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車市將會更加內卷,并且車企的內卷方式也不再是唯價格論,而是更加多元,科技技術、補能技術、智駕系統等方面都將會是車企發力的重要方向。
撰文丨余
責編丨江
設計丨PinZwo
經歷殘酷的2023年之后,2024年車市如何內卷是很多人關注的問題。今年車市競爭更加激烈已經是汽車行業共識,僅是今年一月份半個月時間就出現了新勢力、自主傳統車企以及合資廠齊齊推出一系列優惠、補貼、福利政策的景象,各大車企對價格戰的響應速度更快。
除了價格戰升級,今年車企的內卷方式也或會更多樣,城市NOA、超充技術等等都有可能成為車企深耕的領域。今天買車君就給大家預測一下2024年車企會加劇內卷的新方式。
價格戰再升級
一家車企想要在競爭激烈的車市大環境下站穩腳跟,車型銷量需要達到一定規模。然而在同質化現象不斷加劇的市場大環境下,新車走量的有效方法就是以價換量,車輛通過提供更高性價比的新車型來吸引消費者,從而提升品牌的市場份額。因此價格戰是車企屢試不爽的市場策略。
今年車市價格戰將會打得更響。一方面是新能源車零部件價格持續下降,車輛的制造成本也是不斷走低。據悉現在磷酸鐵鋰電池的價格已經降到了10萬元/噸,未來有望繼續降價,而電池是新能源車的成本大頭,這意味著新能源車的市場售價還會下探。
另一方面,多數合資燃油車的價格并不便宜,利潤空間可觀。這意味著他們還有一定的降價空間。因為新能源車的崛起,合資燃油車的生存空間開始收窄,想要獲得更好的銷量成績,直接見效的方法就是終端售價再下調。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自主與合資車企的車型已經有20款車型下調了市場價格,最高幅度高超3萬元。未來還會有更多車型加入降價大潮中。
城市NOA加速落地
近兩年城市NOA是車市的大熱門,這是一套城市駕駛輔助系統,功能包括自動變道、超車、跟車、泊車等。現在基于AI大模型開發的NOA在安全可靠性方面明顯優于之前的自動駕駛系統,畢竟之前那些只能在沒有太多障礙物的高速路況使用,而目前廠家們主推的系統可是要在城市路況這種復雜的環境里工作。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NOA功能滲透率已經接近3%,較去年同期提升近一倍,前裝標配NOA功能的新車達到37.7萬輛,同比增長151%,該領域當前快速崛起的發展態勢,可見一斑。2024年NOA的滲透率還能繼續保持翻倍增長,有望突破7%。
從去年開始,理想、小鵬、華為、蔚來、智己等多家車企已經表示已經能實現高精地圖城市和高速NOA功能,入局者越來越多。不過主要是自主車企在加速發展城市NOA,合資車企基本還處于觀望狀態。因為主流自主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們幾乎全部重金殺入電動化領域,因此其對于行業前瞻性技術發展的響應來得更快,且愿意投入人力和成本,為的是能夠緊跟時代,即使碰到技術變革的大風浪,也能及時保命。
超充與換電快速普及
去年全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338.6萬臺,樁車增量比為1:2.8,相當有一個樁滿足3輛新能源車使用。理論上現在的樁車比已經能基本滿足新能源車行業快速發展的補能需求,實際上由于很多充電樁無法正常使用,以及很多燃油車占用充電樁車位,因此新能源車用戶的充電便利性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開車出行仍會有補能焦慮。
想要新能源車提供更好的用車便利性,續航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各大車企也將會在補能賽道持續發力。對此,超充和換電技術就是較為有效的補能方式。大家都知道,現在很多車企都推出了基于800V高壓平臺打造的電動車型,均支持超充。那么隨著800V高壓平臺的普及,未來超充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主流的補能方式之一。
換電技術也是各大企業踴躍進入的賽道。目前全國主要城市換電站數量已經超過3600座。入局換電模式的車企中,不僅有北汽新能源、上汽飛凡、蔚來、吉利楓葉、睿藍等新能源汽車品牌,而且還有國家電網等充換電企業。
正因為超充和換電技術補能效率足夠高,所以很多用戶都認為比普通的快充要更好,而超充和換電賽道也成為了車企們在2024年的主要發力方向。
科技企業進一步攪局
雖然新能源車市場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但是發展前景比很多行業都要好,于是新能源車賽道總是不缺乏新入局者,華為、小米等科技企業巨頭將發展目光瞄向了新能源車領域。
即使華為多次宣稱不親自下場造車,但是華為在汽車領域的影響力比很多車企都要強,為汽車生態的產品定義、技術研發以及商業應用能力均有出色表現。而跟華為捆綁的品牌感更是在市場熱度上有了大幅度提升。
同為科技巨頭的小米汽車也一樣,有著龐大的粉絲量,更具備硬核的科技技術迭代能力,前不久小米汽車還展示了自己儲備的核心技術庫,超級電機、9100噸壓鑄技術、全棧自研的智駕技術等,可以說是小米汽車是“來者不善”。
毫無疑問,在品牌知名度、影響力、技術實力和產品力等方面都有強勁實力的華為和小米汽車,強勢入局新能源賽道,勢必會對市場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今年車市將會更加內卷,并且車企的內卷方式也不再是唯價格論,而是更加多元,科技技術、補能技術、智駕系統等方面都將會是車企發力的重要方向。說白了就是車企會想盡辦法來打造差異化優勢,希望通過自己的長板來保證強勁的市場競爭力,既能為消費者提供更便利的用車生活,又有助自身在市場上脫穎而出。鑒于此,今年車企的內卷方向還不只是本文提及的內容,估計還會有增程技術、出口市場等,這也意味著,今年車市又會出現新一輪洗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