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坑”第一問:真的有求職的黃金時間嗎?年底是不是換工作的bad time?
“踩坑”第二問:工作經驗比較混亂,想換行業換崗位怎么辦?
“踩坑”第三問:怎么跟HR解釋空窗期?該在空窗期進行什么準備?
“踩坑”第四問:小白畢業生沒什么特長,該怎么寫簡歷?
“踩坑”第五問:從找工作的底層邏輯看,去北京找工作應該準備些什么?
“踩坑”第六問:零經驗轉行該怎么辦?求職應該列正面清單還是負面清單?
“踩坑”第七問:具備什么條件才能創業?
大家好,我是職場Bonus主播徐茂桐。如今找工作本就不易,但對每個工作日都戴著痛苦面具的小伙伴來說,新年能給自己找個更好的工作依然是頭等大事。本期“職場真探營”,我們邀請了兩位專注為職場提升認知的大V,選擇力新職業教育創始人“七芊”和職場自媒體“學姐許多錢”。
針對觀眾和讀者們的諸多困惑,我們提煉出求職路上的7大“超常見踩坑問題”——兩位行家也正面接招,答出了屬于新世代職場人的解法思路。
求職第一問:
真的有求職的黃金時間嗎?年底是不是換工作的bad time?
七芊:我還在大廠上班的時候,換工作是沒有卡任何時間節點的。
因為我的目標很清晰。想去這家公司,那我會全年都在看這家公司的機會。所以有很多次都是在11月份、12月份的時候入職。
但后來,我自己創業做職業教育公司。通過大量數據,我發現在12月份、1月份,市場上的求職效率會變得非常低。
很多公司的戰略安排是按季度做的,它們傾向于在第四季度的時候鎖住所有的head-count,等到下一年的戰略確定下來之后,再開始招人(也就是過完年3月份左右)。
所以才說,金三銀四是一個黃金求職期。在這個時候,你用同樣的時間精力獲得的反饋,可能是全年其他階段的幾倍——我覺得求職確實是有黃金時間的。
學姐許多錢:如果你找到了一個跟你非常匹配的公司或者崗位,那這就是你最適合跳槽的機會。
金三銀四、金九銀十的說法長期存在,但這兩年的市場行情,大家其實都能感受到,這種利好在逐漸消失。
所以我覺得比起市場行情、時間階段,更重要的是大家自己是否覺得做好準備了:比如對公司有很透徹的了解,對行業有很真誠的見解,或者對接下來的發展趨勢有一個大致判斷。我覺得還是事在人為吧。
七芊:在一家公司干到什么程度可以跳槽?關于這點,我想先說一說大家普遍的求職時間周期:
對于有工作經驗的小伙伴來說,找工作的時間周期為1-3個月。最好按照3個月的時間來計算,最快不能低于1個月,低于1個月時間就能入職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大坑。
比如某教育類型的公司大漲的時候,需要招聘大量的銷售人員,招聘要求也非常低,可能一個禮拜就能入職——但這樣的崗位風險也非常大。
好的公司一定是嚴進寬出的,總之有工作經驗的話,換工作要給自己預留3個月的時間周期。
沒有相關工作經驗,或者沒有目標行業/公司的工作經驗的轉行,需要至少8個月的時間。
這還不包括期間產生負面情緒的情況,像找不到工作然后自我否定,導致放棄/延緩工作,這種需要的時間就要大于8個月了。
然后就可以評估現在該不該離職了,也就是你現在這份工作夠不夠支撐8個月的空窗期。
學姐許多錢:經常有學員來問我,說學姐我覺得我該換工作了,我說那你為什么覺得你要換工作了?他說我待2年了,該換了,但其他目標都沒有,就是說時間到 2 年了該換了。
好多人都有這種誤區。在一個公司待了3年、5年所以就該換了,這個評判標準到底應該是什么呢?其實我覺得這個還是因人而異的,市面上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但如果非要說的話,我覺得有幾個指標是可以供大家參考的。
第一,大齡卻沒有升職。
比如你已經干到35歲了,但還是一個基層員工,這個時候你可以去轉換一下。我比較建議大家在職業生涯中,每5年、10年去看一看你這種人才在市場上的定價,因為5年可以使一個產業發生足夠強有力的改變。
第二,這份工作對你來說已經沒有任何營養汲取了。
我覺得每個職場人在不同環境、不同行業/職業的背景下,是該有所成長、有進步的。如果這個公司/領域/崗位不能滿足你個人的成長的時候,也是一個可以去換工作、去考慮機會的時候。
第三,如果工作環境讓你很不開心,比如領導不斷貶低打壓、邊緣化等等。
像這種情況,不要期待領導或者環境有什么變化,最好的辦法就像相親、找對象一樣,你去換一個人,我覺得找工作的本質也是篩選。
七芊:哈哈,我覺得學姐再創業幾年就不會這樣說了,為什么呢?因為大家在職場也好,經營自己的事業也好,打工也好,其實都會有一個階段是沒有那么強的習得感的,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沒有習得感,就要換一個工作的話,這么頻繁的切換會把你的履歷換花掉。
學姐許多錢:習得感和能不能真的學到東西是兩件事,有可能在客觀上你是有成長的,只不過自己感受不到,沒有習得感不一定是真的沒有學到東西。
七芊:還是要理性。學姐代表了市場上打工人的心聲,就是我不喜歡我就不干了,但市場環境要求我們理性,大環境在這里擺著,我們不能說覺得不舒服就不干了,不然裸辭在家可能更不舒服。
求職第二問:
工作經驗比較混亂,想換行業換崗位怎么辦?
七芊:現在市面上有4種簡歷,但只有前兩種簡歷是可以流通的。
第一種簡歷是黃金人才的簡歷,就是在市面上同行業同樣商業模式的公司做相同的崗位。
比如我一直在互聯網招聘行業里的平臺型公司,做新媒體運營這種簡歷叫黃金人才的簡歷。他到35歲,即使是普通本科畢業也值錢。
第二種人才的簡歷是市面上最多的,我們管它叫白銀人才的簡歷。
白銀人才簡歷就是我換了很多的行業,也換了很多不同商業模式的公司,但是崗位相同。比如原來在醫美行業做銷售,后來又去房地產行業做銷售。
第三種是青銅人才。青銅人才就是深扎在一個行業里,但是干了很多不一樣的崗位。比如房地產行業做過銷售,又做過項目中臺,那這種簡歷在招聘網站上想要流通的可能性就變得很低了。
但是這種青銅人才特別招公司創始人的喜歡,因為這種人才比較全能。他深扎在一個行業里,什么都干過、什么都懂。這種人才需要切換一下求職工具,不要用招聘網站,可以用職場Bonus的社群,在社群里面你可以接觸到很多創始人和大咖。
第四種我們管它叫破鐵人才。這個是特別可怕的,即便學歷出眾,也很難找到工作。具體來說就是幾份工作瞎換,行業和公司的商業模式不一樣,崗位也不一樣。這種履歷叫履歷花了,即便你是211、985畢業的,在招聘網站上一樣吸引不到好的工作機會。
但如果簡歷已經花了,這種情況怎么辦呢?最簡單的方法是先改簡歷,把你所有的崗位寫成同一個,在視覺上變成“白銀人才”。另一種方式是垂直在一個行業里至少3年,把履歷洗過來。一定要在履歷上下功夫,因為履歷比學歷更重要。
求職第三問:
怎么跟HR解釋空窗期?該在空窗期進行什么準備?
七芊:眼下的市場環境就是這樣的,空窗期一年兩年都是正常的,所以大家不需要對空窗期有太大的心理負擔。
我們先說空窗期可以做哪些事情?一定是要做一些技能方面的增長,比如說學一些東西、考一些證件,還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是做一些兼職。
我之前有學員是做留學咨詢的,因為口罩原因失業了1年半左右的時間,她在這1年半的時間里學習了用戶運營,做了一些用戶運營的兼職項目,后來靠這些項目轉行去做用戶運營了。
學姐許多錢:很多人在空窗期時是焦慮和痛苦的,而且很多情況是被迫空窗期。比如說我要生孩子,或者家里有人生病了,必須要在家庭中投入很多時間,或者自己身體不好需要調理。
這些情況下你沒有那么多時間去和市場接軌,我們的整體原則就是不要落后于時代,不要讓自己停滯在當前這個階段,保持自己對時代的進步感和新鮮感。可以嘗試做一些輕創業、自媒體,另外也花時間去享受一下生活,好的精神狀態也是下一份工作的必備條件。
求職第四問:
小白畢業生沒什么特長,該怎么寫簡歷?
七芊:畢業生如果想要快速讓簡歷有的寫,核心在于求職定位和求職渠道。
第一步就是去做求職定位,想清楚你想要在什么行業里去工作,第二步就是找到一個相匹配的公司。求職渠道我給大家的建議是付費社群和公眾號,這個是比在招聘網站上找實習更快的,因為它們的信任杠桿更高。
學姐許多錢:關于求職渠道這方面我補充一下,除了剛剛講的,還有一些野路子可以投,比如說微博、小紅書等等。
還有一個可以快速增加簡歷上經驗的方法——給博主打工。現在的博主太多了,你就問博主需不需要剪輯、寫文案、組織社群等等。到時候你就把這段經歷貼到簡歷上,接下來就可以拿著這段經歷去往這個圈里破。
求職第五問:
從找工作的底層邏輯看,去北京找工作應該準備些什么?
七芊:大家求職的時候會有一個誤區,就是在要不要這件事情上過度糾結,比如說我要不要去大城市工作,我要不要去這個行業等等,變相來講這種思維方式其實是在拖延。
我們剛剛講到找工作的底層邏輯是你原來干啥,你現在還得干啥,也就是說圍繞著你的工作經驗,吸引同質化的工作機會。這個時候大家會有一個問題是,我過去干的現在不想干了,那怎么辦?
第一,你不能逃避的是職業定位,你要把你的職業定位想清楚,你要去一個什么樣的行業,什么樣商業模式的公司,做什么樣的崗位。
第二,就是找到一個靠譜的求職渠道。因為沒有工作經驗所以不能進入目標行業最頂尖的公司,那你可以選擇行業中知名但排名靠后的公司,甚至是不知名的中小企業。只要你有了這個工作經驗,你就能夠拿這份工作經驗在二級招聘市場上吸引同質化的工作機會。
然后有小伙伴問到北京工作需要準備什么?其實你不需要準備任何東西,你不用去考慮租房成本這些,只要抓住找工作的底層邏輯就可以。
首先你得找北京有哪些行業是重點發展的,如果說某一行業在北京跟在你老家是一樣的,那為什么不在老家享受一下低成本的生活福利呢?
所以一定要先找行業,再找公司的商業模式,最后可以在面試的時候感受一下公司的企業文化、面試官的專業素養等等。
你可以攢幾個面試,來北京一起面。你面試之后拿到了這個崗位的offer,然后再開始考慮租房子等生活問題。
學姐許多錢:找工作的底層邏輯就是價值交換。就是公司能給你什么,或者你能給什么,然后公司根據你能給的價值,確定你的工資。
崗位JD不是必須要一模一樣的等比例還原想要的這個人。有可能來面試的人,符合了前3條,就把他安排到A崗位。符合了后三條,把他安排到B崗位。
當部門崗位相對比較多,或者人才能力分布不是特別均勻的時候,公司也要根據你的模型去捏部門團隊的橡皮泥形狀。一些比較好的工作,或者你個人能力特別突出的情況下,公司會根據你去調配公司的一些資源。
這個價值交換的過程中也引申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寫簡歷的時候不敢包裝。我覺得也不要存在這種心理障礙,因為所有人都在簡歷上會做額外的加分的。
比如我能達到80分的水平,但是在簡歷上我吹到了90分水平。其實面試官在面試的時候會自動把90分的砍掉。如果這個時候不包裝,那就是在你原來比如60分的基礎上直接砍成了50,所以你明明及格了,但是在他那里就是不合格。
我覺得在找工作的這個過程中認清自己能給公司提供的價值,然后定向去索取,要一個合適自己的薪資,這些其實都是合情合理的。
求職第六問:
零經驗轉行怎么辦?求職應該列正面清單還是負面清單?
七芊:首先還是要精準求職定位,也就是行業領域、公司的商業模式、公司的發展階段和職業的崗位名稱。
如果是想做銷售,那這不算一個求職定位,要具體到在互聯網母嬰行業,行業平臺類型大規模的上市集團,做母嬰產品的大客戶銷售。
還有一個小tip是當你把目標聚焦之后,發現在你的認知里只有一家公司是匹配的,那怎么辦呢?你就先去天眼查搜一下,它會給出一個同類競品,這樣你的目標公司就從1家裂變成10家了。
其次就是求職渠道。零經驗轉行的小伙伴可能覺得起碼得花好長時間去學習,才敢去找工作。其實完全不需要,只要你過去的學歷、履歷能過關,就完全可以通過求職的信任杠桿實現零經驗轉行。
現在市面上求職信任杠桿比較高的三種工具:
第一種是社群類別,通常付費單價越高,信任杠桿越高。社群里有非常多的相關從業者,而且他們的工作機會都是非常私密的。
第二種是求職效率很高的是公眾號,同樣去投簡歷,官網比招聘網站快,公眾號比官網快。
第三種是報課進行技能型學習,比如說你想當產品經理,就報產品經理的課程,這個課程背后有配套的社群服務等等,會直接對接到需要產品經理的企業。
這是眼下信任杠桿最高的三種求職渠道,所以大家還是要把職業定位做清晰,篩選高信任杠桿的求職渠道,這樣就可以實現短期內轉行成功。
七芊:首先我覺得90%的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這種情況下,就先看你不想要啥。持續拒絕不想要的,你想要的才會越來越清晰。
你最開始找工作的時候,肯定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是面試的時候你會發現我不喜歡這家公司的氛圍,不喜歡那家公司的業務。
你所有的不喜歡背后其實是有一個標準的。你不要去什么類型的公司,那對應的就是要去什么類型的公司。在經歷了一個階段的持續拒絕,明確正面標準之后,你才能夠在找工作的時候判斷公司是不是符合你的標準,最后圍繞標準去找。
學姐許多錢:還有一點需要大家注意,你不要說我自己哪里不行。負面清單是列給公司的,自己的清單一定要是正面的,給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和鼓勵。因為求職過程肯定是難熬的,你要堅信能找得到工作。
求職第七問:
具備什么條件才能創業?
七芊:很簡單,就是你找到自己的商業模式就可以去創業了。
比如你賣什么東西能批量賣出去,比在企業里工作回報效率更高。你跑通了一個商業模式就可以創業,不需要有其他的條件。
學姐許多錢:我當時就是這樣,面試的時候表現太好,回來路上就給大家整理成筆記分享出去。發了以后大家反饋都很好,慢慢地我就開始分享經驗,然后粉絲越來越多,他們會說“我也想進大廠,可以找你付費咨詢嗎”。這個時候商業模式就出來了,核心就是商業模式要清晰。
解答評論區疑問:
問:“31歲,室內設計找了一年還是找不到工作,該怎么辦?”
七芊:大家找工作可以記住一個公式:先找行業,再找細分領域,再挑公司的商業模式,最后找結合你個人優勢的職業崗位。
我給這位朋友的建議是,如果你是房地產行業出身,可以重點看兩個行業,一個是智慧城市,另一個是智能家居。
你在這個行業里挑選不同商業模式的公司,結合建筑設計的工作是有很多的,像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建筑設計這種都可以去做,或者AI建模師、運營、平面設計這種工作也可以嘗試。
問:“做考研英語老師的前景怎么樣?”
七芊:崗位前景不能單獨評價,要結合自身優勢來看,大家找工作最重要的還是要先找行業。
比如考研英語老師,首先我們得看考研這個行業怎么樣,前5年考研的人數是不斷增加還是不斷下降?如果考研人數不斷下降,那市場肯定是處于收縮狀態的。
學姐許多錢:如果你想做英語老師,也有這個能力,不如嘗試做自媒體。
比如你用英語記錄一下自己的生活,或者拆解一下短劇,這些其實很容易獲得客源。如果你現在沒有特別好的就業機會,起碼可以在這個領域有一些自己的影響力,獲得一些收入,讓自己沒有工作的這段時間不那么焦慮,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建議大家在準備期間綜合提升自己各方面的可遷移能力,為以后多做準備。我建議大家在裸辭或者gap期間嘗試一下輕創業,因為在現在這個時代,只要你想嘗試賺錢,就都是有可能的。
比如因為懷孕,在家不能去工作,那你可以去搞一些寶媽群,在里面分享資料或者直接帶貨。這樣可以保證自己在空窗期不要脫離社會,甚至還能有一些進步和積累。
問:“電氣專業,之前在蘇寧工作,現在離職是接著找互聯網行業,還是考公或者考研?”
七芊:大家在不知道做什么選擇的時候,比如不知道是要選考研、考公還是去找工作的時候,可以試試AB決策法。
AB決策法是如果我問大家你喜歡吃蘋果還是喜歡吃梨,你可能會回答我一個特別準確的答案。我喜歡蘋果或者是梨,或者都不喜歡。但是如果我問你喜歡吃蘋果還是X,這個時候你就會特別糾結這個X到底是什么。
轉行、考公、考研,這些選項其實都是X,你需要把這些選項充分的具體化。
比如你可以拿出一個月時間,了解你能夠找到什么互聯網公司的工作機會。同樣,你也可以花一個月時間,看看可以考一個什么樣的研究生。最后,可以再拿出一個月時間去看,考公的話可以考一個怎樣的公務員。
當你把讓你迷茫的問題充分具體化時,就很容易做出決策了。如果你想要做的事情很多,那你就花時間把每個選項落到最具體的細節上,這個時候你就會輕松地知道是換工作,還是考研、考公。
問:“計算機專業,在新能源廠做工程師,要不要跳槽互聯網?汽車行業還有回暖的可能嗎?”
七芊: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大家沒有分清行業和公司商業模式之間的區別,行業是一個很泛的概念,我們經常說行業等于工具加領域。
比如互聯網不是一個行業,互聯網教育、互聯網母嬰是一個行業。同樣新能源也不是一個行業,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儲能是一個行業。
還有一個問題是一個行業下行的時候,是不是整個行業就完了?我們看房地產行業,從90年代到現在,每一次房地產行業叫衰了之后,都有一波全新的紅利又起來。
為什么是這樣?因為行業是由很多不同商業模式的公司組成的,比如開發商類型的公司不行了,這個時候原來處在下游的公司就會變成上游。
同樣,在汽車行業中,可能是產品型公司產能過載了,這個時候可能汽車營銷公司,或者賣汽車的平臺型公司就起來了。
所以我們在一個行業下行的時候,需要去尋求的是這個行業里面更好,眼下處在上游的商業模式的公司。
問:“碩士畢業做銷售總覺得有點虧,也擔心自己不適合其他類型的工作怎么辦?”
七芊:銷售也是分高端、中端和低端的。如果你所在的銷售崗,連最基本的本科門檻都沒有,其次又只給你非常低的底薪,最后它這個產品還不好賣,這種類別的銷售工作我不建議大家去做。
我給大家的建議是,如果你的學歷不錯,可以去做一些有銷售屬性的工作,而不要直接去做銷售。市面上有兩種崗位做的都是銷售:一種是銷售崗;另一種是商務、社群運營、用戶運營、客戶經理等等這種崗位。
為什么他們叫法不一樣?商務和銷售是有區別的:銷售就是我把這個東西賣給你;商務是咱們今天搞一個直播,然后在場的人你出點什么、我出點什么,咱們把這個東西掛在直播間里。實際上我們都是賣這個東西,但商務更側重怎么去洽談更大規模的合作,怎么在過程中實現共贏。
學姐許多錢:這個問題如果延伸一下,就是當你沒得選的時候,要不要去做銷售?我個人覺得,當你眼前沒有更好的選擇,那你就要先去有一段工作經歷來養活自己。
七芊:我覺得死也不能干不適合你的工作,因為他會抹黑你的履歷。
職場里面其實是有破窗效應的。
簡單來講就是如果你有一家好公司的經歷,那你未來吸引的都是跟它一樣好,甚至比它更好的公司;如果你有一家破公司的經歷,那你肯定吸引的都是不如它,甚至未來更差的工作機會,劣質的工作機會就很難翻盤。
從長遠來看,破窗效應非常可怕。缺錢、缺定位、缺眼界都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不要盲目去做一些低階的工作。
問:“明年就35歲了,銀行客戶經理工資達不到房貸需要換工作,有什么建議嗎?”
七芊:銀行它本身是一個比較特別的職業身份,也算是屬于體制內。
我給這個小伙伴的建議是如果想找結合背景薪資更高一點的職業,可以選擇跟金融行業交叉的。比如證券、投融資私募股權基金,或者在小額貸等這樣的細分領域里,找產品型或平臺型公司。
但最重要的還是求職渠道。二級招聘市場的定義是HR、獵頭公司的中層和基層組成的招聘市場,這個市場上最明顯的特征是把人當數據,因為這對于HR來說是效率最高的方式。
如果拿銀行客戶經理的簡歷在招聘網站上投遞,求職反饋效率非常低。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轉換求職工具,比如說付費社群,像職場Bonus的社群里有很多金融行業的大佬,可以直接在社群里投遞簡歷。
問:“電商美工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里?”
學姐許多錢:對于電商美工來講,不能把自己只定義在美工上,最好去成為一個比較有創意感的人。
現在我覺得電商美工或者電商設計師遇到的很大的問題是AI的沖擊。目前互聯網大廠已經開始自己研發自建一些AI的設計系統了,所以出圖速度是非常快的。
如果你還是只定位在美術工作者,我覺得很難再往深入去走了。所以一方面,你要提升自己的基礎技能,也就是設計師的技能。另外一方面,多學一些AI相關的創作能力,包括對AI工具的了解。
問:“專科生求職的出路在哪里?”
七芊:專科生確實是很特殊的一個群體,因為現在很多工作都是要求本科以上的學歷,但大家也不用自卑,因為專科生其實是市面上最多的學歷群體。
我給專科生的建議是,你要努力在求職渠道上下功夫,你的履歷背景里要有一家大公司,這樣的話未來別人就不會看你是不是專科生了。
問:“做了2年跨境電商,沒有學到東西,應該換職業還是繼續做運營?”
七芊:其實跨境電商是眼下很好的一個賽道,而且它是在持續增長的,如果你想換工作,可以去換一家不同商業模式的公司。
比如你原來可能在跨境電商平臺型公司工作,接下來你可以去內容型公司,或者渠道型公司。至于要不要繼續做運營,可以繼續做運營,也可以做一些結合運營的更有意思的崗位。比如平臺型跨境電商里,專門負責電商達人的創作者運營崗位,或者商業化運營崗位。
問:“以前是做價值感比較小的支持性工作的,是不是以后也只能往這個方向找?”
七芊:理論上來講是你過去干啥,你未來吸引的就都是同樣的。但支持性崗位是很容易出問題的,比如說財務、行政、人力這一類別的崗位是特別容易出現職業天花板的,因為它太基礎了。
但不是說不可以轉型,比如說做行政的小伙伴,你的轉行一般是兩個思路。
一個是切換到一個新的行業里去。比如AI、新能源、智慧城市等等,可以在這些行業里選一個不錯的公司,繼續做行政。
另一個思路是你可以做結合行政這個職業特點的其他工作。比如說很細心、很擅長做Excel、能給大家提供后勤保障等等,那你可以做一做運營類別的工作從支持性工作逐漸過渡到業務部門。
問:“能不能給學財務的一個方向?”
七芊:在財務的大方向里,職業天花板是非常低的。如果你是財務專業的,可以嘗試走泛金融這個賽道。比如在投融資機構、券商里做市場分析、戰略分析、市場調研等等,或者大企業的戰投部。
問:“學新聞的想換賽道有哪些選擇?”
學姐許多錢:首先學新聞你肯定文字功底很強,涉及到文字相關的內容你都可以試,其次專業會要求你提升跟人溝通的能力,那有銷售屬性的工作機會你也可以試。
或者你說你數學方面很好,對數字很敏感,也可以嘗試快速報班學習數據分析,做一些數據相關的工作。很多工作其實都可以選,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確自己的方向,把精力放在個人能力的提升和簡歷的提升包裝上。
問:“在一個行業做了3年商務崗,進入新行業時,是不是從助理角色做起更容易一點?”
七芊:這個問題也很有意思。我之前遇到一個女生,她是做信息流廣告投放的,已經做到國內很頭部的大平臺公司了,年薪是200萬。她說她要轉行到AI行業,我問她那薪酬你怎么想,她說我從基層干起,50萬就可以。
大家看這個問題出在哪里?就是你慣性思維認為我沒干過這一行,所以就要從基層干起,拿基層的錢。但其實不是這樣,每個人的履歷都是作數的。
評論區的這個小伙伴也是,你做了3年商務崗,積累的這些資源、核心能力,都是作數的。所以你切換行業的時候,盡可能找一個高起點開始做,從篩選求職渠道入手,利用求職渠道的信任杠桿最大限度的節省時間。
- 信息整理張芳芳
- 陳桐、程丹妮
- 排版|陳桐、程丹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