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匠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和田玉的老粉都知道,和田玉是珠寶匠諸多品類中的一個大類,我們有專人浸淫于和田玉一線市場,選料做貨、甄選貨品。和大家分享美物的同時,也和大家分享過很多和田玉知識。
有客人問我們,天天逛市場看玉石,是不是肉眼一看就能分辨各種科技與狠活了?
乳化玻璃仿和田玉
其實不然。
珠寶這行,考的是一個眼力,但在市場看貨的時候,光線、環境等多種因素,都能會影響判斷,畢竟你頂多帶個手電、放大鏡,不可能帶著全套鑒定儀器去收貨。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
即使是我們入行十年,一直奮戰在一線市場的資深采購,也會有“打眼”的時候。時值年末,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今年在市場有意思的“高(血)端(淚)局(史)”。
圖源:珠寶匠
硬石膏?你見過嗎?
石膏大家都知道,哪家裝修也離不了它。
但是,硬石膏,你聽過嗎?
顧名思義,它是石膏的近親,比石膏硬一點。
石膏的莫氏硬度為2,人類指甲的莫氏硬度大約為2.5-3.0,所以石膏比指甲還軟,是名副其實的“戰五渣”。
硬石膏比它親戚略強一點,摩氏硬度:3~3.5,和石膏最大的區別在于它不含“水”。
石膏的化學式為CaSO4·2H2O,是一種含水硫酸鈣礦物。
硬石膏的化學式為Ca(SO4)2,為不含水硫酸鈣,也稱“無水石膏”。
圖源:《系統寶石學》
硬石膏主要為化學沉積產物,大量形成在鹽湖中,常與石膏伴生,少數為接觸交代形成。石膏經緩慢加熱,便可析出部分結晶水成為硬石膏。
硬石膏的主要產地有:墨西哥(藍色)、加拿大(紫色、粉紅色)、瑞士,此外美國、法國、印度、奧地利、波蘭等亦有產出。
藍色硬石膏
等下,不是在說和田玉嗎?怎么說起石膏來了?
別急,你看這個圈,它又圓、又甜,細膩油潤,像不像一只和田玉糖白玉手鐲?
硬石膏仿青海料和田玉糖白,圖源:珠寶匠
如果你在市場遇到它,光澤、重量,都與和田玉無異,打燈看,是類似青海料的絮狀結構。雖然結構不細,但價格香啊,妥妥一只性價比鐲子。
硬石膏仿青海料和田玉糖白,圖源:珠寶匠
實際呢,這是一把老玩家都踩坑的高端局——硬石膏手鐲。
硬石膏和和田玉可以像到什么程度呢?J先生拿實物照片給大家對比下。
圖源:珠寶匠
我們遇到的冒充糖白玉的硬石膏手鐲相對少見,市場更多見的是硬石膏冒充和田玉青花手鐲。相對于冒充糖白玉的硬石膏而言,冒充青花的硬石膏從顏色、紋理上看更容易分別。
硬石膏仿和田玉青花手鐲,圖源:小紅書用戶“以武入道”
但總體來說,部分拋光打磨好的硬石膏成品的顏色、質地、觸感等物理性質都很接近和田玉。對于經驗不豐富的消費者來說,很難看出破綻。
如何區分硬石膏和和田玉?
肉眼看(難度????????):
手掂重量、觀察光感都不太實用,二者非常接近。二者最大的區別是硬度不同,這一點需要通過長期佩戴觀察磨損才容易發現。
圖源:珠寶匠
硬石膏仿和田玉青花手鐲,圖源:小紅書用戶“以武入道”
如果是撞臉青花的硬石膏,肉感看起來比較“僵白”,墨色淡,呈絲狀。
硬石膏仿和田玉青花手鐲,圖源:小紅書用戶“以武入道”
而真正的和田玉青花顏色較深,墨色一般呈帶狀、片狀、點狀分布。
青花手鐲,圖源:珠寶匠
如果你不幸摔斷了手鐲,還可以觀察斷口,如果斷口面呈珍珠光澤,那么就是硬石膏。
硬石膏礦物
終極大招:送檢(難度??)
肉眼判斷其實不適用于普通消費者,想要準確判斷,強烈建議送正規實驗室檢測,觀察紅外光譜和X射線熒光光譜儀數據判斷。
硬石膏仿和田玉手鐲檢測數據,圖源:小紅書用戶“以武入道”
而且必須要送大實驗室,小檢測機構可能沒有硬石膏品類,可以檢測出來,但無法出具證書。
硬石膏仿和田玉手鐲檢測數據,圖源:小紅書用戶“以武入道”
和田玉“冰料”的終極偽裝者——岫玉
傳統意義上,和田玉以玉質油潤、細膩、溫厚者為佳品。和翡翠不同,傳統的和田玉不講究冰透,而強調“脂粉”。
籽料“小油糕”手鐲,圖源:珠寶匠
但近年來,和田玉市場中,各種顏色的優質冰底料異軍突起,成為小眾玩家們的心頭好,流行的風向標。
冰料碧玉兔牌,圖源:珠寶匠
冰黃口作為新晉黑馬之一,雖然是廣受歡迎的冰底料,但因為成品完美率不高等諸多問題,價格也一直居高不下。
和田玉冰黃口荷花牌,圖源:珠寶匠
和田玉冰黃口荷花牌,圖源:珠寶匠
優質冰黃口的一料難求讓不良商家們也嗅到了商機:用一些極具迷惑性的“岫玉”模仿和田玉里的“冰黃口料”,做成小尺寸的小物件,肉眼看,連行家也很難100%區分。
岫玉仿和田玉“冰黃口”,圖源:珠寶匠
在源頭市場,J先生就曾遇到過這樣一個貨品:乍一看,是和田玉近來很流行的“冰黃”蛋面。
岫玉仿和田玉“冰黃口”,圖源:珠寶匠
質地細膩,油潤又冰感十足。因為蛋面體積過小,手掂重量也不易發現異常。
岫玉仿和田玉“冰黃口”,圖源:珠寶匠
但在送檢過程中我們發現:看似極品的冰底料“蜂蜜水”冰黃和田玉素面,其實是用外觀相似的岫玉仿制的。
這其中的貓膩,甚至連貨主都不曾發現。
岫玉仿和田玉“冰黃口”,圖源:珠寶匠
其實正常情況下,岫玉與和田玉對于行家來說并不難區分:二者的光澤、質地、顏色的色域、硬度都不相同。
岫玉手鐲 ,圖源:地質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但如果拿色調與和田玉吻合、質地細膩的岫玉做成很小的小件,的確很難靠肉眼區分。
因為和田玉中除了近期很火的冰底料外,水透的青海料做成小件,質感和外觀上和“魚目混珠”的岫玉也不會有明顯的區別。(體積小,從比重、質感、料質上都不容易觀察明顯破綻)
岫玉仿和田玉“冰黃口”,圖源:珠寶匠
想要避免這種情況,最靠譜的還是送到正規質檢機構檢測。
更主要的:不要貪圖小便宜。優質的冰底料和田玉價格水漲船高,抱著撿漏心態的玩家更容易踩坑。
岫玉“籽”仿和田玉“沁料”
眾所周知,岫玉的品種花色十分豐富,雖然大部分岫玉與和田玉都比較好區分,但無獨有偶,能讓行家“打眼”的“岫玉仿和田玉”絕不只有前面講的“冰底料岫玉”一種。
不信?天然的岫玉“籽料”仿和田玉籽料里少見的“沁料”,你絕對沒見過!
岫玉品種繁多,跟和田玉指的是透閃石玉,并不具有產地意義一樣,岫玉也是蛇紋石玉的基本名稱,并不特指遼寧岫巖縣產出的蛇紋石玉。
小課堂:
由于我國蛇紋石玉主要產出于遼寧省岫巖縣,因此也常被稱為“岫玉”。我國《珠寶玉石名稱》(GB/T 16552-2017)國家標準中將“岫玉”一詞作為蛇紋石玉的基本名稱之一,可指各類蛇紋石玉,不具有產地意義。
岫玉仿糖玉籽料,圖源:珠寶匠
岫玉中,也有少數類似和田玉“籽料”成因的“原石原籽”產出。
但是有類似有和田玉沁料的岫玉籽料,的確也是“活久見”。
岫玉仿糖玉籽料,圖源:珠寶匠
當這種極具迷惑性的“岫玉籽”做成留皮小件兒,活脫一個和田玉沁料小標本!
因為體積太小,可以觀察判斷的肉眼鑒定參考要素不多,外觀上又十分“天然”實在太像“黃沁籽”,所以老玩家上手都很難區分。只能靠正規渠道送檢出證來分辨。
岫玉仿黃沁籽料,圖源:珠寶匠
助紂為虐?檢測機構就一定靠譜嗎?
前面講了三種少見的“高段位”和田玉仿品,即使老玩家也容易打眼,最終還是通過鑒定機構檢測發現。
但一定要注意,是尋找權威鑒定機構鑒定…...要是遇到和商家有利益勾結的三流商業鑒定機構,檢測結果上可能還會有“貓膩”。
拿硬石膏仿和田玉手鐲舉例,一手商家在三流鑒定機構“刷臉”能開出“和田玉”的檢測結果。
圖源:珠寶匠
但是,送到把關嚴格的正規機構檢測,真實的檢測結果就大相徑庭。
圖源:珠寶匠
看到這里,是不是有點人心惶惶?大部分人都會心生疑問:到底哪些鑒定機構算正規呢?
不用慌!之前我們有給大家羅列過珠寶鑒定機構清單,可以看這篇:《收藏!國內172家靠譜的珠寶鑒定機構清單,再也不怕假證書》。
如果對手里的和田玉證書存疑,我們也有答案!
可以通過我們之前的文章《1張證書不到5塊錢,拍照就給出?鑒定證書貓膩多,去哪鑒定才靠譜》和《干貨 | 什么樣的珠寶鑒定證書不靠譜?出現這幾點,都是假的》,答疑解惑。
J先生說:
珠寶玉石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珠寶市場也一直是瞬息萬變、日新月異。
沒有人的眼睛是“X光掃描”!當新的“假貨”流入市場,不管對于從業者還是玩家、消費者來說,一直都是需要謹慎對待的“新課題”。
肉眼判斷玉石真假是一種依據個人認知給予判斷的個人主觀行為,當高級的新型仿冒品,都做成體態精巧迷你的“小精品”,肉眼真的無法100%區分。想要最客觀、公允的結論還是要借助檢測機構和實驗室大型設備。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經手的每件玉石,除了要資深采購掌眼,還堅持到權威機構出具證書,才能送到客戶手中。
即使從業數年、緊跟源頭市場動向的業內人士,僅憑借肉眼觀察,也難免會有“打眼”,更不要說是現在很多“看圖鑒定”的“行家”。
及時到正規專業的質檢機構送檢,才是最靠譜的。
當然,市場中天然玉石仿冒“和田玉”的絕不止“硬石膏”和“岫玉”,下期文章,J先生將會繼續給大家盤點。精彩文章,我們不見不散哦~
(注:本文配圖已獲拍攝者授權,部分配圖源自網絡,侵刪或聯系小編備注出處)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