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個人微信,喜歡的,就加一下!
文/林中木白
寫主持人的文章,即便一些老讀友也會在文章底下私信罵幾句,說那個主持人起碼比你這個臭碼字的強多了,還很惡毒的說,怪不得你的號會被封,當初真是瞎眼打賞了你五塊錢。
我翻看了一下這個讀友的關注記錄,是去年的十月份,當時我寫他所在的那座城市的系列文章,其中他在一篇文章內留言說,這世界因為你們這些還敢于面對真實的作者而美好,我會支持您一輩子的。時光荏苒,一年多的時間,在他的眼里我已經成了叛徒。
對著這段留言,我呆怔了幾分鐘,沒有回復,因為該說的已經說過,人的內里最真摯的部分,就是坦蕩。
另一個寫白主持人的文章下面,也有人留言說,白巖松的說的其實都是對的,中國人是有存款的習慣,不要看他們在外面那么窮,喜歡占小便宜,但家里的存款多則著呢?反倒是我,可能是與社會脫節了,沒能真實的了解當下人的生存現狀。我看完后,對這段話有著一定的認可,確實這個理念是站得住腳的,國人的確是喜歡賺一點就存一點,而這個心理是取決于社會的保障,為何外國人賺一點花一點,是源于國外的醫療,養老等等,社會的福利決定了他們花錢的底氣,不至于在生病的時候沒錢治療,所以人家敢花,而國人則不行,真遇到事,沒有錢,寸步難行。
在一個醫生發布的視頻上,我看到這樣一個悲傷的故事。一個農民工大哥腦出血昏迷了,搶救8小時保住了性命,但家屬卻說不救了,拔管的時候閉上眼睛,這位大哥眼里含著滿滿的淚水。這個悲劇,如果是家里有錢的,那么就不會是悲劇,一個人命就能挽救過來。但沒錢啊,家屬也無能為力,而這份無力的背后造就的就是缺乏深度的安全感。換句話說,中國人對沒錢,有著深深的恐懼。
是個例嗎?
并不是的,這幾天我看到的網約車司機猝死的信息,已經不下四個,一個是柳州的,那個群聊的截圖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一個家庭的頂梁柱,平時朋友打個電話發個信息都忙到無法回的網約車司機,在送客人的途中,血管爆裂。還有下面這個,勞累猝死的王先生,他在生前相信也是知道透支的身體是會損害健康,但沒得辦法,人活著,承擔的更多。他死了,子女的教育,老人的贍養就失去了保障,而錢,就是唯一的保障和安全感。如此,國人為何喜歡存錢,把錢存起來舍不得花,相信理由就在這一個個的個例之中。
當然,以上的例子,也只是我認同的那些話里的現實縮影。并不代表我是推翻自己的理論,就認同了白主持人嘴里的中國人都是有錢不敢花。
因為這位讀者說我每天在家里寫文章,可能與社會脫節的緣故。我在周五的那天晚上,看到信息后就出了門,一個人開車一直向北走,從上海寶山出發,周五的晚上的到了蘇州某工業園,然后隨機問詢了四組外來務工的人,他們這一年的收入大概有多少。
陜西的一對年輕人,其中一個是今年九月份來的蘇州,另一個是過完年的三月份就來到了這家輪胎廠,平均的工資一個月在四千左右,周末加班,也就是全月不休息一天的情形下,能拿到五千左右。而他們的工作時間是早八點,到晚上十點多,幾乎一睜眼就是工作,一收工就是回宿舍睡覺。
我問那個三月份來的,因為他看著比較樸實耐干,問,一天不休息,不會感到累嗎?他笑笑說,不加班才會感到累,現在要清醒的是這一兩個月年底了,還能有個班加。
五千塊錢不少了吧,但到年底存下了什么,并沒有多少的存款,除了日常的自己在蘇州的日常開銷,家里的老邁父母,蓋房子的錢都還有著欠款,他說,這樣干十年,也換不完外面欠的債,八月份的時候,老人生了一場病,整年的錢花沒了,自家的姐姐還掏了一萬多。就算是蓋好了房子,老婆都娶不起。
這種家庭別說存款了,外面是一大把的負債。
另一個例子,是我開車繼續向北走,算是蘇北的一個很小的縣城,隨便一個街口停下,到一家拉面館吃飯。店內是一個二十七八左右的女老板娘,和一個五十左右的老太太在整理一些紙錢類的手工活,我問她們是做什么的,回答說,幫人家加工的。
我笑著說,你開店還用幫別人做手工啊?老板娘低著頭說,都快開不下去了,現在哪有人來吃飯啊,好幾個月了,賺得都還不夠交房租的。我說,今年實體店大多不好做,她附和著說,我們這一條街,除了自家房子的,基本都關門了,我家干了這一年,把存的那點錢都賠光了,等年底房子到期了,就回老家種地了。我們說話的時候,那個才幾歲的孩子自己拿著饅頭在啃,這樣大的孩子在白主持人們的認知上,該是在陽光和煦的幼兒園內,在偏遠的三四線的小縣城內,其實多數務工家庭的孩子,至今,在2024年了,還有著大把是上不起幼兒園的。
在這個小縣城,我繞道向南走,經過了浙江的桐廬,杭州的老余杭,兩天的深夜里,都是住在車里,對了半程的時候,在一個不知名的路邊商店還買了一床被子,那家狹隘破小的商店老板,是個外地的老人,在這個國道路邊的小鎮上開店已經二十年有余,前些年是賺了一些錢,唯一的女兒供上了大學畢業。但這兩年,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到今年年末已經入不敷出,他也打算關店回老家。但老家的房子早已經塌了,回去修的話,又要把半生的積蓄都搭進去,他在考慮著要不要買一個廢棄的集裝箱,放在坍塌的宅基地上,就在里面住,這樣的話,手里留點錢起碼以備不時之需。
他問我,萬一生病了呢?
我問他,集裝箱怎么住啊,他笑著說,你不也睡車里嗎?
我說,我住車里也就幾天,但你可是要打算度過晚年的。他說,不一樣嗎?人活一天是一天,幾十天不也是一天一天累計的,能有一天,就能有幾十天,幾年,反正,人嘛,不就是熬日子嗎?
對此,我竟無言以對。他的女兒,雖然考上了大學,順利畢業,但現在在一個小城里賺得工資,都不夠自己花的。他說,對此很失望,很不值得,還不如不上學。我說,年月就這樣,只是沒趕上好的年月,現在博士沒工作的也很多,那個青島被刺死的外賣員不還是海龜研究生,是不是!
他嘆息一聲。
此時此刻,我在杭州到上海的路邊,刷著新聞,隨手可見的便是一些網絡上的真實。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關注面的緣故,大數據給我推送的信息,就是這樣的,還是說,那些覺得中國人很富,都有著大把存款的人看不到這些信息怎么的。好像,我們活在的是,兩個不同的世界。被完全用刀分割開了的世界....
這一趟的出行,并不是較真,也不是為了反駁而做的一次出行計劃。
只是,大概,也許,讓自己盡量的也活在真實里。因為萬千的反駁,再樸素的,肉眼可見的那些,你遇見的形形色色,用手探觸到的一個個家庭,一張張在人生路上奔波著的容顏,即便你將這些虔誠的送到他們的嘴邊,真的,他們嗅到的氣息,也不會和你一樣。
因為大家,或因為各自的偽裝,各自的面具,各自的立場和心底的那份利益,和大數據的算法,大家早已經被分割在了兩個不同的世界,即便嗅到的是真實的,又能如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