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目的,讀書的意義,為什么要讀書
我們閱讀過很多書,其中會有描寫道古代一些學者,文人對于讀書的目的的定義,下面這段話,應該是最高境界的讀書目的了吧,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當然,我們無從考證有多少古代的讀書人持這樣的思想,又有多少讀書人是走在這條路上的,但無可否認的是,那時候的讀書人真的胸懷天下,讀書也讀得那么高尚與意義。
反觀現在,我們可能根本無法很好的定義現在孩子讀書的目的和意義,最多的可能就是父母,長輩教育的,好好讀書,將來找個好工作,好好生活,至于其他,好像與自己無關,自然也不會有多大的觸動來讓自己好好讀書了。
所以說,相比于現在讀書的辛苦,讀書的卷之又卷,很多孩子真的無法承受那么大的壓力,又沒有那么宏偉的動力來促使自己努力讀書,僅僅是為了自己能有多大的動力學習呢,所以自然會在高卷的學習壓力下選擇躺平,又或者沒有很好的疏通釋放環節之下,被讀書而壓垮了。
個人,家,國,天下,是不是應該逐步進取而為之讀書的呢,而我們現在蠢蠢的都走在了個人的讀書之路,或者你可以說,如果個人讀書之路都無法走好,何來家,國,天下之讀書呢?這個問題,有點復雜,待日后再研究下,和大家分享,但相比于過去讀書的價值和意義,現在的讀書,真的是感覺降級了好多,也不知道是屬于進步還是退步呢?
同樣,學的越好,將來在利與善之間進行選擇的時候,如果選擇了利,那就會更拖后腿了,而且是很大的后腿,就像許皮條一樣,他以及他的集團最后的選擇,或者是經營多年的利益選擇,導致了最后的結局,這個結局真的不是一般讀書人能達到的,哪怕是遺臭萬年,也是需要相當厲害的讀書,能力的體現的。
是什么導致現在的人更自私了呢?
這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盡管無法去證實現在的人更加自私,但想來大家都有一桿秤,都會自我的有所感覺,而至于什么原因,筆者也嘗試著尋找了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與評閱。
一、 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處于私有體制下經濟的發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越是發達的地方,人情味越淡,除非是至親,哪怕至親,有的時候都會被經濟利益而取代,經濟越發達,每個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自然就從經濟利益來考慮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能不自私么,能舍己為人的去損失自己的利益么?
二、 信仰的缺失真的很關鍵,筆者不知道現在大多數人的信仰是什么,反正筆者是沒什么信仰的,感覺現在的信仰就是錢,一切卷的目的就是為了錢,反正有錢什么都好,沒錢什么都不好,難道錢真的那么重要么?還是金錢的作用和魔力太大了,沒有信仰的人都抵御不了呢?
筆者一直在思考,這樣的狀況,是不是私有制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經過這個階段,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的發展,會逐步改善,會逐步具有信仰,會逐步不再那么自私,不再那么私有化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金錢至上,不知何日能終結
而,最關鍵是如何建立我們的信仰,又如何建立下一代的信仰呢?
三、 焦慮問題,尤其是現在的中年人,應該說是70-90后吧,尤其是對于未來沒有很好的規劃,發展,或者是對于未來可能但又未必發生的事情的焦慮,所以,在這個未發生之前能做更多,更好的準備,這同樣也會誕生出相比于原來更大的自私性問題。現在很多事,人都經不起靈魂拷問,也許真的是思想解放了,放的太開了,從而沒有很好的約束,限制,或者是顧慮,而單單的就從金錢利益的角度去選擇,去考慮,這樣的情況下,能不自私么?
四、 其他,當然還有很多因素導致這個問題的發生,發展,大家可以留言討論,歡迎隨時溝通自己的想法,如果連想法也都要自私自利,筆者也真的沒啥好說了。
借最近很火的血槽姐的故事,來說說權力的力量
不知道大家有關注么,反正筆者是收到相關推送的,當然具體的事例就不在這過多描述了。但筆者想要說的是要有多大的能量能達到這樣的程度,這個真的讓普通人不敢想象,不僅僅是貧窮限制了想象,而是沒想到權力會有這么大的空間。
最后,筆者還是想要強調下王陽明的理論,人性本善,人人具有良知,奈何被世俗所污,為金錢所蒙,從而左右了很多人的選擇,從而產生了也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歷程,但,相信我們必將進步,只是花費的代價和損失有點過大了。
當然,還有很多話題可以研究和討論,以上的話題其實也可以進一步地深化研究,大家有什么想法,歡迎留言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