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雙碳”戰略目標提出即將迎來3周年,中國經濟的底層邏輯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為適應碳中和新時代發展,各級地方政府積極轉型升級,擁抱低碳綠色經濟,光伏、風電、氫能、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等行業企業也快速取代水泥建材、紡織印染等高耗能行業,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時期招商引資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此過程中,各個地方政府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政策優勢、人才優勢等,全力扶持新興產業的發展,以期冀著能夠在碳中和這條康莊大道上快速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背景下,「能源嚴究院」、「儲能嚴究院」將陸續推出《新能源商業地理》系列報道,將從宏觀、中觀、微觀等不同角度解碼地方經濟新動能。
本期,讓我們走進福建。福建9個地市中,寧德市近年來GDP連續4年領跑福建全省,一改昔日后進生的頹勢,成為我國東南部的一顆耀眼明珠。15年來,通過引進寧德時代、上汽、青拓、中銅四大巨頭,該市打造了鋰電產業、新能源汽車、不銹鋼、銅材料等四大協同支柱引擎產業,發展為全球最大鋰電基地、全球最大不銹鋼生產基地,并設立了十四五期間沖擊萬億產業規模的目標。
《新能源商業地理·福建篇》,從落后港口到全球鋰電之都,寧德如何成為新能源時代之光?
文/楊倩 編輯/嚴凱
來源/儲能嚴究院
福建寧德,一座并不顯山露水的四線小城,卻深藏功與名。
11月9日,寧德市被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新能源電池之都”牌匾,時效長達五年,為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
作為東道主,在當天開幕的2023世界儲能大會上,寧德市還釋放諸多重磅消息:集中簽約一批超千億儲能項目,共計63項,覆蓋正負極材料、電池PACK、電動船舶、光儲充檢等上中下游產業;啟動《寧德市動力電池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規劃到2025年全市鋰電產業鏈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
作為福建省兩大鋰電產業集群之一,寧德的風頭甚至蓋過了廈門,二者的領跑與競速之下,2022年福建省鋰電池產業營收3386億,增長84.1%,GDP增速全國第一。
而此次匯集全球“朋友圈”,召集儲能行業頂級會議,更是彰顯了寧德的巨大能量和進取心,也讓外界爭相來此取經問道:
這座24歲的閩東港口小城,相比福建其他城市并無突出的資源、區位等先天稟賦,為何能夠一改昔日貧窮落后的面貌,成功在新能源城市爭奪賽中拔得頭籌?
01 | 命運逆轉
“10年來,寧德城區從小到大,從落后貧窮到繁榮昌盛,蛻變為高科技含量的新型工業城市,離不開鋰電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寧德時代電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友文表示。
俗稱閩東的寧德,位于福建省東北翼沿海,緊鄰長三角與珠三角,與臺灣隔海相望。
“九山半水半畝田”的寧德,土地以山地丘陵為主,海域面積和海岸線則是福建數一數二的,港灣多達39個,為中國最為便捷的出海口之一。
雖如此,寧德乃至福建省的經濟發展曾一度讓位于海防安全,尤以“老少邊島”的寧德地處偏遠而窮困窘迫。
寧德的逆天改命,要追溯到「鋰電雙雄」寧德新能源科技(ATL)、寧德時代(CATL)的關鍵抉擇,當然,也離不開核心人物曾毓群。
曾毓群是土生土長的寧德人,1985年去上海交大讀大學后才離開家鄉,而后輾轉香港、東莞創業。
1999年,31歲的曾毓群加入陳棠華、梁少康的創始團隊,募資250萬美元在香港籌建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即ATL),瞄準了消費鋰電池興起的風口,首家工廠設在東莞。2004年,ATL成功打入iPod供應鏈,賺得盆滿缽滿。
2007年,ATL在東莞已有2家工廠,開始謀求擴張,為第三家工廠選址。但最終令人頗感意外的是,ATL拒絕了杭州、江蘇、山東等東部發達省市的邀約,偏偏選擇了GDP不到460億元的寧德。
這并不是巧合。早在2000年,致力于經濟發展的寧德官員就瞄準了同鄉企業家,不斷發出返鄉邀請。2004年,曾毓群進入了他們的目標名單,隨后,寧德官員花了三年時間多次拜訪,以極優惠的土地、資金、稅收等政策,最終撥動了曾毓群的心弦。
2008年,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落成于寧德市蕉城區漳灣鎮新港路1號,投資2億美元,由此開啟了激越的鋰電革命征途。
與此同時,在ATL,曾毓群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的前景,組建了動力電池部門,試圖全力以赴這項新興業務,無奈ATL大象難轉身,態度保守。
于是,三年后,“賭性堅強”的曾毓群將動力電池團隊從ATL中剝離獨立出來,就在ATL對面的新港路2號成立了一家新公司,這便是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
二者之間雖然達成了“劃江而治”的默契,卻也一度共享著辦公大樓,甚至直到2017年3月,曾毓群才卸任了ATL的董事長、法人代表,為CATL全力沖刺上市掃清股權障礙。
△寧德時代總部基地一覽。攝影:楊倩
通過多年運營,寧德時代成為全國領先的動力電池和儲能系統龍頭,擁有材料、電芯、電池系統、電池回收的全產業鏈核心技術。CATL成為連續六年動力電池裝車量位居全球第一的明星企業;ATL則是全球市占率連續11年第一的消費類電池隱形巨頭。
為了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寧德市政府也做足了筑巢引鳳的功夫。
盧友文介紹道,“早在十幾年前,寧德市政府就非常重視上游產業鏈的引進,提供了最優惠的配套政策,吸引包括上游的杉杉股份(2016)、廈鎢新能源(2017)、東南銅業(2015)、青拓集團(2008),以及下游車企上汽集團(2019)紛紛落地。比如,青拓生產的鎳鈷鋰等不銹鋼伴生材料,就給寧德時代的產業發展帶來了極大助力。”
△寧德時代電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友文。攝影:楊倩
2017年,寧德市引入上汽新能源整車廠,轟動一時。盧友文稱,“當時,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在奠基典禮上連呼三個‘沒想到’,因為上汽的選擇既不是廈門,也不是泉州這樣的發達城市,而且只用了短短6個月就成功入駐。”
據了解,當時的寧德市領導跑遍了上北汽、廣汽、福汽,都吃了閉門羹,最終以誠意打動了上汽。隨后,36家配套企業涌入寧德,帶動寧德經濟駛入快車道。
當前,寧德基地為寧德時代全球十三大電池生產制造基地之一,也是鋰電行業唯二的全球燈塔工廠,另一家則是寧德時代的宜賓基地。
早在2016年,寧德基地就建立了全國首條全自動動力電池生產線。該基地踐行“極限智造”,實現了平均每1秒就下線一個成品電芯、20秒產出一個模組、2.5分鐘產出一個電池包,整條產線以機器人為主角,不良率不超過十億分之一,達到了各個維度的極限水平。
據悉,目前全球有近400萬輛新能源汽車搭載了來自寧德時代的“動力心臟”,幾乎所有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都與寧德時代達成結盟。
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今年前9月,寧德時代電池整體裝車量國內排名第一,市占率為42.75%。
另據SNE Research統計,今年1-9月,在全球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排名中,寧德時代以178.9GWh保持全球第一,增速達52.1%。
憑借著極致安全的產品,動力電池以外,儲能作為寧德時代的第二曲線,增速驚人,持續領跑行業。
2021-2022年,寧德時代儲能電池出貨量連續兩年全球第一。其儲能業務客戶遍布全球,涵蓋各大頭部項目開發商、系統集成商、電網公司及其他各類新能源企業。
02 | 狂飆突進
曾毓群和寧德無疑都是幸運的,消費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鋰電的三大進化階段,恰好對應著百億、千億、萬億的市場規模大躍遷。
鋰電引領之下,寧德市從后進生到領跑者,劃出了耀眼的發展軌跡。
1999年,寧德撤地設市。福建統計年鑒數據顯示,當年該市GDP排名全省倒數第三位,這一排名保持到了2003年。到了2004年,寧德市排名滑落到倒數第一,維持了五年。2010-2020年,寧德市均列居倒數第二。
直到2021年,寧德市才告別“屈辱的20年”,徹底甩掉了“后進生”的帽子,揚眉吐氣。
當年,寧德GDP首次突破3000億元,沖刺進入Top 5。
2022年,寧德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580億元、增長10.5%,增速全省第一,首次躋身全國百強市,不但鞏固了全省第五的位序,并且與兄弟市龍巖、三明、莆田的差距不斷拉大。其中,鋰電新能源產業增加值增長44.3%,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經濟龍頭。
同年,該市全年人均GDP達11.27萬元,首次跨越10萬元大關,逼近泉州等福建第一陣營城市。
寧德市統計局數據最新顯示,前三季度寧德市地區生產總值2667.64億元,同比增長10%,連續三個季度實現兩位數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4%,持續58個月領跑福建全省。
如此傲人的成績,依靠的是寧德奔騰不息的“工業心臟”。
寧德市四大增長主引擎分別為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今年前三季度,這四大支柱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占寧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84.7%,同比增長28.4%。
這四大產業集群并非割裂的,而是有機融合、共榮共生,四大龍頭(寧德時代、上汽、青拓、中銅)也彼此緊密協同。青拓的鎳鈷鋰材料、中銅的銅箔是電池的重要原材料,直接輸送到寧德時代基地,電池成品下線之后再進入上汽園區,搭載到整車上,運輸周期和生產流程大大縮短。
赤鑒湖畔,依托寧德時代(CATL)與寧德新能源科技(ATL)兩大龍頭,寧德打造了鋰電千億產業集群,發揮了顯著的“蜂王效應”,累計引進80多個產業鏈配套項目,涵蓋“材料-工藝-設備-電芯-模組-電池包(PACK)-電池管理系統(BMS)-電池回收拆解-材料循壞再生”全產業鏈布局。
目前,寧德市鋰電池總產能合計超過330GWh,成為全球鋰電核心生產基地。2022年,經工信部評選,寧德動力電池產業集群成為國家4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之一,為福建省唯一入選的產業集群。
在消費鋰電池領域,寧德市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動力電池領域,全球每3輛電動汽車,就有一輛搭載著寧德時代生產的動力電池“心臟”;儲能電池領域,2022年寧德全市儲能電池出貨量53GWh,全球市占率高達43.4%,連續2年全球第一。
蕉城區七都鎮三嶼工業園區,上汽集團新能源乘用車基地為福建省產能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項目,設計產能60萬輛,2019年10月正式投產,成功打造智能制造標桿工廠。
福安市灣塢半島,見證著寧德崛起為全球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基地。其不銹鋼產能占全國1/5,全球1/10。2008年,溫州青拓集團進入寧德福安,隨后以甬金、宏旺、奧展等項目為支撐,集成了全球最先進的冷軋不銹鋼技術園區。
2015年,中銅東南銅業落戶寧德漳灣臨港工業區,引進福浦銅鋁加工、嘉元科技銅箔等產業鏈項目,形成了銅材料優勢產業。據悉,東南銅業是中鋁集團和福建省的重點工程,建設年產能達40萬噸高純陰極銅、150萬噸硫酸。
基于這四大支柱產業,寧德市設下了雄心勃勃的萬億目標:到2025年,鋰電新能源全產業鏈產值超過5000億元,2035年建成全方位領先的全球鋰電之都;2025年,不銹鋼產值沖擊3000億元,力爭翻一番,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銅材料產值均突破1000億元。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蕉城區作為寧德核心城區,凝聚了新能源科技、寧德時代、中鋁、上汽集團多家龍頭企業。
追隨著寧德時代的腳步,鋰電產業鏈的壹連電子、思客琦、聚能動力等18家配套企業相繼落地,聚勢成鏈。2022年該區生產總值1261.5億元,增長14.1%,首次躋身全國百強區。
以上海思客琦為例,該公司作為一家智能裝備產線提供商,從2015年就啟動了與寧德時代的合作,2016年正式落地寧德。招股書披露,2021年,寧德時代為其營收占比超過60%的第一大客戶。
寧德思客琦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付文輝表示,“思客琦將堅定擴大在寧德的投資,推動儲能行業的發展,寧德二期工廠正在投建中”。
從0到1,從弱到強。一家龍頭,舞動一個產業鏈,從而激活了萬億規模市場的勢能。寧德的奇跡故事,仍在續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