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微信“清華那些事兒”
作為和朱令同一屆的清華學生,我直到畢業10年后才聽說了她在宿舍被投毒致殘的可怕經歷。
從那時起,除了對校友的同情之外,我一直對母校清華大學在這起校園投毒案中的責任問題感到不安。
2013年春天朱令案再次成為社會熱點后,校慶聚會上聽到的一句評論“清華能做的都做了”,終于使我下決心開始了自己的調查。
在此將歷時一年的調查結果及個人觀點列出,供關心此事的校友們參考。
【注1:每個觀點下方的事實羅列中,隱去清華校方員工的姓名,僅以職務名或“清華校方”代稱】
【注2:所列事實均來自于自己的訪談和親眼所見的文字材料,并無網絡摘抄】
觀點一:朱令的病沒有及時治療,清華負有部分責任。
1995年3月9日,朱令第二次住院,神經內科主任李舜偉接診。
李舜偉懷疑為鉈中毒,并當即打電話與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職業病研究所的專家聯系,并讓患者攜帶門診記錄立即前往該職業病研究所請專家查看。
事后,李舜偉在門診記錄中寫道:
“張壽林教授來電稱:急性鉈或砷中毒須考慮……可請朝陽醫院查尿鉈含量,請免疫科會診。”
1995年3月15日,應李舜偉要求,清華校方提供朱令接觸化學品清單,排除接觸鉈的可能性。
當時提供的清單如下:
我認為正是這份清單,使得醫生排除了鉈中毒的可能性,導致朱令的病情發生了不可逆的惡化。
觀點二:清華在案件證據丟失造成無法偵破問題上,有重大責任。
1995年4月28日,朱令被確認為兩次鉈中毒,懷疑宿舍內投毒,當晚9點朱令父母聯系學校要求報案。
4月29日凌晨,朱令家人再次聯系清華校方,要求立即遷出同宿舍的同學,保護現場,查封朱令在學校的物品以待化驗。
清華校方表示反對,認為遷出同學有困難。并告知朱令班的女生五一期間要去旅游,問題不大。
4月29日下午,清華保衛處報案。
1995年4月29日至5月7日期間,宿舍失竊,重要證物丟失。警方取走部分剩余物品分析,其余物品封存后要求清華校方保管。
1998年11月17日,警方要求清華保存的封存物品被發現再次部分丟失。
掃描附件是第二次丟失物品的清單,和清華的情況說明材料:
如果第一次失竊案不發生,案子可能當年就不會“證據不足”。
如果第二次失竊案不發生,隨著科技進步,十幾年前無法化驗的物品也許能重新成為案件的關鍵證據。
但是,接連兩起離奇的盜竊案,終于使案件所需的物證丟失殆盡。
而兩起竊案均發生在校方已明確了解案情嚴重性之后,清華的管理水平可見一斑。
觀點三:在治療和救助朱令方面,清華難稱積極。
1995年朱令治療費用50多萬元,根據公費醫療政策國家和清華共同承擔。
1997年11月20日,北京市相關部門要求清華提供40萬元救助款,清華最終同意提供20萬,并和朱令家人簽訂一次性困難補助協議書。剩余20萬由北京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提供。
1998至2012年十五年間,清華校方沒有再和朱令家人聯系。
朱令事件再次成為社會熱點后,2013年9月6日,清華校友總會總干事、校長辦公室主任和GA人員一起拜訪了朱令父親。
2013年9月10日,清華校方兩位管理人員再次到醫院探視朱令父親。
2013年9月25日,清華校長和兩位管理人員,及一位校友前往醫院探視朱令及家人,校友當場給了朱令父親10萬元現金。
此后,截至2014年5月15日,清華方面沒有和朱令家人聯系。
觀點四:清華校方一直在回避責任。
首先,在朱令被確診為鉈中毒并報案之后,清華在是否存在鉈的說法上前后矛盾:
1995年5月,北京電視臺“電腦醫生”的記者采訪時問是否有鉈,校方拒絕回答這個問題,雙方因此發生爭執。
1995年5月,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清華化學系副主任說:“朱令所做的實驗其他學生都做,而且作為本科生,她絕無可能接觸到含鉈物質。”
在案件偵破過程中,警方找到了清華大學購買鉈鹽的明確證據。
1996年11月清華校方稱:不是清華沒有鉈,是化學系沒有鉈,工物系有鉈。
1997年3月清華校方承認:化學系有的儀器有鉈。有本科生搞科研接觸鉈。
其次,清華的最終結論是自己沒有責任,和國家教委對此事的認知不同。
1997年4月28日,清華總務處處長稱:清華對化學藥品的管理很好,沒有問題。
1997年6月26日,清華大學副書記表示:
“清華是否有責任?我們反省過,(1)朱令令沒有接觸過鉈鹽;(2)管理上按照管理毒品的規定做了;(3)及時報案了。
凡是GA要求做的都做了。中間被盜不能簡單說誰有責任。到現在,學校沒有責任。關于責任問題要有法律依據。”
1997年7月28日,國家教委發布的《關于加強學校實驗室化學危險品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文指出:
“1995年5月和1997年5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先后發生了兩起學生鉈鹽中毒案件。除涉嫌人為作案外,鉈鹽未按劇毒品管理是其重要原因。”
一年來的調查訪談過程并不復雜,但其中一些發現卻讓我震驚:
第一,清華校園過去二十年來發生的學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不少,但從未聽說清華承認過自身的管理責任,反倒看到了清華狀告死亡學生家長鬧事的新聞。
第二,清華絕大多數學生,對這些非正常死亡事件知之甚少。
我的很多同學和我一樣,在畢業十多年后才從媒體上得知了當年發生在身邊的朱令慘案。
而調查中采訪的清華在校生和近幾年的畢業生中,大多數沒聽說過朱令事件,也不知道其他的學生命案。
我想,這種對命案的輕描淡寫,正是這類事件不斷發生的根源之一。
清華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有了孩子以后,我經常帶他到校園游玩。當他問起時,我曾毫不猶豫地回答他:“對,清華是中國最好的大學!”
曾經,我希望在清華讀書能成為我和兒子的共同經歷。現在,我相信一個能尊重兒子生命,能以身作則教會他如何承擔責任的學校才是選擇的底線。
母校清華,在建設世界一流名校的道路上慢些走吧,請停下來,等等靈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