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際關系,親疏之別,因親近,仇恨,責任等各種原因,將會出現親近效果減半,言語傷害加成。了解這些屬性加成與弱化,適當調節,有利于我們處理相互之間的關系。
親戚之間關系好,相互之間的關心,將會因為好感度提高效果加成。如果正常關心,是一倍的溫暖,那么我們會因為好感度出現百分之三十或者兩倍甚至幾倍的溫暖加成。因為一種認知,這種關心存在弱化加成。在認知中,父母對孩子的關心是應該的。同理,親戚之間的關心也有這種“應該的”認知。話說多次,關心多次,會形成一種免疫。這兩種因素,直接導致溫暖效果減弱。
條件相同,親人之間的關心與外人之間的關心,將會因為親人之間的免疫弱化加成,出現親人不如外人的感覺。
親人之間好感度由正數變成負數,成為仇人。關心會有一種惡心感,這是血緣與仇恨之間的相互加成。同等條件,陌生人缺乏血緣因素,效果加成不一樣。
有時候親人之間關系出現問題,沒有形成仇恨。我們不想親近,卻偶爾關心,是因為責任,血緣等因素導致。如果排除血緣與責任,以及曾經對方的付出,對其中一個人來說對方是沒有任何好感度的陌生人。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付出效果弱化,反而因為責任導致對方壓力大。如果傷害甚至批評,會出現傷害加成。有時候一句話,你覺得不太重,配合一些加成,這句話就很重。打感情牌,拿著責任大義,只會不斷消耗情誼,處置不當會成仇。因為認知不同,底線不同,形成仇人的過程不一樣。
強者對弱者有天然的壓制,強者對弱者的關心有效果加成。弱者對強者的關心,正常情況下效果減半。強者言語傷害傷害弱者,正常情況下這種傷害會弱化。反過來,弱者對強者的傷害卻是加成。這中間因為需求,或者家庭等因素不能放棄,心理不一樣,存在不同的加成與弱化。
對方討厭你,你的付出與關心只會讓對方反感。對方若是人品有問題,你的付出不會有任何收獲,除非對方沒有選擇才會選擇你。對方若是人品好,不想內心自我追責,會拒絕你。你的糾纏,只會讓對方惡心。對方不懂得拒絕,你的付出讓對方沒法拒絕,對方處理不當,可能內心自我反思中接受你。這里面的因素很多,不同因素加成不一樣,我只是單獨突出一部分。因素加成,自己動腦分析再去處理。關系不一樣,效果加成會不一樣。我不敢在這塊多說,免得被有心人去傷害好人。
我們對陌生人有一種天然的戒備,陌生人的關心效果弱化。當我們處于無助的時候,陌生人的幫助反而出現效果加成,因為警惕心與人品的問題,效果弱化與持久性不一樣。
這些屬性加成,我們靜下來想想就會知道。不同條件,不同關系,屬性加成不一樣。當你覺得你們關系如何,效果卻不一樣,很明顯你所以為的關系不是你想的那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