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小佐·云派·甄味民間菜
嘗鮮餐廳|云紡
傲客自費試吃第948家 嘗鮮評級通過第545家
據(jù)不準(zhǔn)確統(tǒng)計,云南有超過90%的家鄉(xiāng)寶,而我一直覺得自己是那10%。
直到朋友跟我說:好想吃羅平的油菜花呀~
那些在農(nóng)村老家撲蝴蝶、跟著外婆一起給小油菜間苗的回憶,裹挾著清炒小油菜的清香一起鋪天蓋地地襲來,我就發(fā)現(xiàn),我不是家鄉(xiāng)寶,但我的胃是。
大概不止我一個異鄉(xiāng)人,店里的客人操著各種口音的云南方言,挺著啤酒肚的大叔叉著腰,對著冰柜一通指點江山,我們不習(xí)慣老派點菜法,趕快入座掃碼下單,一個套餐加點愛吃的菜,三個人吃到扶墻出就兩百不到。
老人頭菌、紅皮花生、紫心洋芋… 冰柜里外擺滿云南各地的代表食材,不難看出他家適合每一個饞嘴想家的地州孩子。
未到3月,金黃的油菜花未及盛放,幼苗拿來清炒就很好吃;甜滋滋的素炒小油菜一上桌,翠綠翠綠的,春天好像也提前來了。
做法也不復(fù)雜,只用干辣椒和蒜末猛火快炒,襯托出小油菜本身的清香和清甜,嚼著還有脆感,就是農(nóng)家餐桌上簡單的時令美味。
麗江的紫心洋芋被切成薄片,薄得透光,露出好看的紫粉色,稍微晾一會兒更脆,是油汪汪的現(xiàn)炸薯片。
帶了股臘肉的葷油味,像家里的老爸掌勺,炒完臘肉懶得洗鍋,又直接倒洋芋片翻炒那種,看似隨意,咸肉的特殊香味卻意外點睛。
吃了喜歡的菜才顧上他家的其他招牌。重油噴香的小炒肉,十分有“鍋”氣,沒有過多的招式,也是非常家常樸素的做法,升騰起的香氣攪動餓意。
小鍋底下點了蠟燭熱著,切成小塊的豬肉肥瘦相宜,飽滿而溫厚地撐起臺面,吃到最后油油地拌飯吃還是熱乎的,唰唰拌開,碗里的米飯在發(fā)光。
豬腳在旁邊的大銅鍋里煨了許久,切成大塊的豬腳肉眼可見的油脂,散發(fā)著明晃晃的葷香,實在適宜寒冷的冬季。
金黃微焦的外皮肥厚緊實,瘦肉又松軟香糯,蘸水里滾上一圈,豬腳的豐腴柔嫩,包容著糊辣椒的張狂,美味融合。
焦糖色的鴨皮下沒有多余的肥油,隨著咀嚼香氣正濃,沒有普通鴨子那么厚實的瘦肉,脂肪薄、肉更緊實,入口有嚼頭。
晶瑩剔透的鴨皮下隱隱顯現(xiàn)著麻鴨特有的紋理,色澤金黃,咬一口脂香四溢,要趁熱吃,稍冷了就很膩。
紅豆湯就在豬腳旁邊的大鍋里一同燉煮著,豬皮已經(jīng)燉到軟爛,吸收了紅豆的清香,只是整碗湯酸味略顯不足,豬皮的葷油更加顯得油膩了。
還好有水腌菜適時出現(xiàn)救場。
色鮮酸香的水腌菜也是云南菜的靈魂,還未發(fā)酵的清爽酸辣,搭配什么食材都脆嫩可口,水分滿滿,消解了肉類的油膩,正餐前后都是出彩的配角。
臨走了店里依然熱鬧,人們談笑吃酒,都因為這簡單家常的味道而感到滿足。回家的次數(shù)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那些依托在味覺上的懷念,會隨著這些樸素的平民飲食,帶著對于食物的記憶,讓思緒暫時回到那個小鎮(zhèn),那段時光。
回回馬幫菜 | 興苑路
鄰家小灶 | 白塔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