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少飛 攝
1993年9月,我被單位推薦為隴東報社市直機關單位基層通訊員,一干就是12年。這十多年來,我與《隴東報》結下了深厚感情,與隴東報社的老師們產生了深厚友誼。擔任通訊員期間,我認識了許多隴東報社的“老報人”,如當時的副總編李星元、馮康,攝影部張新合、魏鋒征等老師。在《隴東報》通訊員隊伍中,我結識了許多縣(區)基層通訊員,并和他們成了朋友,經常一起交流分享新聞稿件采寫的經驗和方法。
每隔兩三年,隴東報社就要舉辦一次通訊員培訓班。記得在1996年隴東報社舉辦的通訊員培訓班上,李星元總編說過這樣一句話:“作為基層通訊員,就是要把看到的最基層的正能量新聞事件用我們的筆‘復印’到報紙上。因為你們最有發言權。”這句話我銘刻在心。
記得有一次,在采寫一篇通訊稿件時,我總覺得文字語句不流暢,于是,去隴東報社請教馮康老師,他看后也覺得文句“不美氣”。他讓我把事情經過陳述了一遍,聽完后便對我說:“你就用剛才給我講述的方式重新寫一遍,不要帶‘官話’”。經他一指導,重新修改的通訊稿件便有了活力。
在歷屆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和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社火演出時,我多次和《隴東報》記者及攝影愛好者一起“搶鏡頭”、寫稿件。在平時下鄉采集新聞素材途中,也經常和《隴東報》的記者們一起探討新聞寫作技巧,分享采訪路上的趣聞趣事。
2011年8月,單位邀請李星元總編和魏鋒征老師向全體職工進行了新聞寫作和攝影知識講座,通過兩位資深記者深入淺出地講解,激發了職工們的寫作攝影興趣和熱情。
退休后,我經常和李星元老師一起參加一些戶外攝影采風活動,看看隴原大地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闊視董志塬的巨大變化,呼吸新鮮空氣,陶冶情操。
現如今,隴東報社和慶陽廣播電視臺融合成立了慶陽市融媒體中心,有了“掌中慶陽”手機客戶端和“視聽慶陽”等新媒體平臺,建成了“報網端微屏視”全媒體矩陣,傳播力更強,吸引力更大。
一份報紙記錄一座城市!《隴東報》的發展有老一代新聞工作者的奮斗,有中青年一代新聞工作者的努力,有年輕一代新聞工作者的創新。愿《隴東報》在隴原大地上綻放出更加靚麗的風采!
讓我們一起見證《隴東報》在新時期的騰飛與輝煌!
李明業,慶陽市融媒體中心特約通訊員,慶陽市攝影家協會會員。有多篇新聞消息、通訊、電視新聞散見于《中國人口報》《健康報》《甘肅日報》《甘肅農民報》《隴東報》等報刊。
“我與隴東報”開欄啦!特邀請您從讀者或者作者的角度,講述自己與《隴東報》之間的故事,可寫自己的感悟體會及與《隴東報》的小故事,也可暢談對《隴東報》的建議意見等。文字稿件要求字數2000字以內。同時,也歡迎您將與《隴東報》的故事,用手機拍攝成小視頻參與投稿。
投稿郵箱:ldbswhzkb@163.com,稿件中請注明作者個人簡介和聯系方式。
發 布 | 張 瞳
核 發 | 祿永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