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作文事件,最殘酷而又客觀的評價是:
一群月薪三千的人,發(fā)動了一場屬于“公平與正義”的戰(zhàn)爭,讓三個年薪3000萬的人命運發(fā)生了轉(zhuǎn)折,然后,發(fā)起戰(zhàn)爭的每個人在直播間找到了“存在價值”。
當(dāng)一些人在“東方甄選”直播間打著“鐵公雞”宣泄情緒時,不知道TA是否明白這與在公共場合隨地大小便沒有區(qū)別。
無需真相的“吶喊”,沒有思考的“站位”,缺乏邏輯的“共情”。
你們知道他們之間的內(nèi)部關(guān)系(家事)是什么嗎?
知道一個私營企業(yè)(包括新東方)這些年活下來有多難嗎?
董宇輝這樣“大智若愚”的人需要你來給他引路?
俞敏鴻作為企業(yè)家一定有“鐵公雞”一面,但你又看到他宏闊無私的一面嗎?
如此難艱時代牽引發(fā)企業(yè)和員工的對立,對社會好嗎?
所有博弈難道都是“零和博弈”,就沒有更好方式?
是的,員工沒有必要感謝企業(yè)主,但兩者難道就一定奉行叢林法則,最終吃虧的又是誰?
羅永浩可以將感恩傳統(tǒng)棄如敝履是個人自由,但“士為知己者死”真的如此不堪?
長線條的思考一下問題,理性多角度不要情緒化。你也沒有資格代表董宇輝。
可為什么那么多不明真相的人如此“入戲”?
因為本質(zhì)上就是沒有邏輯,看不到真相,只是一個低維囚徒。
2
低維囚徒
柏拉圖《理想國》中有一個洞穴比喻,一群囚徒被關(guān)在黑暗的洞里,面對一堵石壁,在他們身后有一個火把,火光照過來,他們面前的石壁出現(xiàn)影子,囚徒們以為這就是光的真相。
直到有一個囚徒轉(zhuǎn)身,看見火把,他順著火光走出洞穴,看到了太陽,才明白影子是火光照射出來的,而火光的范圍遠遠不如陽光,他終于知道了真正的光是陽光。
這個囚徒再回洞穴,告訴同伴們影子不是光,真正的光在外面,廣大無邊。囚徒們卻嘲笑他,覺得他瘋了。
夏蟲不可語冰,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人們受限于五官感受、遷徙范圍、生活方式、文化習(xí)俗,掌握的知識總是遠遠少于已存的事物,就是那些少得可憐的知識,也很難說得上是真相。
部分人是困在這個世界之內(nèi)的囚徒,無法看清世界的真相,有的人窺見真正的光明,也會被別的囚徒恥笑。
無知是低維的永恒困境,無法消除。囚徒最終能不能得到可靠的真相?為什么有的人會是假相的囚徒?
因為他們被困在一個很低的維度,而且從不懷疑,缺乏邏輯,總以為自己看到的是真相。
2
低維真相
我們看到的真相,只是高維真相在低維的投影,是真正的形體的影子而已。
何為低維真相?
?一只蝸牛在碗口邊緣上不斷地循環(huán)爬行,它以為只要繼續(xù)爬,線路總會有終點。蝸牛的知識是一維知識,它不知道直線可以彎曲成圓圈。一維圓圈必須在二維平面上才能看見。
?一只七星瓢蟲在球面上爬行,它爬得很快,但是它永遠也爬不出這個球面。它的知識是二維知識,它不知道平面可以彎曲成球面。二維球面必須在三維空間里才能看見。
它要靠“飛”進三維空間才能“爬”出二維球面
?人類超越蝸牛和爬蟲,知道世界上有球面和立體,但其實人也無法一次性看見一個完整的二維球面,而是通過不斷地旋轉(zhuǎn)立體球,通過側(cè)面的視覺片段疊加、拼接成一個二維球面。實際上我們根本看不見一個完整的球面。同樣的,人無法一次性看見任何三維立體。
作為低維生物,只能看見低維的真相。人類特殊之處,在于他不只是看見二維曲面,還能疊加和拼接二維曲面,組成一個立體。
那么,我們生活的這個三維立體世界,會不會也只是一片投影呢?
3
有限無邊的三維宇宙
在廣義相對論的宇宙模型中,我們的這個三維宇宙確實是一個四維球的一小塊投影,有限而無邊。
從古代開始,哲學(xué)家就爭論宇宙在空間上是否有限,形成了著名的二律背反:
?正題:宇宙在空間上無限。
?反題:宇宙在空間上有限。
這個問題的解決,依賴于數(shù)學(xué)家和幾何學(xué)家的艱難探索。
從歐式平直幾何到黎曼彎曲幾何,幾何學(xué)家終于通過“彎曲”、“圓形”,再利用曲率、度規(guī)定量化描述彎曲程度,締造了一個n維的非歐幾何,將大小和邊界兩個概念分離開來。
體積有限的幾何形狀可能沒有邊界,例如一維圓圈長度有限,但沒有起點和終點;二維球面面積有限,但沒有邊界。
愛因斯坦創(chuàng)造性地將n維非歐幾何應(yīng)用于宇宙,解釋了三維宇宙的有限無邊。
我們生活的宇宙是一個四維球。在這個球內(nèi),任何三維生物包括人,無法感知到宇宙整體的彎曲,而是把宇宙當(dāng)成大致上平直的三維空間。宇宙中的大型天體會局部地扭曲一下三維空間,就像一個球面上有凸凹,但是不影響球面整體的彎曲。
宇宙的體積是有限的,它在膨脹著,將來也許會收縮,但我們永遠飛不出這個四維球。人類在宇宙中飛行,與蝸牛在圓圈上爬行、七星瓢蟲在二維球面上行走,并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都只是在一個有限無邊的彎曲的循環(huán)空間內(nèi)運動。除非上帝造出了多重宇宙,否則我們是無法探索到宇宙之邊的。
這意味著什么呢?如果某個人活得足夠久,那么他的背部發(fā)出的光在經(jīng)過幾百億年后,會從前面射入他的眼睛,也就是說,他能看見自己的背部。
四維球的性質(zhì),絕對不可能想象出來,因為它是一種高維真相,超越了人類的眼睛和想象力,它是人類通過肉眼可見的低維投影,拼接組裝出來的真相。
其實,人類的一切文化行為,都是在進行組裝拼接,從低維進化到高維。
4
向高維進化
誰擁有更高維的真相,誰就更有力量,進化就是升維。
每進化出一個維度,物種與物種、文明與文明、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就會變成低維和高維之爭,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
例如,1840年鴉片戰(zhàn)爭,號稱大英帝國、實則小小島國的英國海軍穿過半個地球球面,精準(zhǔn)地開到人口4億的清帝國的門口,而道光皇帝連英國在哪都不清楚。戰(zhàn)爭開打之后,蒸汽機驅(qū)動的英軍鐵甲艦根本無懼風(fēng)帆驅(qū)動的木船,英軍的滑膛炮射程又遠高于清軍大炮,結(jié)果英軍在清軍射程之外自由射擊,打得清軍毫無還手之力。
英國憑什么打敗龐然大物清帝國?因為它掌握了天體力學(xué),對地球的運動了如指掌;而當(dāng)時大清的4萬萬人口,還以為自己生活在一個平面上。
只有自己主動升維,才能看見高維真相。
而在所有力量之中,有一種力量最為根本。
是這種力量,使我們把低維知識拓展成高維知識。
是這種力量,使我們把片段知識連接成閉環(huán)知識。
是這種力量,使我們把直接知識延長成間接知識。
是這種力量,使我們把局部知識組合成整體知識。
是這種力量,使我們不再依賴想象而理解事情真相。
它是理性和邏輯。
5
如何升維?
想要獲得高維真相只能依靠理性和邏輯,只有數(shù)理邏輯能夠把片段的低維知識組裝拼接成更高維的判斷和推理。我們不能依靠感覺,因為感覺本身可以還原成物理化學(xué),正如望遠鏡和雷達的基礎(chǔ)不是眼睛,而是光學(xué)和電磁學(xué)。
上圖兩個方向的低維知識都是正確的,但是都沒有達到可靠性。而當(dāng)把兩者通過幾何邏輯組裝起來時,就得到了可靠的高維知識。
從低維到高維的邏輯組裝有三大法則(數(shù)學(xué)、幾何也要服從):
?同一律:同一個概念在邏輯推理中內(nèi)涵和外延不能發(fā)生變化。簡言之,不要偷換概念和轉(zhuǎn)移話題。
什么意思?你和他講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講法制;你和他講法制,他和你講量子,這就很麻煩。
?不矛盾律: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簡言之,不要自相矛盾。
螞蟻永遠走不出只有一個面的莫比烏斯帶,因為它天真地以為凡事都有兩面
?排中律:在同一思維過程中,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簡言之,總有一個正確結(jié)論。
培根:“只有親眼見過,才能做判斷。”
笛卡爾:“只有邏輯分析過,才能做判斷。”
康德:“只有親眼見過和邏輯分析過,才能做判斷。”
休謨:“即使親眼見過和邏輯分析過,也不能做判斷。”
上帝:“gentlemen,你們之中有且只有一個說對了。”
為了清楚理解不矛盾律和排中律,還要加上:
?對立不是矛盾:人們往往混淆對立和矛盾,但是兩者絕對不一樣。對立的事物可以共存,甚至互相依賴。而矛盾則不行,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共存。對立的兩個命題可以同時為真,也可以同時為假。矛盾命題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這是一條下坡路”與“這是一條上坡路”是對立命題,同時為真。它們可以總結(jié)成“這是一條斜坡路”。
“這是一條斜坡路”與“這是一條平路”是矛盾命題,必有一真一假。
邏輯組裝與巫術(shù)思維是死敵,而巫術(shù)也有自己的“邏輯”規(guī)律:
?互滲律:在沒有客觀聯(lián)系的人和物之間建立虛假的聯(lián)系,萬物屬性隨意“互滲”在一起。
?夸張律:通過互滲律建立聯(lián)系之后,巫術(shù)會將弱聯(lián)系夸張成強聯(lián)系,將弱勢力量夸張成強勢力量,將小概率事件夸張成大概率事件,將次要的原因夸張成第一原因,將局部現(xiàn)象夸張成全體現(xiàn)象。
?擬人律:夸張律的深化,擬人律認(rèn)為某一群因果聯(lián)系的背后,一定有人或神在謀劃;或者認(rèn)為,有意識謀劃的行動比沒有人謀劃的行動要優(yōu)越。擬人律最常見的表現(xiàn),就是崇拜偉大人物和偉大工程,或者反過來,懷疑世界到處都是壞蛋的陰謀。
巫術(shù)思維往往沉迷于“萬事萬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把不同種類、強度、持續(xù)度的聯(lián)系混淆,因而陷入各種偷換概念和詭辯之中。
巫術(shù)是先整體后部分,邏輯是先部分后整體。巫術(shù)是360度照射的燈泡,而邏輯則是激光手電,但是最后邏輯能夠拼出完整的清晰圖像,而巫術(shù)只能在昏暗中造出各種怪影。
邏輯是思維的定向爆破技術(shù),是將單個問題從混沌整體中精準(zhǔn)切割出來的手術(shù)刀。想要得到高維真相,就必須掌握這門基礎(chǔ)定向爆破技術(shù)。
6
國際秩序的崩壞
我們舉兩個例子,說明邏輯是得到真相的一種手段。邏輯很強的人,有時候通過思想實驗就可以推導(dǎo)出真相。
伽利略的自由落體
眾所周知,伽利略通過兩個重量不同的鐵球同時下落、同時落地證明了自由落體的(加)速度與質(zhì)量大小無關(guān)。但這是伽利略說服別人的實驗方法,伽利略自己是如何發(fā)現(xiàn)“越重的物體落得越快”的漏洞的?
他是通過邏輯分析。
假設(shè)有兩個球a、b,重量依次遞減,Ma>Mb。按照“越重的物體落得越快”,下落速度Va>Vb。伽利略設(shè)想,把a和b綁在一起下落會出現(xiàn)什么結(jié)果?
?由于ab綁在一起,ab的質(zhì)量增大,因此下落速度Vab>Va>Vb。
?由于b下落時速度更慢,會拖累a的下落速度,因此Va>Vab>Vb。
同一個前提推出兩個不同的答案,這證明,不僅兩個答案錯了,而且前提也錯了。
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yīng)方程
19世紀(jì)末,普朗克不理解為什么原子吸收光能的過程是離散的,他這樣解釋原子吸收光能:
原子就像一個勺子,光能就是一桶水,勺子裝水當(dāng)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
普朗克認(rèn)為,離散性的根源在于原子是一個一個的,而光仍然是連續(xù)的。
26歲的愛因斯坦另有不同看法。實驗顯示不同的原子吸收的光能份量是相同的,如果光能份量取決于原子,那么不同的原子吸收的能量肯定會不一樣。就像不同的勺子裝的水份量是不一樣的,盡管是一份一份的。
這說明,決定光能份量的原因,不是原子,而是光本身,光本身就是一份一份的。所以不同原子吸收光,其實是不同的勺子裝相同的葡萄,一次只能裝一個,而且大小相同。
愛因斯坦推出了光電效應(yīng)方程,輕松地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xué)獎。其實這個方程并不難寫,甚至很簡單,它本該屬于普朗克。
h為普朗克常量,ν為入射光頻率,W為逸出功
7
沒有真相是完美的
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真相,就像沒有絕對零度一樣。依靠邏輯和理性,也不能保證升維后的真相是絕對完美無缺的。
人的知識不可能做到完美,而是像一條漸近線一樣逼近它的虛極值,或者就像物體的速度可以永遠逼近光速卻永遠達不到。
但這是否就說明,不完美的真相就不是真相,不值得相信嗎?
其實真相值不值得相信,與純凈水值不值得喝,是一樣的道理。我們不需要100%純凈的水,也造不出完全純凈的水。我們需要的是足夠純凈、充分純凈,其中雜質(zhì)不明顯損害身體即可。
?盲目相信所帶來的迷信和巫術(shù)。這是一種包含病菌的毒水,飲鴆止渴只會自取滅亡。
?當(dāng)有人提醒他被迷惑時,由于思維的慣性不相信提醒者,選擇永遠沉迷于其中。
再強大的數(shù)理邏輯也不能保證我們獲得完全、徹底的真相。但是,最可怕的是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獲得的是假相,而且迷戀這種假相。
盲目相信所帶來的迷信。這是一種包含病菌的毒水,飲鴆止渴只會自取滅亡。
當(dāng)有人提醒他被迷惑時,由于思維的慣性不相信提醒者,永遠沉迷于其中。
知道自己永遠也得不到完美真相,但依然尋求可靠真相。這本身就是一種高維邏輯。從自知無知開始,才能建立起對邏輯的信念。
理性和邏輯是我們在宇宙這個暗夜中行走時,唯一可以依靠的燈塔。不管什么時候,我們都不能放棄這個燈光,沉淪于自己的非理情緒和慣性囚籠。
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xiàn)一只跳出囚籠的青蛙,卻還在演繹“坐井觀天”到“井蛙共振”的新故事。
因為不明真相,所以“入戲最深”。
因為“入戲最深”,更加不明真相。
大部分人當(dāng)然不會去思考以上邏輯,共情就夠了。
能在董宇輝的直播間購物,很多人以為自己與眾不同了。
他是很多人精神的映射,他受委屈了,當(dāng)然要為他抱不屈。
“入戲最深”怎么了,這才是真性情。
可高耀潔呢,江平,朱令呢?是不是更值得共情?
難道董宇輝就是我們?nèi)松奶旎ò濉?/p>
再細細思考下:
其實你也不是共情董宇輝,只是在為自己抱不屈。
是的,我這么厲害,為什么會如此不如意?
可是,為什么呢?找到原因了嗎?難道又全是資本的問題?可資本都快絕跡了。
真正的理性是殘酷的,真正的邏輯是冷血的。
但不能總是刀口往外,也要鋒刃向內(nèi)。
共情之前,看清真相,厘清邏輯,別那么入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