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旅途中,我們隨著歲月的增長,身體的變化也在不斷發生。其中,老年高血壓成為一項常見而又關鍵的健康挑戰。本文將深入解析老年高血壓的復雜機制,探究其相關疾病,最終著眼于家庭血壓監測,為您提供掌握自測技巧的詳盡指南,助您守護心臟健康。
老年高血壓的機制和表現
隨著年齡的增加,血管系統逐漸失去年輕時的柔韌性,大動脈彈性下降,動脈僵硬度增加。與此同時,壓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和β腎上腺素能系統反應性下降,腎臟維持離子平衡的能力也降低。老年人血壓神經-體液調節能力的下降,導致容量負荷增多和血管外周阻力增加,使得老年高血壓的發生率逐年攀升。
在我國人群中,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病率高達21.5%,占老年高血壓總人數的53.21%。與此同時,鈣化性瓣膜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隨年齡增長而增高,超聲心動圖成為明確診斷的重要工具。
血壓調節能力下降的影響
老年人由于血壓調節能力下降,血壓水平易受各種因素影響,如體位、進餐、情緒、季節或溫度等,導致異常血壓波動。最常見的情況包括體位性低血壓(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餐后低血壓和血壓晝夜節律異常。這些現象使得老年高血壓的治療更加復雜,需要更加個體化的干預。
多因素合并的高齡老年高血壓
高齡老年高血壓患者通常伴隨多種危險因素和相關疾病。其中,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癥、冠心病、腎功能不全和腦血管病的檢出率分別為39.8%、51.6%、52.7%、19.9%和48.4%。這使得老年高血壓治療需要更全面的策略,同時關注相關疾病的干預,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家庭血壓監測的重要性
在這樣一個復雜的背景下,家庭血壓監測顯得尤為重要。家庭血壓監測,又稱為自測血壓,成為評估患者血壓控制情況的重要工具。這項技術有助于醫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血壓狀況,實時監測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如何進行家庭血壓監測
1. 選擇適當的血壓計: 使用經過國際標準方案認證合格的上臂式家用自動電子血壓計,不推薦其他類型。定期校準是確保測量準確性的關鍵,每年至少進行一次。
2. 確保正確的測量位置: 家庭血壓值一般低于診室血壓值。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為≥135/85 mmHg(對應于診室血壓的140/90 mmHg)。
3. 合理監測頻率: 在初始治療階段、血壓不穩定或調整藥物治療方案時,建議每日早晚各測量2~3次,連續測量7天取平均值。對于血壓控制穩定者,可每周測量1天。長期藥物治療患者應監測服藥前的血壓狀態,以評估藥物療效。
4. 詳細記錄每次測量: 不僅僅記錄平均值,最好能詳細記錄每次測量的日期、時間以及所有血壓讀數。這為醫生提供更多信息,指導和評價血壓監測和控制效果。
5. 面向特定人群的建議: 對于精神高度焦慮的患者,不建議進行家庭血壓監測,以避免因焦慮狀態對測量結果產生干擾。
結語
老年高血壓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但通過正確的監測方法,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壓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家庭血壓監測為我們提供了一扇窗口,讓我們更貼近患者的生活,更全面地了解他們的健康狀況。通過這個窗口,我們能夠更好地幫助老年高血壓患者邁向更健康、更舒適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