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生成式AI如何讓HR回歸本質。
當很多人焦慮未來會“被AI奪走工作”時,HR行業本身也在AI浪潮推動下發生巨變。
AI技術現已應用于人力資源管理的各個環節中。根據領英發布的《2024全球人才趨勢報告》,61%的HR已經在使用AI相關技術輔助日常工作。作為企業吸引人才的入口,招聘環節也是AI落地HR最成熟的場景之一。
如今,當一位求職者拿到心儀Offer時,他可能并不知道,此前自己經歷的簡歷初篩、候選人打分和畫像,到線上面試在內的招聘流程,可能都是由AI驅動的。
2023年,隨著大模型能力在招聘領域的落地,越來越多“AI HR”已經可以完成招聘環節的核心工作。比如,今年10月,HR SaaS品牌用友大易發布了TRM.AI2.0旗下針對招聘場景的招聘客服機器人、人才發現、AI面試助手三大新產品,大幅提升了企業招聘效率和人崗匹配的精準度。
那么,以生成式AI和大模型為代表的新技術浪潮,到底對企業招聘帶來了哪些變革?未來,AI+招聘會將沿著怎樣的發展路徑持續迭代?
從三大變革,看企業招聘的演進方向
招聘工作的本質是在做“匹配”,如何高效地將崗位需求與人才特質做精準匹配。如果粗略劃分,過去二十多年來,企業招聘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PC互聯網時代,以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為代表的線上招聘網站出現,第一次將求職/招聘信息的交互由線下搬到線上。
第二階段,移動互聯網時代,Boss直聘、拉勾、脈脈、領英等招聘平臺陸續出現,為傳統線上招聘加入社交、社區屬性,讓人才與企業的連接更便捷。同時,視頻招聘、VR招聘、直播招聘、元宇宙招聘等新技術形式不斷涌現。
第三階段,生成式AI技術浪潮下,基于通用大模型的能力,HR軟件廠商紛紛推出HR領域的垂直模型和AI產品,希望借助AI+數據洞察,幫HR從重復、繁瑣的招聘流程中解放出來,回歸HR的價值。
那么,接下來企業招聘的演進方向是怎樣的?「智能進化論」認為,企業招聘的發展離不開職業技能、新技術、新理念三大變革的影響。
第一, 職業技能變革下,越來越多企業亟需精準人崗匹配與提升招聘效率。
數字經濟時代,新職業層出不窮,傳統職業所需的技能也在飛速迭代。領英《2024全球人才趨勢報告》預測,到2030年,即未來8年后,全球將有65%的職業技能發生改變。而過去8年間,已有25%的職業技能發生了變化。應對這種急劇變化的挑戰,HR必須借助數字化工具,實現更精準的人崗匹配。
第二, 新技術變革下,AI不僅是降本增效的工具,AI+數據驅動將加速人力資源分析與決策智能化,為企業的人才戰略提供洞察。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23年中國網絡招聘市場發展研究報告》,人工智能在人才招聘上的應用場景主要包括簡歷解析與篩選、人崗匹配、招聘客服(聊天機器人)等。這些場景都是AI發揮智能洞察能力的典型場景。
來源:艾瑞咨詢《2023年中國網絡招聘市場發展研究報告》
第三, 管理理念變革下,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正在向人才關系管理升維。
SOHO、遠程辦公、Z世代步入職場等新變化,與新技術浪潮疊加,成為共同推動人力資源理念變革的力量。
在海外,Airbnb是業界最早任命“員工體驗全球負責人”職位的互聯網巨頭,開啟了用員工體驗團隊取代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新思維。在國內,用友大易也在業內提出HR要從ATS(候選人跟蹤系統)到TRM(人才關系管理)升級的領先理念。
人才關系管理(TRM,Talent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更關注與內外部人才建立和維護關系,它不再局限于傳統HR的招聘和雇傭過程,而是把核心放在了“人的關系”上,注重與員工建立良好關系、提供持續發展機會和支持。在這樣的背景下,候選人體驗、人才運營、雇主品牌建設等,成為HR在招聘環節新的KPI。
將大模型落地HR領域,沒那么簡單
當前,國內HR SaaS企業紛紛推出大模型解決方案,在招聘核心場景中應用大模型也不罕見。但是,當大模型落地HR場景時,普遍面臨幾大挑戰。
首先,如何將通用模型能力適配企業服務領域。HR大模型是企業服務大模型在模型層的分支,與ChatGPT等通用大模型應用不同,企業服務大模型需要實實在在幫企業提升業務價值。HR大模型需要為招聘效率、人崗匹配精準度、候選人體驗滿意度等KPI負責。
其次,如何滿足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對招聘的個性化訴求。HR大模型需要具備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從已有招聘行為和數據中,讀懂企業的差異化訴求。
第三,數據安全的訴求。招聘數據涉及企業安全和個人隱私,如何保障數據安全,保護個人敏感信息不被泄露是企業的剛需。
目前,HR大模型還處在發展早期,能夠較好解決這幾類痛點的產品還不多。用友大易TRM.AI2.0算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在底層通用模型能力方面,用友大易TRM.AI2.0以用友企業服務大模型YonGPT為底座。YonGPT在底層除了通用的大語言模型能力,還融合了用友30多年在企業服務領域的專業沉淀。站在YonGPT的肩膀上,用友大易TRM.AI2.0可以說是為企業服務而生。
有了強大底層模型的加持,用友大易TRM.AI2.0可以根據企業私域數據,訓練滿足個性化訴求的AI招聘工具。而且,自研模型加上私有云、本地部署的方式,讓企業完全沒有數據安全方面的后顧之憂。
目前針對招聘場景,用友大易TRM.AI2.0已經推出招聘客服機器人、人才發現、AI面試助手三款產品。在實際落地中,這些新品已經發揮了降本增效+智能輔助決策的價值。
用友大易招聘客服機器人是一個可以7×24小時回答候選人問題的數字員工。
過去,在各個線上平臺,企業HR只能人工一個個回復候選人問題,響應慢,候選人體驗較差。
有了招聘客服機器人,企業只需要將招聘相關知識庫、企業介紹等文件導入大模型,即可訓練出小模型快速精準進行招聘咨詢回答。招聘客服機器人可以精準識別候選人意圖,做到有問必答。不僅如此,通過數據分析,還可以獲得新的洞察,反哺給招聘流程進一步優化。
“某制造企業用我們的招聘客服機器人做校招一段時間后,從招聘數據中獲得了新的洞察;該企業HR發現大學生求職者也很關注企業文化,雇主品牌建設對人才的吸引力越來越突出。基于這些洞察,企業補足了原有招聘流程中缺失的內容,不斷完善雇主品牌展示的內容。”用友大易產品市場負責人戚雪婷表示。
人才發現功能,解決了過去企業人才庫使用效率低下的難題。
在大模型出現之前,傳統AI算法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預,進行大量規則的設置,極大限制了AI應用的廣度。用友大易人才發現功能,具有強大的語義理解和分析能力,可以像一個老練的HR總監一樣從簡歷中讀出門道。
“比如大模型可以根據簡歷中的工作經歷,判斷當前候選人是不是溝通能力很強的人。以往,如果簡歷中不含‘溝通能力強’這種文字描述,AI是判斷不出來的。”用友大易TRM AI.2.0產品負責人王磊表示。
AI面試功能,實現了從收取候選人到面試安排中間一系列的流程自動化,減輕了HR花在重復性、流程性的事務的時間精力。
過去,某外資企業針對每位候選人有三輪線下面試,外地候選人還涉及報銷路費,招聘環節成本高、周期長。現在通過用友大易AI面試功能,該外企已將線下面試由三輪精簡為一輪,極大提升了招聘效率,粗略估算每年能為該企業節省招聘成本約80多萬元。
以人為本,AI驅動HR回歸本質
當AI的能力版圖越來越大,很多人不禁要問,未來AI會取代HR嗎?
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不大。
根據36氪企服點評在2023年6月發布的《AI+招聘應用指南》,75%的受訪HR認為,自己的崗位會部分被人工智能取代;僅3%的受訪HR認為人工智能會完全取代自己的崗位。領英最新調研也顯示,全球90%的招聘專業人士表示,他們的角色從2022年開始已經變得更具戰略重要性。
戚雪婷表示,用友大易目前的AI招聘產品中,并非完全依靠AI“自動駕駛”,都是有人為介入的,HR員工在過程當中進行糾偏、微調是非常必要的。生成式AI并不會取代HR,相反AI正在讓HR的價值回歸本質。
“HR與其他職能部門最大的不同是,它是以人文本的。HR不是一個技術問題,它的目標是人,招聘人、服務人、培養人,它是離人更近的。”戚雪婷表示。
王磊認為,下一步用友大易在AI+招聘場景的發展方向包括:學習人的行為和經驗,以及與企業整體人才管理戰略的打通。
“AI可以學習人類HR的行為,包括對候選人做出的備注、評價、流轉等信息,針對這些信息挖掘行為操作背后的含義。這一過程不需要人類對規則進行設置,AI通過自學習就能將簡歷特征和職位特征的權重進行調整。理想的AI招聘產品,應該是將原來接受HR指令的系統,升級為可以陪伴和指導HR招聘過程的業務專家。”王磊表示。
據悉,在用友的大人力產品板塊中,已經構建了完整的覆蓋全員的人力資源管理產品體系。作為其中的招聘子集,如何融入用友完整的HR管理體系,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服務,是用友大易下一步的重要目標。
IDC報告顯示,2022下半年中國HCM(中國人力資本管理)SaaS市場規模達到3.4億美元,同比增長27.0%。預計到2027年,中國HCM SaaS市場規模將達到26億美元。
這背后,生成式AI和大模型將成為HCM行業增長的關鍵驅動力之一。從改變招聘體驗出發,AI驅動HR SaaS的新時代已經開啟。
文中圖片來自攝圖網
本文為「智能進化論」原創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