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曾不止一次地表達出這樣的觀點,他認為保持科技創新的領先優勢,是一個國家成為全球領導者的必要條件。
如果把他的話作為標準,套用在美國身上,差不多可以合理解釋美國的全球影響力從爆發到逐漸下降的過程。
按西方的史觀,是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炸出了一堆思想家和科學家將西方這個蠻荒落后的群體推到了人文及科技水平的高峰,從而使其成了全球的領導者。
不過史觀這東西的重點在“觀”上,以當時的視角,所謂的工業革命,與大航海一樣,都是為殖民統治需要服務的,也就是說,是現實利益的需求刺激了工業革命的產生。
透過西方工業革命史所描述的另一面,能看到的一定是數不清的奴役和屠殺,但這些都被西方所掩蓋,并在隨后的不同歷史時期瘋狂給其打補丁。這并非為掩蓋其罪惡,而是為了使罪惡更為隱蔽。
以曾經的全球霸主大英帝國和美國為例:在他們完成工業化和領土擴張之后,便開始挖護城河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
技術層面,不僅僅限于創新,即使在基礎教育層面也在設置專利壁壘,英語文獻和技術資料的權威性變得神圣不可侵犯。這有個看上去比較中性的詞叫先發優勢,但如果要貼近現實,該叫先發強勢才更確切些。
咱們有些人隨聲附和說什么現代自然科學起源于西方,所以用英語才能更好地學習自然科學知識,但有沒有想過,這客觀上增加了非英語國家的學習成本,而且失去了在自然科學領域的話語權,至少是部分失去吧。
再說領土層面,在完成工業化后,領土對于一個國家的財富增長的作用是在逐漸降低的,工業化生產的精細分工已經不需要領土來支撐其發展需求,所以侵略擴張更多地體現在對資源、技術、人才的掠奪上,特別是對于英美這種自己擁有大量海外殖民地和版圖的國家,再去掠奪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反而是個巨大的負擔。英國放棄印度和美國沒有繼續南下墨西哥都是基于這種原因。
但是為了防止出現領土上與他們相同體量的國家,反侵略,確切地說是反領土侵略就是這兩個國家高高舉起的,看上去無比政治正確的大旗。
拿破侖和希特勒之所以都沒能實現所謂的統一,一前一后掉進溝里,是英美強勢阻擊的結果。
二戰之后,美國超越英國成為新的世界霸主,以咱們的思維,這一山不容二虎,英國得玩命把老一的位置搶回來才對,但人家沒這種思維,就是實用主義至上,在維護共同利益還可以對全世界搞殖民的情況下,他們就會達成默契。
這之后的朝鮮、越南、利比亞、伊拉克、阿富汗,美國出現的地方,必然有英國參與,簡直就是孟良焦贊的組合。
他們組團到這些地方干嘛?一個最重要的真實目的是阻止某地區出現領土面積太大的統一國家。
以他們的這種思維模式,假如以色列瘋狂擴張,有橫跨歐亞非控制廣袤土地的趨勢,美英也會聯手讓以色列死得很難看,這也就是以色列空有個中東小霸王的名號,折騰了近八十年也還是個芝麻大的國家的原因。
將世界各地的民族國家紛紛建立稱作是正義的勝利,簡直就是開玩笑,這只不過是美英實用主義思維模式的勝利。美英能達成這種勝利,就用了兩招,經濟和軍事手段,而這兩種手段所依托的主要是其超強的技術創新能力。
美英所忌憚的就是有人破解他們這兩招。
俄羅斯軍事上的超強能力就是美英的天然敵人,但俄羅斯又不可能由著美英硬上,所以俄烏戰爭必然發生,為削弱俄羅斯的軍事實力,防止其利用軍事手段搞擴張,美英必須給俄羅斯搞個對手出來消耗俄羅斯。
至于咱們,除了與俄羅斯一樣有廣大的領土面積,還有俄羅斯不具備的經濟實力,最讓美英頭疼的是,咱們表面上有很強的實用主義色彩,但是咱們的實用主義更注重宏大敘事。
比如:一直有人疑惑,為什么只有咱們會鐵了心地把實現大一統作為人生的重要目標,這可不僅是帝王將相這么想,黎民百姓也莫不如此,小國寡民獨立割據向來都是被貶低嘲諷的對象。
咱們歷史上凡是一統天下的帝王,往往都是神一樣的存在。秦帝國雖然國祚短暫,但秦始皇地位卻無可取代,橫掃六國完成大一統,能踢開最后這臨門一腳,就足以成為千古一帝。
三國演義里,劉備、諸葛亮為什么都是偉光正的形象,因為他們謀求統一,恢復華夏正統,這旗號不僅打出來了,而且確實去做了,即使沒搞成,那別人便沒法黑。同樣的壯志未酬身先死的,事沒干成的宋武帝劉裕,后周世宗柴榮,口碑也都相當不錯。宋太祖趙匡胤若不是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欺負孤兒寡母得國不正這一項,就得被黑成炭。
“此間樂,不思蜀”那位劉禪和之后的什么南唐后主李煜,這都已是公認的紈绔子弟,不是當帝王的材料。出于對劉禪的憐憫和李煜文學才華的那么點賞識,這二位獲得的同情分,一定程度上也只是把地位從庸才提升到可憐人。
至于石敬瑭、趙構、秦檜、范文程、汪精衛,這都是得釘到恥辱柱上撕都撕不下來的貨色。
為什么咱們總是心心念念地渴望統一,但凡處于分裂狀態,每個人身上好像都壓著千斤重擔,統一是自己必須履行的責任似的。之前的文章里從文化傳統的角度講過這事兒。這里就從另一個角度說說這事兒。
咱們這兒的人特別崇尚祖宗、先人,從皇帝的宗廟到百姓的祠堂,死人廟宇牌位的重要性在于:活人永遠都要給將來的后人留下個有那么點榮耀的遺產。
這就是咱們思維上更講究宏大敘事的一個細節。實用主義與精神追求相比,于咱們而言是相對弱化的。
從泰山封禪開始,胸懷天下就已經在咱們的基因里徹底刻下了。
對于這一點,美英對咱們的研究或許比咱們自己更深刻,所以他們很怕咱們的這種特質。曾經一度被追捧的不要大國崛起,只要小民幸福和如今的指責俄羅斯、哈馬斯、敘利亞、胡塞武裝如果不將資源用于戰爭,而是用來保障民生,他們會如何幸福之類的話,多少都有點指桑罵槐的意味。
不過,一般情況下,敵人最痛恨,最想罵你甚至總給你使絆子的那些地方,一定是他最為擔心的地方。
貿易戰為什么針對咱們,所謂咱們的威脅論為什么會產生,就是因為他們擔心這個,咱們就更應該在這些方面發力才行。
科技創新不僅是經濟的源動力,也是軍事能力的重要保障,更是國土安全、國人安居樂業的基礎,美英他們在哪兒攔著,咱們就應該在哪個方向沖,實用主義的奶頭樂是他們的毒品,也是他們的武器,唯有把這個槍管掰彎瞄著他們,咱們才可能會有會當凌絕頂的感覺。和思維方式不在一個層次上的美英妥協,只會使他們得寸進尺并揮舞起手中的鐮刀,就像他們在世界其他地方干的那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