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書,叫《一激到底》,這是希拉里.弗里德曼著,董應之翻譯的一本書,里面不僅講了美國中產階級“卷娃”現狀,還剖析了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這與我們對美國固有的認識完全相同,之前陪孩子在一個游樂場遇到過倆美國孩子,游樂場本來就是自由玩的,玩的開心就好,結果就看那倆孩子忍不住就跟周圍的孩子比起賽來,而且每次都贏,贏了以后異常開心,很有愈戰愈勇的氣勢。
看過這本書,基本上能明白這些孩子為啥競爭心那么強了,這與他們的家庭教育和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為贏而戰,從小積累競爭資本,這是美國中產階級育兒現狀,他們很小就會接受這方面的訓練,而且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贏。可贏的畢竟是少數,那孩子們怎樣調整心態呢?這便是他們育兒的另一個關鍵點,從小培養孩子不怕失敗的精神,成功了有喝彩與獎勵,失敗了能坦然接受,而不是自暴自棄。
這其實跟我們中國的“卷娃”類似,但又有所不同。
兩國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為了孩子將來有競爭的資本。但是兩國的教育體制不一樣,所以延伸出來的培訓也略有不同。
關于積累童年競爭資本這件事,我在綜合身邊家長的教育現狀和讀完《一激到底》這部關于美國人寫美國中產階級“雞娃”現狀的書后,總結了以下看法。
1. 躺平還是競爭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認清現實。社會大環境充滿競爭,要想孩子未來生活能如魚得水,從小積攢一些競爭資本還是很必要的。
躺平真的不是很建議!
2. 把孩子的童年規劃看作自助餐
孩子的童年更像是一頓自助餐,他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為孩子提供多樣化的選擇,讓他們嘗試不同的領域和興趣愛好。同時,我們也要注意不要讓孩子感到壓力和焦慮,讓他們享受童年的快樂。
要記住,快樂要發自內心的,人只有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才會真的開心。
3. 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全才
有些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全才,但這并不現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愛好,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并給予他們充分的支持和鼓勵。如果孩子在某個領域表現出色,我們應該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支持,讓他們在這個領域得到更好的發展。
4. 聽孩子的心聲
在為孩子規劃童年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聽取孩子的想法和心聲。只有了解孩子的需求和興趣,我們才能更好地為他們提供幫助和支持。同時,我們也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系,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關愛和支持。
尤其是面對一些報名費高,需要花時間多的項目,一旦孩子想放棄,家長更應該多聽聽孩子的心聲。
5. 一激到底,為贏而戰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激勵和鼓勵的方式來激發他們的潛力。當孩子取得進步或成就時,我們應該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認可和回報。同時,我們也要鼓勵孩子勇于面對挑戰和失敗,讓他們學會從失敗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
關于這點我覺得《一激到底》這本書里提到的一些美國中產階級的家長做的很好,其實,作為父母,都是希望孩子未來能健康快樂的成長,而健康還需要心理健康,你贏得了掌聲和喝彩,你也要能承受得住來自失敗而產生的壓力。
競爭沒什么可怕的,在如今這種充滿競爭的大環境中,你準備好如何幫助孩子積累童年競爭資本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