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新學期的開始,每年都會有新的老師加入深圳愛文。他們與深圳愛文學校的故事,都是從一個機會開始的。
對于來自愛文紐約的Ceresa和來自愛文圣保羅的Pedro來說,這個機會是中國文化和深圳愛文對他們的吸引。作為曾經的創校
團隊成員,學習中文、深度體驗中國文化,同時把來自紐約和圣保羅的多元文化背景和經驗帶給深圳愛文的學生,是他們共同
的期待。
而對于David來說,離開鼎石、加入深圳愛文學校,這個機會來自于Kate。Kate曾是David在鼎石的同事,后來加入深圳愛文。當David在鼎石度過了五年時間,想尋找更具挑戰的機會時,Kate毫不猶豫地向他推薦了深圳愛文。
用一口流利的中文驚艷了愛文家長的Bernard,不僅是優秀的雙語學習者、中西文化體驗者,他帶著家庭一起回到中國、加入
深圳愛文,正是基于對愛文教育的堅定信念。
從一個機會到加入深圳愛文學校,新老師們經過了怎樣慎重考慮、雙向選擇的歷程?已經開學兩個月的新老師們加入深圳愛文社區之后
的故事又是如何呢?
每一位老師與深圳愛文學校相遇的機會看上去各有不同,在機會背后實則是統一的、超高標準的招聘流程。
深圳愛文的招聘流程與大多數的學校都不一樣,應聘的候選人會經歷三大階段,其中包含了多達六到七次的篩選和面試流程,
而這樣一項可以說嚴苛的招聘工作,對候選人有哪些具體的要求呢?名校背景、工作年限、教資、教師特質……?
愛文要找到的是真正認同愛文教育使命,擁抱創新和合作并有足夠的教學能力將之付諸實踐的優秀老師們。
—— Freya
深圳愛文學校人才與文化總監
如何才能分辨申請者真正符合要求呢?或許招聘面試中的一個經典問題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在與校長Angela Xu面試之前,David設想了很多個可能在面試中對方拋出的難題,比如說“你的教育哲學是什么?”,但Angela的面試問題出乎意料:
“請回想從大學畢業后你經歷的每一份工作,然后請你分享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挑戰和讓你引以為豪的一件事情。”
“聽到這個問題我非常開心,我覺得這個問題太好了,我清楚地記得每一份工作,記得其中的挑戰和成功,這個問題也讓我覺
得這是一種很積極的面試,Angela在其中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也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人。” 也正是這個問題,讓David覺得他是與Angela、與Kate志同道合的人,他優先選擇了深圳愛文學校。
這種很積極的面試,也是Freya介紹中的“基于證據和結構的深度面試”,從教育背景、職業選擇動機、過往職業經歷、教學實
踐,到離職原因、上級/同級評價、自我反思與成長等方面,全面評估申請者的特點和能力,讓面試更多的成為一門科學,一次
和候選人互相深度了解的雙向選擇過程,而不是因人而異的隨意和一錘子買賣的短期選擇。
經過簡歷初篩、電話面試、備課分析、試講、深度面試等多重篩選和反饋,在每年上千申請者中,最后只有1.5%-4%的人能成為
愛文的老師加入愛文深圳,這一項可以說是嚴苛的招聘工作,正是尋求與建立與每一位老師之間認真、長遠、互信的關系。
它打造了一個嚴謹但“英雄不問出處,唯才適用”的招聘文化。因此,愛文的教師團隊不僅擁有相同的教育使命,掌握過硬的教學能力、具備創新合作的能力,并且也是一個非常多元的團隊。深圳愛文的老師曾是電影制作人、大學老師、美國私校校長、作家、策展人等等,他們身上展現著開放、包容、積極、協作、樂于學習、善于反思……,他們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多元背景,是獨屬于愛文課堂的另一種教育資源。
為了展現深圳愛文學校人更多的特質,我們采訪了五位新加入愛文的老師,并且選取了五個關鍵詞作為切入點,分享新老師和深圳愛文的故事
支持、合作、多元、融合、緊密連接的社區歸屬感、學校里另一種家長的職責感……這些既是愛文人學校的特質,也是深圳愛文社區營建的文化。如果你也喜歡愛文,歡迎你把自己的特質帶入愛文,也讓愛文社區擁抱、接納每一個認可這里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