來,可保美國二三十年無憂。
這算盤美國打得太響,最起碼歐洲粘了毛比猴還精的德、法、英是不買賬,整個一陽奉陰違,看上去是幫美國出了力,暗地里與俄羅斯眉目傳情。至于波蘭,那是美國的火藥捻子,點是能點著,可每每燒到引爆的位置就熄火。
所以說,靠代理人給自己打仗,對手可不能太強。代理人只適合捏軟柿子,搞搞趁火打劫,使個絆子還行,做有命掙沒命花上去拼命的事兒,那想都別想。人家真要有那實力,自己就干了,何苦給人當槍使。顯然搞俄羅斯這活兒,沒人真正想代理。
美國踢到的另一塊鐵板是巴以沖突,以色列作為美國的頭號代理人,為美國的美元霸權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美國出于自身利益,甚至是基于生死憂關考慮,就必須無底線力挺以色列。
問題是挺該怎么挺?以色列目前的直接對手都是非政府武裝,什么巴勒斯坦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有一個算一個,都不是具體的國家,弱是夠弱,問題是以色列就算把這些武裝都打倒在地讓他們唱征服,他或者美國能得到什么?在這些反政府武裝的地盤上建國?美國真要支持以色列就這么干,那二戰以來的國際秩序將不復存在,美國的二戰紅利是吃到頭了。
反過來再看跟以色列打的這些非政府武裝,他們實際上是伊朗抗衡美國的代理人,伊朗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實力如果排第二,根本沒人敢排第一。完整的軍工體系和復雜且相對遼闊的國土面積是其他中東國家沒辦法比的(包括以色列)。
現在伊朗就是鐵了心和美國玩代理人戰爭,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那伊朗算不算踢到了美國這塊鐵板,當然應該算,但與美國相比,伊朗的鞋雖然不那么結實,勝在腳頭夠硬,傷筋動骨對他來說根本不算什么,有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那股勁兒。
美國當然明白現在所謂的巴以沖突是誰在背后使勁,再整一個伊拉克戰爭那種規模的軍事行動對付伊朗,得保證國內先不炸鍋,問題是誰來接這個活兒?以色列連哈馬斯都整不明白,中東還有誰?土耳其?還嫌土耳其在背后捅咕地不夠?歐盟會首先跳出來罵街。
這種局面,美國只能先做做姿態,這就有了美國在十幾天之內兩次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及其在敘利亞東部的代理人所使用的軍事設施發動空襲的行為。明面上說是對駐伊拉克和敘利亞美軍不斷遭受火箭彈和無人機襲擊的報復,實際上是表明姿態拉代理人入伙。在這種一鍋粥的局面下,誰進場趟這個渾水,那就是光屁股攆狼,要錢不要命,美國要自己上,伊朗又會是誰的代理人?普京可能會先說:別瞅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