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遙遠的時期,深深吸引著天文學家尼亞爾-坦維爾。越是向太空深處探索,他看到的過去便更加遙遠。當我們觀察太空深處時,會看到光歷經漫長的時間向我們傳播,光的速度非常快,但星系之間隔得非常遠,光也需要幾百萬年甚至幾十億年才能到達地球。這意味著,我們觀察遠處的星體時其實也是在看向過去。為什么我們總是看到事物日漸紊亂,而不是更有條理?為什么有這樣一個時間箭頭總是指向無序狀態。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只需要堆一個沙堡,而如果要建造沙堡這樣規整的東西,就必須確保沙子全部準確就位,只需要一個沙堡的模型,把沙子裝進去,然后拿走模型就可以了,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規整的建筑,里面的每顆沙粒都必須符合一定秩序才能形成一座沙堡。隨著時光流逝,萬物總是會變得無序,這也是一條基本的自然規律,也就是物理學家所說的“熵”。隨著時間推進,一切都會逐漸變得無序,這也就給了時間一個確定的方向,把過去與未來區分開來,過去比較有序,而未來不可避免地變得無序。
地球上一切看似穩定的節奏,甚至夜空中常見的月亮都在變化,這些變化逐漸積累,時間箭頭推動著宇宙的演化。宇宙并非陷入無休止的循環,而是不可逆轉地邁向未來。宇宙的演變經歷了許多不同的時期,每一個漫長的時期都有其獨特的起止標志。
三百萬年前,地球上還沒有人類,五十億年前宇宙中還沒有地球。但是,宇宙的歷史更為悠久,巨大的時間跨度讓我們回到近一百四十億年前,一個古老而原始的時期,那時的宇宙與現在大不相同。
第一批恒星的出現是宇宙演化歷程中最重要的轉折點,而如今的宇宙里滿是恒星,多不勝數,星光賜予我們白晝,裝飾我們的夜空。但是,既然恒星時代有起始,依照時間箭頭指示,它必然要有終結,可是為什么一定要這樣呢?為什么會存在時間箭頭呢?
科學家認為,了解時間箭頭的關鍵在于探索我們眼前的這個世界,時間箭頭的力量在這里清晰可見。在我們的可見世界中,萬物總歸會逐漸變得紊亂,而不會歷久彌新,這是一個非常基本的事實,但為什么會這樣?
時間箭頭決定萬物將紊亂,破碎,歸于塵埃,萬物都會老化,這是我們基本的人生體驗。令人驚訝的是,這其中的緣由非常簡單,只用一桶沙土就可以說明。
但是如果我們不管沙堡,沙粒就會被風吹散,但也存在著微乎其微的可能,在一粒沙被吹走時,另一粒沙子剛好吹過來,恰巧補上吹走的沙粒,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要實現這一點,每粒沙子都必須被吹到特定的位置,而通常情況下,風只會把沙堡吹散,變成一座沙丘,因為要形成沙丘,只需沙粒隨意散落。如果要堆沙丘,堆一個小沙丘,只要隨意撒些沙子就行了,最后堆成的東西總歸會有一個沙丘的大致形狀。
當然一棟規則的建筑,如沙堡,也可能由風天然吹筑而成,只是這種可能性接近于零。而正因為可能性極低,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從沒見過。當然,時間箭頭的規律不僅僅適用于沙堡,事實上,它適用于宇宙中的萬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