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匠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如果問哪種寶石最親民且普及,許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水晶”。
水晶,是單晶石英在珠寶界的統稱,外觀多樣價格實惠,廣受喜愛。很多妹子們人生中第一件珠寶,就是水晶。
但,你知道嗎?雖然都叫水晶,但是它們品種不同,外觀、顏色、花紋可能都會天差地別!
也并不是所有水晶都便宜大碗,對于普通寶石來說,凈度越高價值越高;而在水晶的世界里,除了凈度外,內含物是否美觀、稀有也會對水晶的價值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
五花八門的水晶品種分不清?
今天的文章,J先生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水晶家族的品種到底有哪些!順路圍觀一下,五花八門的水晶品種,究竟是如何劃分的!
按照顏色劃分
- 白水晶
白水晶也是無色水晶,是無色透明的單晶石英,也是市面上最常見的水晶品種。
普通白水晶價值不高,以純凈度高的為佳。但當其中包裹了其它內含物,其外觀和價值都發生了改變。(詳細品種見后文“按內含物劃分”)
- 黃水晶
黃水晶,常見的顏色有淺黃、黃色、金黃色、褐黃色、橙黃色。
顏色成因可能與晶體中成對占位的鐵元素有關。
天然黃晶在自然界產出較少,常同紫晶及水晶晶簇伴生,市面上顏色艷麗的黃水晶多數是由紫晶加熱處理而成或為合成黃晶。
- 粉水晶
粉水晶也稱為芙蓉石,可呈粉白、淺粉到粉紅、粉紫色。因成分中含有微量的Mn和Ti而致色。
在某些情況下,芙蓉石內可含有平行排列的細小針狀金紅石包體,因而打磨成弧面寶石或者球體后,可顯示出星光。
粉水晶的顏色也有點不太穩定,加熱會褪色,長時間暴曬,顏色也會變淡。
- 紫水晶
紫水晶,即透明至半透明的紫色水晶。
紫水晶的顏色飽和度有深有淺,優質的紫水晶是水晶中最具有珠寶感,且比較受歡迎的品種之一。
紫水晶中含有微量的鐵元素,這也是紫水晶顏色成因的關鍵。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加熱或陽光暴曬下紫晶中的色心會遭到破壞,發生褪色。
- 茶水晶
茶水晶也稱煙晶,指顏色為煙色、茶色、褐色的透明水晶。
當顏色比較深 ,呈深褐色至黑色時,稱為墨晶。
天然茶水晶大多數呈淺褐色,深褐色的煙晶一般是無色或淺褐色水晶輻照形成的。淺褐色茶水晶加熱后可變成白水晶。
- 紫黃晶
紫黃晶是一種紫色和黃色共存于同晶體上的雙色水晶。紫色、黃色分別占據晶塊的一一部分, 兩種顏色的交接處有著清楚的界限。
有研究認為,天然紫黃晶的雙色是因雙晶所致。市場中流行的便宜大碗的紫黃晶多為紫水晶遮住一半進行熱處理得來的產物。
- 綠水晶
淡淡的綠色、黃綠色的水晶,通常被叫做綠水晶,顏色成因與二價鐵有關。
天然的綠水晶自然界產出稀少,市場上幾乎不存在天然產出的綠水晶,絕大部分綠水晶是紫水晶在加熱成黃水晶過程中出現的一種中間產物。
按內含物劃分
- 幽靈水晶
幽靈水晶是白水晶生長過程中包裹了一些泥石和其它礦物質的水晶,琢磨成型后,對于幽靈水晶中形成了一些特殊景色的那些,我們稱為異象水晶還有幻晶。
在晶體的快速生長過程當中,晶面對于外來雜質的排異作用會逐漸減弱,使得外來雜質更加容易在鏡面上生長,形成包裹體。
當過飽和溶液長成的晶體包裹體形成與最初小晶體晶形相似的大晶體時,就形成了幻晶。幻晶是物質型包裹體與非物質型包裹體(生長紋)共同體現的結果。——《水晶內含物的類型及成因分析》李辰昊
幽靈水晶中根據內含物顏色不同,品種不同,最具有價值的是含有綠泥石的“綠幽靈”水晶。
當內含火山泥的顏色發生改變,則還有白幽靈、紅幽靈、粉幽靈、黃幽靈、紫幽靈等顏色品種。
除綠幽靈外,同一塊水晶內含有白、黃、綠、紅四色幽靈的“四季幽靈”,價值也較高。
- 發晶
含針狀、纖維狀金紅石、電氣石和陽起石等包裹體形成發晶。
在無色透明的水晶中,存在著針狀、發狀或纖維狀的礦物包裹體,因為這包裹體的形態很象人的發絲,故稱發晶。
發晶中的“發絲”有金、紅、綠、黑銀等顏色之分,市場上有根據發晶的顏色區分品種:金發晶、紅銅發、黑發晶、綠發晶等等。
根據顏色來對發晶分類,這種描述比較簡單、明了,易于理解;但這種叫法多趨于市場習慣。相對比較專業的類分法,應該是根據其所含發絲的礦物成分來劃分。
金紅石發晶:發絲為金紅石,常呈束狀絲、放射狀絲分布,有金黃色、淺黃色、褐黃色等。
陽起石發晶:發絲為綠-暗綠色(在10倍的大鏡下觀察,發絲呈扁平長板狀,由此與電氣石發晶相區別)。
電氣石發晶:常見黑色,綠色;發絲成份為電氣石(特點:放大觀察,發絲的橫斷面以弧面三角形),在市場中比較常見。
褐鐵礦發晶:發絲為紅、褐紅色。
藍發晶:發絲為天然藍線石包裹體,呈現夢幻的藍色。但大部分藍線石的發絲都不會特別長,市場上也有染色藍發晶,注意區分。
- 鈦晶
當發晶中的針狀礦物密集成板塊狀,稱為“鈦晶”,鈦晶價值比發晶要高。
- 兔毛
當水晶中的針狀、發狀或纖維狀的礦物包裹體十分纖細、綿密,形如細密的發絲柔軟纏繞時,更像是動物柔軟的毛發,被形象的稱為“兔毛水晶”。
根據內含礦物成分不同,兔毛水晶有白兔毛、綠兔毛、紅兔毛、黃兔毛、灰兔毛等顏色。
- 膠花
在水晶形成的過程中,環境里的火山巖漿淌入水晶發育的裂隙中,就形成了膠花水晶。
膠花水晶的常見顏色就是褐色、褐紅色、褐黃色、黃色。品種上一般分為黃膠花、紅膠花。
因為澆花水晶的顏色分布形態各異,所以經常呈現一些奇妙的花紋和景象。
- 草莓晶
當白水晶中含有了密集的鱗片狀、細針狀,有時呈“甲蟲腿”狀的赤鐵礦、纖鐵礦等鐵氧化物礦物包裹體,呈現出優雅的粉紅、棕紅、鮮紅色,就是草莓晶。
- 彩虹水晶
有些裂隙發育的水晶還可顯鮮艷的暈色,形成彩虹水晶
由于內部有細小的氣泡,或液體充填于水晶的裂隙中,當光照射氣泡,裂隙中的液體時。發生干涉而產生彩虹。
- 水膽水晶、油膽水晶
在透明的水晶內部含有液態包裹體的水晶,我們稱之為“水膽水晶或油膽水晶”。
水膽水晶的形成源于晶體生長時捕獲了成巖成礦溶液,常見于巖漿熱液礦床。
按照水膽的狀態,水膽水晶可分為液相水膽水晶(內部純液體)、氣液雙相水膽水晶(水膽內有氣體有液體)、液固雙相水膽(水膽內有液體有固體包裹體)水晶。
對于水晶內部液態包裹體呈現黃色油滴狀,固態包體呈現黑色小塊的,我們稱為油膽水晶。油膽水晶比較知名的產出地是巴基斯坦,但其實油膽水晶的產地遠不局限于此,只是商家普遍愛拿巴基斯坦產地出來介紹。
價值上,油膽水晶的價值比水膽水晶價值更高。
- 晶中晶
當一塊水晶內貫穿或者完整包裹了另一個晶體,這種奇特的現象我們稱之為“晶中晶”。
水晶中的固體包裹體還可含有石榴石、螢石、黃鐵礦、固態瀝青等。
由于包裹體的不同,水晶內部的景象也不同,一些比較稀少的晶中晶在市場上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J先生說:
今天的文章,J先生帶大家仔細盤點了根據顏色、內部包裹體不同來劃分的常見水晶品種。你學到了嗎?
其實市面上常見的水晶品種,還遠不止這些!
由于篇幅有限,在下期文章中,J先生將繼續為大家講解,那些名稱聽起來十分“洋氣、高級”的熱門水晶,還有一些具有特殊光學效應的水晶。
精彩文章不容錯過,快來關注吧~
(注:本文配圖圖源自網絡,侵刪或聯系小編備注出處)
推薦閱讀:
限定的冬日“頂流”,不與群芳爭艷的花中之魁,23款梅花珠寶大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