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的開年劇里口碑巔峰是誰?
答案:《問蒼茫》。
比起同期的《繁花》開分8.1,收官時攀升至8.3分的成績,《問蒼茫》開分8.6,目前已經升至8.8,著實是驚喜。
有個熱門劇評說,《問蒼茫》是一代偉人的“創業記”,這種輕松的語法也說出這部主旋律作品意外俘獲了年輕觀眾的胃口。
這也不經意讓人想起了2004年開機的《恰同學少年》的橫空出世。
同樣都是湖南廣電自制,同樣的選題范疇,間隔了19年的兩部作品都站上了口碑高地,而在其中,卻還有一段芒果劇圈的隱秘往事。
吃螃蟹的往事——把正劇拍出青春感
2005年“超級女聲”爆紅,湖南衛視也被烙上了青春標簽。
那年的湖南廣電的劇圈也在琢磨一場變化,引進播出《大長今》,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何潔和紀敏佳一起在比賽里唱主題曲,用“超女”IP的疊加這部劇,戲未播就歌先紅。
那一年,湖南衛視還攜手了TVB,將《金枝欲孽》搬入內娛熒屏,黎姿、佘詩曼、林保怡和陳豪一起游走長沙,撐起了港劇后時期的高光。
毋庸置疑,湖南衛視站穩了衛視中的第一熱門播出平臺。
但是湖南廣電的劇圈卻并不甘于只成為播出平臺,一條新的路子也開始嘗試。
因為曾經自制的《還珠格格》、《蒼天有淚》等劇都得到市場認可,湖南廣電的自制劇則開始琢磨如何進行正劇表達。
《走向共和》、《夜宴》的編劇盛和煜和編劇黃暉著手打磨《恰同學少年》的劇本,都是湖南人的他們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用青春的視角來打開偉人們求學時的少年故事,在熒屏上塑造出意氣風發的少年之姿。
然而,想象很美好,這個題材本身的史料難找,如何定位故事講述更是成了難題。
為了這個戲,湖南廣電內部從策劃前期就開了幾次頭腦風暴會議,時任湖南電視臺臺長歐陽常林定下基調,要拍出“做一部學生如何求學,老師如何育人”的主題。
用偉人的求學經歷做故事主線,這是電視劇不曾嘗試過的表達角度。
為了寫好這個劇本,編劇黃暉把自己關在屋里埋頭寫作,曾經16天都寫不出一個字。為了做到嚴謹又有新意,這個劇本前后經過快三年打磨,經過多次比對修改才有了模樣。
(內容來源《長沙晚報》)
2004年,《恰同學少年》在長沙開機。湖南廣電完成初期策劃后,最終在拍攝期還是選擇和長沙廣電攜手攝制。
主創方面,湖南廣電和長沙廣電都派上了最強陣容,《還珠格格2》的監制龔若飛和《雍正王朝》的導演嘉娜沙哈提聯合執導,曾經打造出《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等作品的羅浩擔任聯合出品人。
從人員架構上可以清晰看出,一邊是湖南廣電最擅長的青春劇團隊,另一邊則是長沙廣電的正劇團隊。這無疑是電視湘軍當時的最強力量,是兩種類型劇的團隊的雙向奔赴。
內容來源《紅網》
篤定要用全新的視角展示一代偉人的青春故事,《恰同學少年》也繞開了已經成名的演員,或是過往的啟用特型演員的思路,讓都是新人的谷智鑫、練束梅、高梓淇等挑起大梁,這些剛走出校園亦或是還在校園里的面孔能否讓觀眾認同?劇組并沒有準確的答案,這部戲從開機到殺青也尤為低調。
2005年,《超級女聲》的風靡之時,《恰同學少年》殺青后開始了為期一年多的審查期。
將偉人和先烈們在長沙求學時期的故事作為主線,這個表達能否最終登上熒屏也是未知數。
讓劇組很欣喜的是,2007年3月,電視湘軍將這部帶有實驗性的《恰同學少年》送上了央視一套的晚間劇場。別出心裁的敘事方式,在過往都未曾展開過的故事脈絡,新人演員們骨子里的朝氣,這些元素讓這部劇成了那年的收視冠軍。
內容來源《新京報》
開播后的第16年,《恰同學少年》依然被劇評人認為是最佳的青春劇之一,這也可見這次嘗試的勝出。
《恰同學少年》是電視湘軍的一次勝出,不僅是一部作品的成功,而是一種新的表達方式獲得認同,不僅當了吃螃蟹的人,還開出了一只滿黃膏蟹。
可從令一面來說,《恰同學少年》的這次嘗試,對于湖南廣電還留有遺憾,因為在主旋律作品創作上的青澀而攜手了長沙廣電的團隊一同打造,最終沒有吃到一只整蟹。
在湖南廣電主旋律題材劇集的創制的路上,《恰同學少年》是一座豐碑,但只算初嘗成果。
《大明王朝1566》的收視“碰釘子”
《恰同學少年》在央視一套開播前,湖南衛視還有一部開年劇打算扭轉當時的劇場風格。
這部戲是張黎導演的《大明王朝1566》。
這部戲至今保持了口碑分9.8,無疑是劇圈的口碑奇作,但卻讓那年的湖南衛視有點苦悶。
陳寶國、閆妮等主演為了給劇集造勢特別趕到長沙造勢,然而劇集開播后,收視滑落到一度不足0.5%。
那年的湖南衛視的獨播劇場堪稱爆劇制造機,這部大作的收視卻被指碰了回釘子。
當時的媒體紛紛認定湖南衛視的受眾群體和正劇的受眾群體少有交集,這成為劇集觸礁的原因。
但是張黎在接受《北京娛樂信報》的采訪時卻表示從開機時就預估到了收視不會走高,但他們更愿意抽絲剝繭地做一部劇,這種思維無疑也得到了湖南衛視的認可,他們都想一起開拓觀眾的觀劇習慣。
口碑爆了,收視卻滑到低谷,《大明王朝1566》被認為是湖南衛視劇場巔峰時期的一段傷痛往事,也導致此后的好多年,湖南衛視每逢播正劇,都會引來各路唱衰,被認定將會“水土不服”。
但湖南衛視和張黎不謀而合的一場嘗試卻被各種數據而蓋過,時任湖南衛視總編室主任李浩曾對《新京報》等媒體表示,《大明王朝1566》的收視遇冷,各方面數據都打到了預期,如今再看這番回應,則映射出湖南衛視的布局思路。
傳統電視的巔峰時代,湖南衛視劇集火爆程度讓電視臺連開獨播劇場、青春進行時劇場和晚間鉆石周播劇場這三大劇場來播劇,幾乎播一部紅一部,影視圈的當紅演員基本都因為這三個劇場而人氣飆升。
電視的巔峰時代,湖南衛視成為不可逾越的高原。
那些年的影視公司都會把新作第一時間送來芒果提前看片,哪怕播不了,能夠得到幾句修改意見也是欣慰。
然而,成為女性用戶黏性最高的播出平臺,湖南衛視的劇場也一直被認為在古裝和情感倫理的劇類見長。芒果的電視劇人們卻并不愿意背著這種標簽,不僅是走出舒適圈,還有湖南人不服輸的性格。
2017年,一部《人民的名義》在熒屏橫空出世,時隔《大明王朝1566》播出十年之后,打破了為芒果劇場不能播正劇的魔咒。
這部劇的播出前并不平靜,因為曾經的嚴肅題材播出中遇冷,不少評估都擔心劇集的內容和觀眾的貼合度是否匹配,同時《人民的名義》的反腐內容具備題材特殊性,劇集播出時如何引導觀眾的觀劇,這也一度成了難題。
最終,《人民的名義》選擇低調上檔,然而開播后,反響迅速超越此前的青春偶像劇集,口碑分直接飆到9.1,收視率一度突破8%,直接顛覆了芒果劇類的固化印象標簽,也讓國內熒屏的反腐劇成了熱門。
芒果的劇人們走出舒適圈,再一次引領了觀眾的口味,十年后在熒屏上吃螃蟹。
當外界關注著《人民的名義2》何時來臨,2020年,《巡回檢察組》再度登陸金鷹獨播劇場,這部戲再次成為了收視熱門,還摘下可飛天獎,成為豆瓣的年度口碑劇。
用了13年,湖南廣電從制到播的兩個領域中都拓寬了邊界,在電視的行業里持續嘗鮮。
外界看到的成功,則是湖南廣電的電視劇人十幾年如一日地堅持做行業里吃螃蟹的人,外界只看到蟹膏味美,卻不知煮蟹時被夾住時的過往。
繞過網劇狙擊的迭代升級
這幾年,傳統電視劇被網劇狙擊已是不爭的事實,動輒破億的網劇讓電視行業難以望其項背。
“影視寒冬”的說法里,傳統電視劇行業更是被認為站到了邊緣,許多電視臺只能從先網后臺的模式里撈網絡播出留下的殘羹。
這幾年的湖南廣電卻因為螃蟹的積淀而開始摸著石頭去抓另一個湖里的螃蟹。
如果劇集貴得買不起,那就不如自己做。
比起2004年時《恰同學少年》開機時需要和長沙廣電的攜手,2020年之后的湖南廣電的劇人們積累開始爆發,逆市場而為的開始創制對外瘋狂輸出,給同行們蹚出一條新思路。
這幾年,湖南廣電的劇類作品中有不少都是自產,《江山如此多嬌》、《百煉成鋼》等沉穩的主旋律作品出圈。
新聞里關注中國制造,湖南廣電就能拍出以制造行業為背景的《麓山之歌》。
靳東和成毅這樣的看起來很難有交集的組合,也能變成熒屏的師徒檔,一部《底線》成為了全國首部全景展現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最新成果的劇集。
《我在他鄉挺好的》等劇集開辟了短劇的模式,用都市人的視角打開一群漂在異鄉的辛酸與浪漫。
不僅于此,湖南廣電的自制劇也對外輸出,《冰雨火》、《隱秘而偉大》等作品都從口碑和熱度上收獲頗豐,陳曉、王一博、金晨等演員都在這里展現了戲路的轉型。
曾經外界以為湖南衛視只善于選好戲,如今的湖南廣電的劇人們早已能夠自己量身做好戲。
2023到2024的跨年檔,一部《問蒼茫》再次成為高光,將視角鎖定在1921年到1927年之間的偉人故事,選題再度填補了現有影視作品中的空白,而內容質量也被觀眾們認定能達到《覺醒年代》的續篇。
距離《恰同學少年》殺青的18年后,湖南廣電的電視劇人們說是在這部戲上展示了一個“成人禮”也很恰當。
故事總會有相似的時候,從《問蒼茫》開始籌備時,時間仿佛又回到了《恰同學少年》時。要用“探路人”的視角來拍攝偉人的青春無畏,敘事和呈現視角要有別以往,這樣的設定在18年后依然是個全新的挑戰。
比起19年前還需要借力來攜手完成拍攝,如今的湖南廣電的劇人們早已有能力獨立制作,但如何兼顧青春無畏又沉穩求索,即便這些創作的難題讓劇組并不輕松,但有曾經的積累,所有人卻并不慌張。
為了打磨《問蒼茫》,主創團隊的前期準備就用掉了三年時間。為了做到準確和真切,劇組在開機前就查閱了近百本權威史料書籍,請來專家們開始多次會談,同時還在多個城市進行了三次采風,一場“沉浸式”的體驗中,因為多年來的不斷嘗試和積累,劇組沒有絲毫迷茫。
進入開機前,湖南廣電也由旗下的瀟湘電影集團來負責制作,讓青年導演王偉來掌機,同時啟用王仁君、寧理、白客等戲骨和新銳相融合的演員陣容挑梁,這樣的混搭模式也可以窺見有點熟悉的操作方式。
有老牌電影廠的質感,也要年輕人的沖擊感,一邊沉穩一邊創新,這是18年前的《恰同學少年》時就已摸索出的經驗,如今在《問蒼茫》升級成了3.0版。
事實也證明,這樣的設計如今依然適用,依然還是在央視一套首播,相隔18年后,《問蒼茫》在CVB大數據份額達10.935%,排名所有頻道第一。這部主旋律作品的口碑分一路反升,還在短視頻平臺和社交平臺都成了熱門,這才是外界不曾想到的。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問蒼茫》中展露出的格局和情懷惹人動容,真實的表達也觸動年輕的觀眾,年輕觀眾占到3成,這也成了主旋律作品的一個新現象。
無疑,湖南廣電的電視劇創制思維的自我升級里也完成了行業的又一次成功實驗。
《恰同學少年》第一次拍出了偉人的求學往事,《問蒼茫》則填補了1921年到1927年中的偉人青春故事在影視作品中的空白。兩次在同一類題材中開了行業先河,湖南廣電的電視劇人借用了曾經的經驗,卻用了全新的創作邏輯,表達上做到了耳目一新。
18年前緊張地走上主旋律作品創制路,一步步走到如今的成熟熟練。如果說《恰同學少年》的成功是驚喜,《問蒼茫》的成功則更多是意料之中,因為這中間被外界忽略的是18年的積累,在一次次碰釘子和摸索的過程里,湖南廣電的電視劇人從一個高峰走到另一個高峰,最終踏出了一片高原,再次出現新高,這并不意外。
只是,在當下的高光背后,外界再次感慨湖南廣電的創制路上又吃到了滿黃膏蟹,但這一路上被螃蟹鉗留下的那些深淺不同的印痕也該被看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