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6個月之后,唐雙寧的落馬故事又有了關鍵進展。
1月6日下午,央視新聞轉述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消息稱,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唐雙寧因嚴重違紀違法問題,被開除黨籍,并進行立案審查調查:
按規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收繳其違紀違法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所涉財物一并移送。
通報里有一段描述引發眾人熱議:
既想當官又想出名,將黨和人民賦予的公權力異化為謀求名利的工具,大搞“雅腐”…
半個中國金融圈的人士都知道,唐雙寧最自傲的,是在書法、詩歌、繪畫等領域“均有建樹”。他創作的詩詞近千首,畫作多次出現在正式展覽當中,甚至于北京金融街的題詞就是其手筆(注:2023年7月14日唐雙寧被帶走的前夜,金融街的題詞即被帷布圍上,目前已不可定點打卡),在業內頗具傳奇性。
在退休后出版的傳記中,他非常“自謙”地表示:
我雖喜歡詩書畫、文史哲,但命運弄人,卻從事了一輩子金融工作…我對自己的認識是,擅長詩歌、書法,略通金融。
針對唐總如上虎狼之詞,我曾在《》一文中為此慨嘆:
頗有一種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在被“肅反”前懷念小提琴的美。
毫無疑問,在客觀評價唐雙寧之前,我們有必要弄清楚,“略通金融”的唐總在光大集團做了什么?
理順了這件事,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為何勇者最終變成了惡龍,為何舞文弄墨的雅致異化為謀求個人名利的工具。
?神奇的救火隊長
唐雙寧是在2007年6月臨危授命,成為光大集團第六任掌門人的。彼時的光大集團空有正部級行政級別,卻已經:
資不抵債。
光大集團的前身,是1983年由財政部在香港成立的紫光實業有限公司。在成立時,光大的級別與站位都高得嚇人:
光大集團與中信集團一樣,被認定為正部級單位,承擔著外貿經營和實業投資的重任,被視為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窗口和橋頭堡。
我們知道,中信集團的創始人是榮氏家族的榮毅仁,紅色背景驚人。而光大集團的創始人王光英也不遑多讓,他的妹妹王光美是劉少奇同志的夫人…
(王光英(右一)與榮毅仁(中)在交談中)
但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少“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是跳蚤”的黑色幽默。
1984年,紫光實業有限公司改名為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總部設在光怪陸離的金融之都香港。直到1990年中國光大總公司在北京成立,光大集團(即“光大香港”)與光大總公司(即“光大北京”)依然是涇渭分明,互不隸屬。簡單地說:
光大北京和光大香港二者都統稱光大集團,但兩套班子各管各的,香港光大對北京光大“聽調不聽宣”。
兩個光大的關系,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
1,光大北京的核心企業包括光大銀行、光大證券、光大永明人壽、光大金控資產管理公司等,是一家以境內業務為主的金融機構;
2,光大香港的核心資產是以光大控股與光大國際為主體的20多家公司,定位是面向國際的投資公司。
3,光大北京和光大香港都直接由財政部管理,二者之間沒有股權紐帶,不能并表。
“一個光大,兩個總部”的奇特組織與管理制度在某定程度上符合現實需求。例如國際金融市場瞬息萬變,香港光大在重大機會來臨時來不及向北京“早請示、晚匯報”;但與此同時,殺伐果斷的香港光大也養成了激進的操作風格和抱團的企業文化。
(左:1983年的光大香港總部;右:2023年的光大北京總部)
例如在上世紀90年代,開了眼界的“光大人”明明可以踏實地成為中外金融的紐帶,但他們卻選擇了一條賺快錢的新道路。
(此處省略217字)
最終,光大香港在炒作金融期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交了一筆沉重的學費,公司差點被關閉。
但在“超常規發展、全方位經營”的口號下,光大集團試圖“一把梭哈、一舉上岸”。時任光大集團總經理的孔丹曾在退休后回憶到:
那時我們憋著一股勁,但不知道往哪兒使…光大沒有一個穩定的發展領域,什么賺錢就做什么。在此過程中,光大做了很多游離風控之外的創新。
結果就是,香港光大寄以厚望的子公司光大信托,因為投資紀律等原因而陷入外債纏身的尷尬局面,致使光大香港出現了資不抵債的奇觀。
值得注意的是,兩個光大畢竟是一家人,光大銀行(隸屬于光大北京)曾對光大集團(即光大香港)的外債提供擔保,兩者之間還存在數額巨大的關聯交易。因此,光大香港的資不抵債又引發了光大銀行的危機,從而導致了光大集團內部的系統性危機:
2006年光大集團發布的財報顯示,光大集團凈資產為-37.98億元。其中,光大銀行凈資產為0.7億元,資本充足率為-0.39%,不良貸款余額291億元,不良率高達7.58%。
這是個什么概念呢?“企業預警通”對1354家商業銀行的統計顯示:
2023年我國城商行、農商行的不良貸款率平均水平分別是1.90%、3.22%,就連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的村鎮銀行,在2019年的不良率也僅為4%。
(對比之下,光大銀行-0.39%的資本充足率與7.58%的資本充足率,意味著該銀行已處于技術性破產的邊緣)
而光大銀行是1992年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而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并實現了境內省級行政區域服務網絡的全覆蓋。這意味著:
一旦光大銀行出事,那就是影響全國人民的大事。
很顯然,光大集團需要一位“驚奇隊長”來救火,唐雙寧就此進入有關部門的眼簾。
自1999年華融等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成立后,金融系統處置不良成為當時的重大攻堅任務。而四大AMC的直屬上級監管部門,則是銀監會監管一部(監管國有商業銀行)、二部(監管股份制商業銀行及城商行)和四部(監管資產管理公司及政策性銀行)。
而當時的唐雙寧,正是銀監會副主席、黨委委員兼銀行監管一部主任。
更妙的是,唐雙寧由建行基層干起,曾參與設計央行設立方案,并歷任央行信貸管理司、貨幣金銀局、銀行監管一司等業務部門,對國有銀行監管與股改的具有豐富的經驗。
好了,驚奇隊長·唐甚至來不及念“茍利生死”的詩句,就來到了他忠誠的光大集團。
(光大集團沒有想到,他們等來的驚奇隊長是一位男性)
剛接手的唐隊長先是來了一個徹徹底底的大盤點,并頂住了上頭以“拆分”為核心的重組方案,試圖以光大集團為中心,大刀闊斧地推行三項改革:
1,整體重組。以出讓旗下企業控股權的方式,吸引各方注資,推動光大集團由國有獨資控股轉為股份制公司;
2,合并報表。光大集團及證券、保險、資產管理等企業同銀行、香港企業、實業企業全部合并報表;
3,債務置換股權。把集團超過100億的債務及欠息轉投為匯金公司對光大銀行的股權,解除了光大沉重的歷史債務包袱。
對金融行業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以上一攬子解決方案魄力十足,而且非常務實:
首先,以股改為中心的整體重組,在當時是一個新鮮而敏感的事務,不惜出讓企業控股權更是引發了巨大爭議。但唐雙寧明白,如果不給出足夠的甜頭,精明的社會資本(尤其是港資)是不會入彀的。
其次,合并報表涉及到集團內部諸多利益沖突與置換勾兌,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內斗。但唐雙寧以監管者的勇氣強力推進,并在內部會議中發出“不改革就是等死”的豪言,最終讓兩個光大合二為一。
最后,債務置換股權更是一著妙手。在唐雙寧接手之前,光大銀行因核心凈資本為負而向匯金公司求助,唐雙寧條理清晰地向集團高管與上級主管部門反復解釋“壯士斷腕”的理由:
已知,雖然光大銀行是光大集團最重要的資產(鼎盛時期,光大銀行的資產占集團資產的比重達到了95%),但光大銀行必須盼著外來注資才能持續經營(按照2006年末的資本缺口計算,光大銀行恢復到6%的資本充足率,至少需要注資200億元),以理性的眼光看,光大集團事實上已經預測到失去光大銀行控股權的危險。
故而,為什么不理性看待光大銀行控股權旁落的既成事實呢?在債務換股權的所有方案中,把股權賣給匯金是毫無疑問的最優解,不但可以獲得一位行業強援,還存在未來贖回的可能性。
為了迅速達成合作,唐雙寧不惜擔下所有責任,并立下軍令狀:
集團暫時放棄對光大銀行的控股權,讓出第一大股東的位置,不是舍棄歷史包袱,不是斷尾求生,而是遵循毛主席《論持久戰》的精神,精髓是“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 我們不會一賣了之,而是會制定嚴謹的戰略規劃,謀求光大銀行的無限未來,這其中就包括了回歸的想象空間。
最終,唐雙寧以強硬的態度、務實的個性促成了中央匯金公司對光大銀行200億元的注資方案,完成了光大集團重組案的關鍵一步。
而在公司內部,對“空降者”唐雙寧的評價也陡然上升。
精明的金融人自然清楚,作為一個外來者,唐雙寧完全可以全盤接受銀監會拆分售賣的重組方案,不用承擔任何風險。但他從光大集團的整體利益出發,力主風險極大的整體重組方案,并不惜搭上個人承諾與政治風險。
在政治學上,這被認為是:
魅力型領導。
不到一年時間,外來者唐雙寧就成為光大集團內部一致欽定的“光大人”,獲得了深入改革措施+1的施法機會。
“初入光大,誠非吾愿”的唐雙寧在公司內網發布了“心安之、篤行之、徐圖之”的內心獨白,對應著他理想中的光大改制三步走策略:
2007年—2010年的“戰略退卻”,以巨大的讓步空間換取發展的時間,讓光大銀行等負債累累的企業獲得注資,重啟業務。
2010—2014年的“戰略相持”,以光大銀行、光大證券的上市,以及重奪光大保險控股權等經典戰役,以在港企業為突破口,實現光大集團旗下實業企業的平穩發展。
2015年之后的“戰略收復”,以光大金控資產管理公司為旗艦,通過投資,重新拿回對各個企業的控股權,實現改革重組的重任。
2016年,光大集團資產總額達到4.4萬億元,凈資產達到3600億元,實現利潤總額542億元。
這一年,光大集團把自己“世界500強”的排名提高了107個名次,成為全球進步最大的金融類500強公司。
也就在這一年,唐雙寧在“致股東的信”中提到:
今年是光大集團重組與改革的第十年。十年間,光大集團的資產總額增加了7倍,旗下擁有了8家上市公司,并成為擁有金融全牌照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團。
2020年5月22日,對于光大集團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光大銀行發布公告稱:
光大集團與匯金公司于5月20日簽署股份轉讓協議,匯金公司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光大集團轉讓其持有的公司102.5億股A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9.53%,光大集團向匯金公司發行159.5億股股份作為對價。
這意味著,此次股權變更后,光大集團直接和間接持有公司48.53%股份,重回第一大股東的行列。
十年前痛失光大銀行控股權的慘痛歷史,終因唐雙寧的“持久戰”戰略而劃上完美句號。
很多光大人覺得遺憾,因為他們的船長唐雙寧,此時已經退休2年了。
但據說,就在這一天,唐雙寧以他自詡的“飛狂草書”,一氣呵成地寫就了杜甫的詩作: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專斷的帝國建造者
在中國金融行業中,歷時11年、成功完成“光大集團金融改制路”的唐雙寧幾乎成為一座豐碑。但與此同時,他鮮明的個性也引發了無數的爭議。
唐雙寧出身草莽,從遼寧省一個縣級化肥廠工人干起,抓住了恢復高考后的歷史機遇,得以在東北財經大學深造,由此開啟了新的人生。
但值得注意的是,他畢業后并沒有飛黃騰達,而是在建行沈陽分行歷練,一步一步從科員干到副行長,然后被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分行相中,借調并轉入央行系統。
他有才華,情商也高,還有強大的自信,善于鼓勵同事與下屬,集中力量做出重大組織變革。他完美地符合羅伯特·豪斯論述的魅力型領導的三種潛質:
高度自信、支配他人的傾向、對自己的信念堅定不移。
這也是唐雙寧作為一個外來者,能迅速贏得光大集團上下人員的擁護,開啟逆襲之路的重要原因。
然鵝,當魅力型領導的三種潛質走向極端的時候,高度自信逐漸發展為過度自信,支配他人很可能演變為獨斷,堅定的個人信念異化為偏執。此時,如果組織內部沒有配套制度約束,魅力型領導將醉心于“帝國建造”。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唐雙寧大力提拔的薛峰。
2013年8月16日,光大證券在使用套利系統時一著不慎,在一分鐘內把上證指數暴力拉升了5.62%,造成了當日約2億元的直接損失,這就是影響極壞的“光大烏龍指事件”。
處于風暴中心的光大證券不但被罰款5.23億元,還被證監會認定為“內幕交易”,面臨著一系列的嚴峻后果。
(21財經對烏龍指事件的解讀,引發股民熱議)
但令唐雙寧老懷大慰的是,此前不顯山不露水的光大證券黨委副書記薛峰,卻展現了非同一般的能力。
薛峰畢業于中文系,早年當過記者,長期負責黨群工作,在加入光大證券之前沒有任何證券從業經驗。但在烏龍指事件發生后,他的危機公關能力與決斷力,給唐雙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是,2014年1月,在唐雙寧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堅持下,薛峰被火速提拔為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總裁,并在兩年后兼任董事長一職。
據說,薛峰入職后面臨的第一件事,是考取證券從業資格證書…
所以,風華正茂的薛峰同志急于在資本市場干出一番成績來,證明自己。
很快,他自認為的機會就來了。
2015年是A股著名的牛市頂峰,各種上市公司挖空心思并購資產,試圖以講故事的方式推升股價,在割韭菜的盛筵中分取一杯羹。
曾連續創下55個漲停板的“巫妖王”暴風科技試圖玩一把大的。在CEO馮鑫的策劃下,暴風科技籌備收購英國體育版權公司MPS的股權,從而壟斷英超、西家等頂級賽事,以及法網、F1賽車等熱門賽事的中國轉播版權。
這么說吧,暴風科技這把如果玩成了,央視體育頻道都得來敬酒,至于騰訊、咪咕的賽事轉播,基本就沒它們什么事…
新官上任的薛峰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投資機會,與暴風科技共同設立SPV浸鑫基金,火速收購了MPS。
事后證明,MPS收購案中,收購方甚至于沒有完成最基本的盡職調查,有些重要體育賽事的轉播權面臨訴訟風險,對MPS創始人也沒有競業限制,導致創始人拿到錢后另起爐灶,把MPS逼到無路可走…
在并購過程中,薛峰為了快速完成MPS收購項目,越過了正常的黨委會與董事會決策程序,直接簽字審批了這項重大投資決策。
如果說以上疑點反映出外行人的過度自信,屬于“出發點是好的,熱心辦了壞事”的范疇,那么,隨之而來的抽屜協定的曝光,則揭示了深層次的問題。
在SPV收購MPS案中,光大資本僅投入6000萬元,但它引入了招商銀行與華瑞銀行兩位合作伙伴,并為兩家投資10億元的銀行出具了差額補足的抽屜協議。
在MPS并購失敗引發訴訟后,光大證券從2018-2021年內連續計提預計負債52.91億元,已經超過了MPS的項目總投資,損失極為慘烈。
更郁悶的是,抽屜協定的意思是,該協定并不在簽署之時公布,而是直到真正發生債務風險后,才從塵封已久的“抽屜”里拿出來履行擔保事宜。
換而言之,薛峰越級制作與審批的這份承擔連帶賠付責任的協議,直到被強制履行時才被曝光,才被光大證券董事會所知悉。
私自簽署這么一份“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抽屜協議,不由得不讓人懷疑,薛峰在MPS并購案中是否存在利益勾兌。而一手捧薛峰上位、默許與協助薛峰越級審批,并在關鍵時候飛赴MPS總部與英國前首相喝茶的唐雙寧,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攫取了多少利益呢?
2021年11月,薛峰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由此引發了光大證券甚至光大集團的人事大地震。
已經退休的唐雙寧也受此牽連,起退休待遇從副部級降到了副廳級待遇。
現在,我們可以討論一下管理學中“帝國建造”的真正含義與原因了。
管理學普遍認為,帝國建造是大公司病的一種。在公司成長過程中證明了自己的管理者過度自信,希望通過持續擴大下屬隊伍,掌控更多信息,從而加強個人權威與聲望——他們寧可“集郵”一些不符合規章制度的人員,在組織內部構建屬于自己的“王國”。
而與此同時,被提拔的“小透明”深知立足的根本是什么,會自覺地把領導的利益置于組織之上。當魅力型領導需要黨同伐異、暗度陳倉時,羽翼們表現積極,不惜破壞人際關系網絡,摧毀成員之間的信任。
于公于私,于己于人,魅力型領導與破格提拔的小伙伴,熱忱地置公司利益于不顧,開啟了一場打造內部帝國的雙向奔赴。
毫無疑問,這個看似宏偉的內部帝國其實是異常脆弱的,因為它根植于組織內部,汲取組織的營養而瘋狂生長——在醫學上,這種奇葩的東西通常被稱之為:
癌。
有趣的是,美國商業暢銷書作者Lipkin說過,隨著帝國建造的規模逐漸加大,領導者與語義們的內心會變得敏感而惶恐。
因為歸根到底,帝國建造者及其黨羽的價值與成功,本質上都建立在現有組織的成功之上,他們擔心到手的東西總有一天會失去。
Lipkin把這本暢銷書命名為:
《為什么領導在晚上睡不著》。
?“雅腐”是什么
了解了唐雙寧的背景資料與個人性格,我們就能更好地了解中紀委通報中的“雅腐”了。
我們大致可以推測,唐雙寧的雅腐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雅腐是侵吞字畫類文物。這是因為此類物品既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也存在變現的可靠渠道。例如2021年洛陽王文海案中,有人私藏的唐三彩、青銅器等文物,竟然超過了洛陽博物館。
第二種雅腐是以公共資源搭臺,為個人堆砌聲望。例如唐雙寧獨創的所謂“飛狂草書”,其書法界存在很大爭議。有評論家認為他是“中國當代狂草第一人”,也有人不客氣地把這種矯揉造作的書法體稱之為:
大腸體。
(唐總與他彎彎繞繞的大腸體)
但不管怎么說,唐雙寧是在冊的中國書協會員、李可染畫院名譽理事長兼抽象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作協會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其作品在各大美術館、高校巡展,甚至還外送到威尼斯、盧森堡境外博物館參展。
第三種雅腐是讓一幫愿意花錢勾兌的人,有機會把錢名正言順地花出去。例如低端的操作手法就是茶葉店模式。
在很多縣城里,政府部門扎堆的地方總有小型商業群落的存在,這其中就包括某些部門領導親屬所開的茶葉店。這些定價昂貴的茶葉,采購渠道清晰,發票一應俱全,除了檔次不太高以外,基本沒毛病。
但架不住購買者趨之若鶩啊。因為總有急著辦事的人購買這些曖昧的茶葉,然后交到配交的朋友,解決難以解決的問題。
就這,你還不能說是貪污受賄…
唐雙寧的眼界和檔次,顯然不至于讓家屬開茶葉店。但架不住有其它方式啊。
2010年,唐雙寧的兒子唐曉寧入職外資投行摩根大通。從2011年起,摩根大通把光大集團納入投行的重要客戶,并成為光大銀行上市的12家財務顧問之一。
如果不是《紐約時報》報道“摩根大通雇傭中國高管子女”的新聞導致唐曉寧火速離職,光大銀行2013年H股上市過程中,我們或許可以看到更多精彩故事。
而唐雙寧本人倒是磊落。例如2018年某拍賣平臺上,他的一副字畫以2060元的價格成交,說明唐先生沒有以賣高價茶葉的方式賣自己的字畫,可喜可賀。
但除此以外,應接不暇的潤筆費、結集出版所得的稿費,以及最重要的“公開參展的隱性成本”,這應該怎么算呢?
例如2022年6月,有機構組織了一場“抽象繪畫學術展”,有超過15位專家對唐雙寧的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你說這種耗費公共資源積累名望的事兒,有多離譜吧。
(研討會現場,只要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按照《說文解字》,“賄賂”兩字有微妙的區別。“賄”通常指用于換取利益的禮品禮器,而賂則指土地城邑等財帛類物品。
根據通報中“違規收受名人字畫、紀念幣等禮品”、“利用職務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財物”、“既想當官又想出名”的描述,我們可以得知:
唐雙寧的雅腐,其實更接近“雅賄”,是利用職務便利為己牟利,在本質依然是賄賂。
而“雅腐”和“不倫之腐”的區別,其實并沒有那么嚴格。大眾普遍接受的一個燙知識就是,能被高雅的禮物收買的人,終究可以被其他更直白的方式所收買。
這倒是與莎士比亞的名言有異曲同工之妙:
A friend that you buy with presents will be bought from you.
(以禮物收買來的朋友,終會被其他人收賣走)
——(全文完)——
寫在后面的話:
1,本來不想寫這個話題的,因為去年7月唐雙寧落馬時,我已經寫過一篇文章介紹了他的情況。但架不住有朋友在后臺留言催更,并指名道姓欽定了“唐雙寧的雅腐”主題,我能怎么辦,我也很絕望啊。只好重新找角度寫唄。
2,落馬干部唐雙寧當然是值得千夫所指。但本文試圖說清楚,在那個年代,他為光大集團立過功,流過血。他不是一個尸位素餐的貪腐分子,不是一開始就立志于挖穿地球。 但 問 題來 了:
這么一個有能力、有才華的大好青年,怎么就從勇者變為了惡龍呢?所謂內控制度、組織原則,是怎么一步步淪為紙上談兵的呢?
我覺得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需要斟酌的重要問題,也是反腐需要直面的問題。
覺得有趣,關注公眾號:將軍箭,不過分吧?
8 Jan 2024
點擊“分享”和“贊”,感謝你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