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族墓制度 晉國墓地
《周禮?春官?宗伯》中記載:“冢人掌公墓之地,辯其兆域而為之圖,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為左右。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各以其族。凡死于兵者,不入兆域。”
意思是公墓是周王、諸侯和卿大夫的墓地,由冢人負責管理,按昭穆制度排列(關于昭穆制度,爭議甚多)。
其后又說:“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為之圖,令國民族葬,而掌其禁令,正其位,掌其度數,使皆有私地域。凡爭墓地者,聽其獄訟。”
意思是邦墓是國民及其家族的墓地,由墓大夫負責管理。
公墓和邦墓都是族墓,在西周宗法制度下,人們都是聚族而居,合族而葬,形成了族墓的制度。公墓和邦墓的區別在于公墓規格高,只有貴族才有資格葬入,而邦墓是普通國民的墓地,這樣的制度是階級分化的結果,體現了階級社會的特點。
《周禮》記載的制度,說的是周王室和王畿范圍內的葬制,現在的研究者一般都擴大到諸侯國的墓地,那么與考古發現是否符合呢?
目前已經發現的西周公墓,有山西曲qū沃縣的晉侯墓地、河南平頂山的應國墓地、北京琉璃河的燕國墓地等,以晉侯墓地為代表。
晉侯墓地位于山西曲沃縣的曲村天馬遺址,共發現九代晉侯十九座墓,時間從西周早期到春秋早期,墓地經過了規劃,大致分成三排,排列整齊,夫妻并列而葬,旁邊還有車馬坑。
邦墓在晉國的體現是曲村墓地,晉國國君和夫人埋葬在晉侯墓地,其他貴族和其家族成員埋葬曲村墓地。曲村墓地距離晉侯墓地1200米,時間從西周早期到春秋,發掘了近千座中小型墓,平民的墓為絕大多數,一般只陪葬陶器。也有47座等級較高的墓葬,陪葬有青銅器、玉器、陶器等。
目前西周天子的墓葬一座也沒有找到,考古發現的諸侯國的墓葬情況與《周禮》的記載并不能嚴格符合。
晉侯蘇鼎
西周 山西曲沃縣晉侯墓地M8出土
分藏于各博物館
大河流金展廳的這件晉侯蘇鼎高28 厘米,藏于上海博物館,應該是M8 被盜后流失的文物,被上海博物館購回。
晉侯蘇鼎半球形,口沿下有附耳,有雙梁與沿相連,三足為獸蹄足,口沿下有簡潔的重環紋。這種鼎是西周晚期最常見的樣式。
鼎內壁有13字銘文:“晉侯蘇作寶尊鼎,其萬年永寶用。”
據考古發掘報告,晉侯蘇的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時只出土了一件晉侯蘇鼎(M8:28),高19厘米,外有煙炱,磨損輕微。
分散各博物館的晉侯蘇鼎一共有5件,形制、紋飾、銘文均相同,大小相次,是一套升鼎(正鼎),代表著晉侯蘇的身份等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