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設為星標,精彩不失聯
開拍國際2023秋季拍賣會定于12月7日至10日在北京四季酒店舉辦。本季秋拍中國書畫板塊將沿襲開拍CUPPAR“有美”的品牌專場策劃,帶來中國古代至近現代的繪畫及書法作品;“現當代藝術”專場持續聚焦20世紀至21世紀的國際及中國現當代藝術作品;此外,開拍CUPPAR今秋將首次推出古籍善本專場,拓展更加專業多元的業務領域。
作為每季拍賣的亮點板塊,“現當代藝術”專場延續開拍CUPPAR獨特的策展思路,將拍品分為“浪潮Ⅱ:新星藝術家”“她說”“群像”“面孔”“冇有”“行游”“先驅”“個案:沙耆”多個章節,向藏家和觀眾娓娓道來。
開拍國際2023秋季拍賣會
預展:12月7日-9日
拍賣:12月10日
地點:北京四季酒店 二層(朝陽區亮馬橋路48號)
“她說”
近年來,以“女性”或是“女性藝術家”為主題的拍賣專場并不罕見。AMRC藝術市場研究中心“2023中國藏家調研”結果顯示,78%的受訪人群收藏中涵蓋了女性藝術家的作品。
隨著女性主義思潮的傳播和性別意識的改變,許多淹沒在歷史中的女性藝術家正在被重新認識,亦有許多新生代的女性藝術家受到更多系統性的支持。2022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上,女性藝術家數量首次多于男性。
在女性議題獲得大量關注的當下,你是否有認真傾聽過“她”在說什么?
此次,開拍CUPPAR所呈現的“她說”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將我們代入熟悉又或是陌生的身份來看待不同視角下的“女性”。九部電影、九件作品,帶領大家身臨其境感受和體驗作品所傳遞的溫度以及藝術家的細膩情感。
LOT 723
林風眠《白衣仕女》
紙本彩墨
65.5 × 65.5 cm
歐洲私人收藏
香港蘇富比2007年春拍,LOT943
北京誠軒2010年春拍,LOT26
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RMB 2,000,000-2,800,000
仕女畫是中國傳統人物畫的一個重要分支,以描繪女性形象為主題,也稱“美人畫”。不同時代的藝術家以其當時對于“美”的理解來塑造各類女性形象,因此,一部仕女畫史其實也是一部“女性美”意識的流變史。
林風眠曾深為感慨地以仕女圖的探尋,來引喻他的美學心得:“美像人間的一個最深情的淑女,當來人無論懷了何種悲哀的情緒時,她第一會使人得到他所愿得到的那種溫情和安慰,而且毫不費力。”
他筆下的仕女形象,純潔、優雅,充滿生命的律動,既有東方女性的古典美,又蘊涵現代女性的韻味美,展示出迷人的風采,成為融合中西繪畫藝術獨特的陰柔之美的形象符號。
LOT 724
蘇天賜《靜憩的裸女》
1992年作
布面油畫
54 × 65 cm
出版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08年,《蘇天賜》,第358頁
廣西美術出版社,2001年,《第三代中國油畫家研究:蘇天賜》,第53頁
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RMB 1,000,000-1,500,000
蘇天賜師承林風眠,在油畫的形式上追求東方韻味,創造了具有中國文化精神和東方藝術神韻的意象性油畫,為中國油畫的發展,特別是油畫的民族化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他筆下的人物帶有詩歌一般的寫意性和抒情性,似是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這件《靜憩的裸女》格調婉約、含蓄,將觀者的思緒拉至空靈的、幽雅的審美意識之中,體會“空、寂、幽、淡”的禪意。
LOT 725
宋琨《泛靈族-靈魂知己》
2020年作
布面油畫
280 × 180 cm
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RMB 1,200,000-1,800,000
宋琨說過,“永恒是什么?有什么是不變的?這個時代紛繁炫目,綻放與毀滅總是一剎那,喧囂與孤寂也只是你出世與獨處的一轉念。”
自2015年起,宋琨持續塑造一個族群“泛靈族”,重現了超乎想象的中國神話世界。她透過捕捉描繪不同的形象、真實或超現實的瞬間,并提煉、融合傳統文化及各類亞文化的元素,生成泛文化的未來肉身,以此回應對人類身體、潛意識與生存現狀的探索。
所謂“泛靈”,指的是天地萬物、自然界現象、祖靈等皆有其靈。泛靈論者相信所有物質現像都有介質,精神和實體(或物質)世界之間并未有絕對的區別,不只是人類擁有靈魂、精神或感情,其他動物、植物、巖石,山脈或河流等地理現象,或自然環境的其他實體也同樣擁有(如各種水神列表、草木之神、樹靈等)。
宋琨就是一名泛靈論者,她用女性形象將不同世界的物種串聯起來,跨越不同媒介與形式,試圖彌合著今天被各種規制所隔絕的感性。宋琨對于女性身份的理解不是概念化、符號化、與抽象化的,她會將自己作為參照和觀察的對象,以此作為起點去探索和體現對她而言的女性化特質。
LOT 726
空山基《機械姬—看向陽光》
2020年作
鋁、玻璃、鋼、工程大理石
版數:4/5
H218 × W60 × D60 cm
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RMB 2,200,000-3,200,000
空山基的作品大多與未來、高科技相關。他大膽地嘗試將金屬、人體、器械等眾多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藝術創作中,其創作給后來的科幻電影、電子游戲、賽博朋克都帶來了極大的視覺引領作用。
其代表作“機械姬”的創作靈感來自于經典科幻電影《大都會》中的女性機器人Maria。他將金屬概念與女性形象相結合,創作出了“機械姬”的原型。在空山基看來,堅硬冷冰的金屬與柔軟溫暖的人體并不矛盾。相反,冷酷的金屬質感表現女性的優美曲線,更能讓觀眾感受到沖擊力。
空山基以男性視角,通過對機器人化女性軀體大膽而露骨的描繪,將女性形象客體化呈現。他曾表示,“我畫的并不是機器人,而是覆蓋著金屬皮膚的人類——她們擁有靈魂,當然也有和人類一樣的欲望。”
LOT 727
于吉《石肉-小人物 NO.4》
2014年作
水泥
版數:1/4
10 × 8 × 20 cm
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RMB 80,000-120,000
于吉藝術實踐的核心,是對雕塑藝術的重新審視,對其三維立體屬性的拓展,以及對雕塑與身體、語境及敘事的關系的協調。她的雕塑總能帶給人一種細膩而沉重的特質,激發觀者的聯想,同時迫使觀者重新審視空間、身體及時間的關系。
從2012年開始,“石肉”系列便伴隨著于吉的人生變化而緩慢發展。這些不完整的軀干雕塑,從早期的簡約、圓潤,演變為斑駁、變形、甚至是鐵具禁錮的復雜形態,它們隱喻了人們在現代城市中的疲憊與掙扎,以及經過時間的歷練留下的物理印跡。于吉曾為“石肉”系列寫道:“若那殘缺來源于肉,肉會自找出口,這殘缺便有了生命。”
LOT 728
陳可《靜靜的遠山 / 一家·母親 / 一家·年輕的父親 / 抱玩偶的小弗里達 / 戴護脖的弗里達》
2012-2013年作
布面丙烯、木板丙烯
30 × 40 cm / 27 × 19 cm / 50 × 40 cm / 60 × 40 cm / 40 × 50 cm
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RMB 1,200,000-1,800,000
“弗里達”可以說是陳可創作生涯的轉折點。2011年前后,陳可意識到自己陷入了創作的瓶頸,她開始停下來梳理過往的創作;也是在那個時候,陳可懷孕了。在一次在798閑逛時,她偶然看見書攤上一本影集《弗里達·卡羅》。
弗里達是出生在上世紀初的一位墨西哥女畫家,一生動蕩,身體和感情生活遭受諸多挫折,但她通過畫畫,不斷抗爭,讓自己一次次地活了過來。陳可說:“看到她的一生就濃縮在這樣一本影集里邊,欽佩,感動。可能因為當時我懷孕了,對女性的那種性別感受比以前更復雜了。”
從那時起,陳可開始以攝影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作為其描繪對象,從弗里達到夢露,關注女性在社會中的真實處境。她將作品代入自己編寫的劇情,將繪畫媒介置于經驗與記憶的相互生成中去嘗試開放的定義。
LOT 729
季鑫《圖畫課》
2021年作
布面油畫
150 × 120 cm
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RMB 600,000-900,000
同樣是男性視角下的女性形象,季鑫筆下的女子傳遞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氣質——精致、恬靜、優美。這與他近些年對中國古典繪畫不斷深入的研究有關。他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女性比較能體現出美的感覺,也更能將我對古典文化和美的觀念的理解很好地詮釋出來。”
季鑫的作品時常呈現出一種懷舊的姿態,這是他對理想化的過去的悼念。《圖畫課》寄托了他最深厚的情感。小學和初中的美術課本,是季鑫最早接觸藝術的途徑,直到現在他都能回憶起當時課本里的畫面。在那個家長都不怎么重視藝術教育的時代,媽媽是唯一會教他畫點圖案和線描的人。對于那時的季鑫來說,畫畫是他課余生活里最令他開心和陶醉的事。他通過繪畫將想象和真實的畫面交織,變成內向的他與世界溝通的獨特方式。
LOT 730
閆平《落花有意》
2003年作
布面油畫
160 × 90 cm
出版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我喜歡百合的香味:黃蓓佳 VS 閆平》,第23頁
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RMB 280,000-380,000
“戲劇”是閆平繪畫的重要主題。閆平意識到,油畫是西方的藝術語言,當中國人畫油畫就像西方人唱戲劇,沒有“靈魂”便會蒼白無力。而如何用油畫語言承載東方精神,便成為她想要在創作中解決的問題。
閆平選擇“戲劇”這一題材,首先是因為它是一個古老而具有歷史沉淀的文化現象。中國戲劇從昆曲到京劇的發展有近千年的歷史,它涵括了古老的中國文化,它的程式化動作和具有抽象意味的布景、臉譜及妝化都具有厚重的歷史內涵,能夠與西方油畫的歷史相媲美。
在閆平的戲劇題材的油畫中,中西方文化出現了奇異的交融,西方油畫技法與東方精神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很難想象這樣一位擁有如此思想高度和繪畫張力的藝術家,在現實生活中卻是一位遵循傳統、循規蹈矩的傳統女性。用閆平自己的話說,生活中的她很拘謹,唯有繪畫是她心靈的出口。在那里,她可以任由渴望自由的心縱情馳騁,毫無拘束。
LOT 731
夏禹《反射》
2015年作
木板坦培拉
150 × 100 cm
展覽
2015年,“敘事體”,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北京
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RMB 200,000-300,000
夏禹的《反射》被開拍CUPPAR選為“她說”章節的封面和壓軸之作。夏禹,可以說是當下市場最熱門的藝術家之一。在剛剛過去的11月,蜂巢當代藝術中心于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呈現夏禹個人項目,帶去的一系列作品全部售罄。
他的作品以坦培拉為主要創作媒介,從平淡的日常生活中選取素材,勾勒出一個個具體而又朦朧的現代都市肖像。其作品選題與普通人物的生活息息相關,與不同的室內或室外場景進行組合,以一個觀察者的角度洞悉著生活中那些稍縱即逝的平凡瞬間。
《反射》是夏禹2015年個展“敘事體”里的一件作品。這一階段他的作品,光成為畫面的顯要元素,光線在畫面中穿梭、交織,賦予空間些許游離于現實之外的色彩。在《反射》中,光從一側或多側躍入畫面,藝術家消隱了窗的存在,默許了光對畫面室內空間的介入。他的繪畫以文人筆記般的語調,記述著年代的變遷,生命不同階段的到來和身份的轉換。
出品人:董瑞
撰文、版式設計:Tina Xu
審校:小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