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車市競爭激烈,新勢力車企座次生變,但這只是開局戰。
撰文丨梅蘭竹菊
責編丨江
設計丨PinZwo
近些年新能源車市場高速發展,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101.8萬輛和102.9萬輛,同比增長了113.9%和128.5%,這是新能源汽車月度產銷首次雙超百萬輛,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這一成績,不僅反映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也預示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巨大潛力。
然而新能源車漲聲一片的背后,難掩新勢力車企的隱憂。 曾經我國的造車新勢力車企數量將近500家,如今能夠正常經營的企業只剩下40家左右,驟減幅度高達90%,新能源車市場的競爭如此殘酷。 2023年汽車行業淘汰賽加劇,很多造車新勢力已經到了窮途末路階段,為人熟知的就有威馬、拜騰、奇點等品牌紛紛陷入塌房危機。
時代的步伐從不停歇,行業的淘汰賽還繼續,車企是否具備穩健的經營體系尤為關鍵。 現在 新勢力陣營已經到了去偽存真的新階段,2024年如何活下去是很多新勢力車企的主旋律,也是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2023新舊勢力博弈加劇
2023年的汽車價格戰,讓汽車全行業都處于巨大壓力之中。一款不熱銷的車型降價,瞬間把自己變成熱銷車型;同級熱銷車型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終端價格開始出現松動;而單個熱銷車型的降價,又會帶崩同級競爭對手的價格,同時擠壓侵蝕跨級別車型的生存空間,售價有些“虛高”的新勢力車型們也受到了影響。
當前加速轉型的傳統車企迅猛發力,已與造車新勢力展開正面交鋒,大有奪回電動化賽道“主角”之勢。傳統車企 或者棄燃、或者有混動業務支撐、或者有雄厚的純電動產業鏈支撐而能消化降價壓力,并以混動、純電產品降價打擊綜合力量仍有缺陷的造車新勢力對手。
結果如大家所見,今年主流車企在確保利潤的同時大打感情牌,進一步讓利給消費者,造車新勢力明顯力不從心,越來越多的車企面臨破產退市。
曾經風光無限的恒馳汽車,現在已經陷入經營困境,今年進行了多次裁員,發展前景并不樂觀; 天際汽車受產銷失衡的影響,現在也走到了退市邊緣; 而威馬汽車曾被譽為新勢力四小龍之一,發展前景還算不錯,但與天際汽車面臨同樣的問題,門店關閉、工廠停工、售后困難,距離退市不遠了; 曾被看作最有前景的愛馳汽車,也已經多個月沒有發放工資,現在已經在申請破產。
強如蔚來和小鵬,今年也不算好過。 其中蔚來汽車最近陷入了多事之秋,憑借虧損、裁員、開放換電等話題頻頻沖上熱搜。 小鵬汽車也是曾經陷入了泥潭,剛剛挺過了危險期。 這些曾經風光無限的造車新勢力,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原因無非是資金鏈斷裂、產品力不足、市場環境變化等因素影響。
市場格局的另一端則是舊勢力的再度啟程。
在2018年到2022年這一個階段,傳統車企顯然在新能源領域落后了。他們的落后主要之前在產品規劃上依然以“油改電”為主,同時智能化上全面落后,僅僅體現在車聯網系統,從而在產品力層面無法和新勢力第一代產品相比。
但是到了2023年,傳統車企開始全新一輪產品的投放,可以看到吉利、長安、寶馬等頭部車企在產品力層面已經開始追平新勢力,新的座艙系統、新的芯片、新的電子電氣架構、新的三電技術、新的智能駕駛技術,幾乎都已經是最好的了。或許除了一些UI設計,以及小功能創新之外,在新一代車型上傳統車企已和新勢力沒有差距。
傳統車企和新勢力還有一個不同地方,是他們將產品快速投產,然后復制到各個細分市場的能力。這種快速鋪開的舉措,相比于新勢力還繼續在賣期貨的方式,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車可能已經開始賣了,而新勢力還在進行產能爬坡。
可見,在一個高度內卷化、競爭白熱化、變化多端的市場中,只有那些具備穩定的資金來源、核心的技術創新、明確的市場定位和靈活的市場應對的造車新勢力才能生存下去,并且走向繁榮發展。而那些缺乏這些條件的造車新勢力則可能會面臨出局或者被收購的命運。這也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必然規律。
2024年市場更嚴峻
現在政策還在大力鼓勵新能源車發展,加上車企的電池、電機、電控等技術持續進步,以及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追捧程度不斷提高,相信2024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會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這能為新勢力車企的發展提供良好市場環境。
但機遇與挑戰也往往相伴相隨。隨著新能源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廠商涌入市場,企圖分得一杯羹,尤其是體系力強大的傳統車企,紛紛加大了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投入,2024年也將是各大車企在新能源車市場決戰的階段。
同時更多先進的新能源技術也會進行下放,激光雷達、空氣懸掛、800V高壓、3C快充等技術均有望同時出現在20萬以下的車上,甚至會成為標配。這一系列操作的背后,實際上是企業對于市場趨勢的深度理解和精準把握。面對瞬息萬變且技術越發成熟的新能源車市場,只有能夠快速跟進并推出相應產品的企業,才能在市場中占據優勢。而對于消費者來說,一系列新技術的應用,也能帶來更加便捷、舒適和安全的駕駛體驗。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新能源汽車行業將迎來一場生死攸關的較量,誰能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誰就能在未來的發展中掌握更多話語權。未來各大新勢力車企只有通過不斷提高產品性價比,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否則只會被市場無情淘汰。
2023年車市拉開了內卷的帷幕,新能源汽車的價格逐漸下降,對沒有造血能力的造車新勢力造成很大的沖擊,以致身陷困境,四面楚歌,最終宣告倒臺。但這只是一個開始,進入2024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迎來更加激烈的競爭,乃至進入大決戰的階段。新勢力車企想要更好地活下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打造有競爭力的新車型,但是這并非易事,估計明年還會有更多新勢力車企出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