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流行過一段區塊鏈,特別強調所謂的分布式管理。其實這種模式本身并不新鮮,至少在漢代,咱們的老祖宗就把這種模式運用的爐火純青了,代表人物一個是耿恭,一個是班超。這二位都是大漢王朝撒到西域的釘子,一個善守一個善攻。共同點是形式上去中心化,愛咋整咋整,有點“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意思,但戰略目標是一致的,都是奔著打通西域,阻止匈奴將其作為覬覦中原的前進基地的作用。
到了近現代,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場百團大戰搞得小鬼子和常凱申雙雙腦殼疼,他們理解不了八路軍這暴兵能力從哪兒來的。
如果他們借尸還魂能瞅上幾集電視劇《亮劍》,或許能明白個一二,八路軍就是以連排甚至班為單位,分散到敵后拉起了數量龐大的隊伍的。不過他們也就能明白到二這個層次,至于三四,他們想不到更做不到。
再往后看抗美援朝,20軍58師在五次戰役中本可以遵照命令從容地撤到后方。但在行軍至華川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左翼有美軍出現,這意味著美軍將截斷在58師身后的60師和27軍,如果此時58師自己走,那沒任何問題,但師長黃朝天并未獨自帶隊脫離險境,而是主動展開對美軍的阻擊,浴血奮戰達十天之久,避免了60師和27軍被美軍合圍的危險。
要說這還不算去中心化分布式管理的典型,63軍在鐵原算是做到了極致。63軍的志愿軍戰士被分成無數個作戰小組,在數不清的要點分時分段對美軍進行阻擊,迫使擁有強大火力的美軍必須一個點一個點的拔,最大限度的遲滯了美軍的進攻步伐,為志愿軍調整戰略部署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說起來好像很簡單,風輕云淡,一點兒難度沒有,但到執行層面其實非常難。因為一個組織如果形式上是散的,也就是所謂的去中心化,那么要有凝聚力其實很難,何況是要執行九死一生的任務。
回到巴以沖突這事兒,以色列目前正在包圍并攻擊加沙地帶最大的醫院——希法醫院。
為什么要對這個地方下重手,按
以色列軍方發言人的說法,是為了精確打擊隱藏在希法醫院的巴勒斯坦哈馬斯指揮機構。
以色列國防軍在發動此次攻擊的聲明中也說進攻希法醫院是對哈馬斯進行精確和有針對性的行動。
反正以色列目前是把希法醫院這地方當成哈馬斯的戰時最高司令部了,至于情報是否準確,到底是不是這么回事兒,只有以色列自己清楚。當然,美國也一再給以色列幫腔,也認定哈馬斯藏匿在希法醫院下面兒地道里。
不過問題來了,就算以色列和美國說得是真的,而且也能打掉這個以色列認為的是哈馬斯心臟的地方,哈馬斯武裝的抵抗就會結束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在這兒還得請出讓以色列軍隊吃癟的黎巴嫩真主黨。真主黨對他們自己的武裝力量的領導就是去中心化,分布式管理。每個連級、排級的自主權都非常大,但作戰目標明確,就是以殺傷甚至綁架以色列國防軍為基本任務,至于方式和作戰計劃,都是由這些更熟悉前線敵情我情的戰斗小組來策劃實施,高級別的軍事組織機構基本上只負責配合及協調各種軍事資源如何分配。
從哈馬斯這次的行動來看,明顯是受到了黎巴嫩真主黨的啟發,甚至部分基層指揮員是受到過真主黨的培訓的。這從哈馬斯這次對以色列的這次行動所表現出的戰斗方式來看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假如以色列在希法醫院找到并摧毀了哈馬斯的權力中心,也真別指望哈馬斯就此失去戰斗力。迎接以軍的恐怕是更為強烈的報復。
以色列這種搞法之前的落選美術生不是沒干過,斯大林格勒如何,即使被炸成一片瓦礫,最終投降被俘的也是火線升元帥的保盧斯和他的90000德軍。
接下來以色列要面對的絕對不是草木皆兵這個成語,哈馬斯有可能動員50萬人和他死磕,但以色列填不起10萬人的損失,這也是以色列國防軍對加沙地帶北部只圍不打,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
再無限期拖下去,加沙地帶是沒有斯大林格勒的寒冬,但輿論的壓力和戰爭資源的消耗,會讓以色列人感受到比斯大林格勒更嚴酷的冬季。
要問哈馬斯武裝為什么能做到去中心化分布式管理,他們的戰斗意志從哪兒來的,這恐怕得問以色列的猶太復國主義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