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20歲女大學生患乳腺癌,
寧波18歲女孩高考前發現患乳腺癌切除乳房,
23歲姑娘患乳腺癌與生活習慣有關……
近年來,年輕女子罹患乳腺癌的報道屢屢沖上熱搜,讓人觸目驚心。乳腺癌為什么會盯上年輕人?年輕人與年長者治療上有何不同?江蘇省腫瘤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張莉莉主任醫師就相關問題給出了解答。
乳腺癌:全球第一大癌癥,中國女性第一癌癥
據2020全球最新癌癥數據報告顯示: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正式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癥。2020年中國女性新發乳腺癌病例超過41.6萬,發病率為39.1/10萬,死亡11.7萬余例,居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首位,已成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紅顏殺手”。
乳腺癌真的“盯上”了年輕人?
張莉莉主任說,中國乳腺癌的確實有年輕化趨勢,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橫向比,我國乳腺癌的平均發病比西方國家年齡低。在中國等東亞國家,乳腺癌的中位發病年齡為45-49歲,比美國等西方國家提前了10-20年(美國乳腺癌的中位發病年齡為62-64歲)。這可能跟不同人種的遺傳易感性有關。
縱向比,國內乳腺癌有年輕化趨勢。近期,柳葉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發布了一項有關中國年輕乳腺癌患癌的研究,研究發現在2000-2017年間,我國年輕乳腺癌患者(<35歲)的占比從4%升至5.9%,發病率每年增加約2%。復旦大學腫瘤醫院在2007—2020年登記的66201例乳腺癌患者的數據顯示,我國<40歲乳腺癌患者占所有乳腺癌的14.9%,<35歲患者占6.5%。張莉莉所在的病區以往40歲以下的乳腺癌很少,現在30歲左右的患者已經常見。
乳腺癌為什么的“盯上”了年輕人?
張莉莉說,乳腺癌的發病原因非常復雜,遺傳因素、雌激素過高、肥胖、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均已證明與乳腺癌的發病有關。其年輕化,可能與當代年輕女性生育年齡普遍延遲,甚至不婚不育、缺乏母乳喂養、更加偏愛高熱量高脂飲食,導致她們長期暴露于雌激素之下,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現代年輕人缺乏運動、精神壓力高、長期熬夜等因素相關;此外,人們體檢意識的增強與篩查能力的提高,使得年輕乳腺癌患者得以更早地發現。
年輕女性如何預防乳腺癌?
張莉莉建議,年輕女性要堅持體育鍛煉,適度控制體重,保持心情舒暢,減少熬夜和壓力,保持充足的睡眠。調整飲食結構,少食高脂肪高熱量飲食,增加新鮮水果蔬菜比重;避免長期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此外,年輕女性最好在適齡時結婚生育,堅持母乳喂養;有乳腺癌家族史者要堅持定期做乳腺癌篩查。
年輕乳腺癌治療有何不同?
令人擔憂的是,與年長患者相比,年輕乳腺癌患者的復發轉移風險較高、總體生存較差。張莉莉表示,這種差異可能與年輕乳腺癌具有較強的侵襲性生物學行為相關。中國<40歲的乳腺癌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和10年總生存率分別為85.5%和85.0%,而40-49歲患者分別為88.1%和88.7%。相對來說,年輕是乳腺癌的一個不良預后因素,醫生會考慮更加積極地治療;隨著乳腺癌整體預后的改善,患者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對于年輕的患者,醫生會更注重保留乳房外形、生育力保護等個性化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