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社畜,每天最糾結的事情不是工作能不能做完,而是中午我應該吃什么。作為一個愛吃辣的人,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不知道中午吃什么的主要原因是選擇太多。是的,這個世界好吃的太多,這也直接導致了嗜辣的我,對于不辣的美食同樣無法阻擋。
《粵菜記》這本書講的是粵菜,而我的人生之中接觸粵菜最多的,應該就是過年時候家里會屯的廣式臘腸!那是區別于我們日常生活的臘腸,沒有了濃烈的辣味,反而多了一絲清香和甜蜜。所以,每次到了過年時日,我最期待的就是一份蒸廣式臘腸。
我發現肚子餓的時候,不能看美食書,會覺得肚子更餓。于是,在翻看《粵菜記》的同時,我不知不覺的拿起了手機點了一份燒鵝飯的外賣。不知道為什么,看著那文字記錄的和粵菜有關的故事,肚子忽然就餓了。一邊餓著肚子看美食書,一邊等待著美食的到來,好像也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哦。
這本書講了很多粵菜,也講了很多粵菜背后的故事。簡單的說,從這一本美食書籍里,我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每一種食物,它的出現都不是一種偶然,它是一種傳承,是被大家認可之后獲得的能夠在桌上出現的食物。
食物僅僅是用來填飽肚子的嗎?在我看來,讓肚子感覺不到饑餓只是食物存在的一種緣由,但是食物能夠獲得傳承和延續是因為我們骨子里存在著“情”。就拿廣式香腸來說,我記憶之中的廣式香腸,是節日時期桌上的一道菜,是每逢節日必定會出現的傳統美食。
但實際上,作為一個武漢人,廣式香腸并不是我們這里的節日美食傳統,因為它更符合廣東那片區域的口味。但是,吃過廣式香腸的我,會覺得非常好吃,不油不膩帶著淡淡的甜和香,那滋味值得回味也值得一年等一回。
人生在世,食色性也,食排在第一位,也說明了大家對美食的追求。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熱愛美食的人,但是在閱讀《粵菜記》的時候,卻對此產生了疑問,我真的熱愛美食嗎?亦或者,對于美食,我只是傾心于吃而已?
畢竟,讓我在吃了美食之后去說出和美食相關的歷史或者故事,我腦海里沒有;讓我吃了美食之后說出美食所包含的各種材料,我不知道。對我而言,我知道的只有兩個字:好吃,如果要用三個字來形容,那也只有“真好吃”。
反觀《粵菜記》,里面的每一種美食,都會有一個和美食相關的歷史或者故事呈現在我的面前,讓我明白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我對美食的喜愛,很膚淺,我只是一個喜歡吃卻并不是那么懂得吃的人。
怎么說呢,在吃的時候,能夠通過豐富的知識讓自己更傾心美食的味道,我覺得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又或者正因為此,我才會在看《粵菜記》的時候,一邊想著我要吃燒鵝、臘腸一邊閱讀美食文字閱讀的津津有味吧。
最重要的是,嗜辣的我,在閱讀了這本和粵菜有關的書籍之后,對更多的美食產生了興趣,產生興趣之后要做的事情,當然就是付之于行動了。美食美食,不吃進嘴里,不消化在獨自里,又怎么能夠算的上是美食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