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美酒的國度。
無酒不成席,酒是待人接客的首選,因為它承載著最深最濃的情誼。古往今來,酒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承載文學創作的催化劑和人際交往的社交功能。
要不然宋代詞人晏殊怎么會寫出“一曲新詞酒一杯”的千古名句呢?要不然李白怎么會對著知交寫出“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的會飲名句呢?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
古往今來,酒桌是交往的主要場所之一,和陌生人坐在同一個酒桌上,幾杯酒一碰,對上脾氣就可能成為朋友,所以酒桌上有“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成知交”之說。
此時,不管這杯酒出自何方,因何而名,他都有同一個名字——“知交酒”。
中國是世界上具有悠久釀酒歷史的國家之一,酒的歷史比茶還長。
早在四千年前的夏朝,就已經有了釀酒的歷史了。夏朝初年,儀狄用桑葉包飯釀成“酒”獻給夏禹。
《說文解字》記載:“古青少康初作萁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所以,在中國,酒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杜康”。曹操的名詩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就是在飲酒時寫下的。
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里就已經有了酒的象形文字,至周朝,我國的釀酒技術就已發展到了相當的水平,古典文獻《札記》與《周禮》中,就對當時的釀酒過程、釀酒工藝,釀酒方法都有詳細的記載和說明。
漢代成書的《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述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唐代時流傳下來的《酒經》中說:“王績追述焦革酒法為經,又采杜康、儀狄以來善酒者為譜。”
歲月不居,時光如流,許多事物都消散在歷史的長河里,可中國的美酒與酒文化卻代代相傳。
在赤水河亙古不變的浪花見證下,赤水河和貴州傳承百年的釀酒工藝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接力棒傳承。
智慧聰穎的貴州人用勤勞的雙手為世人捧出的知交酒,無疑是與知交之情相得益彰的美酒,也將中國源遠流長的酒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絢麗一筆。
知交酒選用優質紅纓子糯高粱、小麥、水為原料,秉承純糧固態發酵傳統工藝潛心釀造,堪稱匠心之作,貴州酒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知交酒精選不同年份的窖藏老酒和優質基酒,經白酒釀造專家團隊傾心打造而成,具有醬香突出、醇和豐滿、細膩體凈、后味綿長、空杯留香持久和本品固有的風格。
知交酒的酒體細膩度非常高,酒體十分純凈,飲上一杯,口齒留香,讓人沉浸其中,那是味蕾的極致享受。
知交酒的香氣濃郁度非常高,散發出混合著濃郁的麥香、高粱香和醬香,在開瓶后不久,就可以感受到其馥郁芬芳的香氣層次感,讓人回味無窮。
中國式詩酒聯袂
中國的詩歌歷史源遠流長,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距今已有近三千年歷史。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上,曾經產生過無數的杰出詩人,創造出了難以數計的優美詩篇,可謂名家輩出,名作紛呈。
因此,中國在世界上也享有“詩的國度”之美譽,這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光榮與驕傲。
在中國,詩酒聯袂,寄意遣懷,是文學史上的一樁美談,也是千秋佳話。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詩與酒的聯袂,更是中國古代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可以說,在古代中國,許多優美的詩篇,都是中國酒文化的產物。詩酒之緣,在唐詩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唐詩中有數量眾多的飲酒詩和詠酒詩,唐代詩人普遍具有非常濃厚的詩酒情結。在唐代,飲酒賦詩是文人普遍的生活方式。酒,不僅是失意詩人的澆愁劑,也是詩人創作靈感的誘發劑。
唐代詩人鐘情于酒,幾乎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他們不僅飲酒,甚至連昵稱也離不開酒的影子,王績自稱“五斗先生”,李白被譽為“酒仙”,元結設置昵稱“醉民”,白居易用“醉吟先生”標注昵稱,皮日休自號“醉士”。
唐代有許多詩歌都是在歌席、酒筵上所作,或是知交間歡飲酬唱、一人獨酌沉吟中寫成的。美酒激發了詩興和詩人的創造力。
李白的一杯知交酒
唐代詩人李白把詩的靈感和酒的神韻融合到了極致:賦詩賦出了酒趣,飲酒飲出了詩情。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盛贊“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杜甫描摹人物飲酒的傳神之筆,生動地道出了李白與酒和詩的關系,寫出了李白飲酒的疏狂與灑脫,才華的富瞻與橫溢,性情的豪爽與傲岸。
李白,品味著詩酒山水文化的奧秘,更加淋漓盡致地發展了這種詩酒情緣。
李白以詩酒結交知己,以詩酒排憂解愁,以詩酒縱享人生,在詩酒中忘情,在詩酒中陶醉,在詩與酒的聯袂中與知交相逢、相遇、相知,在詩與酒的聯袂中譜寫人生。
李白借著手中一壺酒, 就能超脫于現實世界,酣醉之中,詩興勃發,浮想聯翩, 以至能與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把酒言歡,創作出想象豐富、 意象活潑的作品。
如果李白穿越到現代,一定會為知交酒代言。
李白一定還會和他的知己與友人泛舟湖上,一起把酒言歡,一起賞月喝酒,一定還會寫下: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當李白在他鄉遇到多年未見的老友,面對老友的盛情款待,他一定會和老友共飲“知交”酒,他會將所有的情感和才華匯聚筆端,還會寫下: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因為擺在李白面前的佳釀美酒,色澤清冽,酒香撲鼻,李白看在眼里,美在心間,恨不得馬上就喝它個一醉方休。
不過,李白一生面對的美酒盛筵,何止千萬?那么這一次使得李白忘記了鄉愁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實并不是美酒,而是多情的知交。
李白一生對美酒是情有獨鐘的,只要有美酒,李白便可以忘乎所以,美酒對李白的神奇效力由此可見一斑。
古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當知心朋友在難舍難分、依依惜別時,李白一定還會寫下“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現實也罷,一切盡在不言中,都在一杯知交酒中了。
李白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所以他的知交遍天下。
連釀酒的打工人都成了他的朋友。當城內一個姓紀的釀酒老翁去世后,李白賦詩致哀“紀叟黃泉下,還應釀老春。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詩寫得沉痛哀婉,知己之情卻早已躍然紙上。
穿越到現代的李白,一定會故地重游,一切會從時光膠囊中將他往日與知己縱酒歡愉的記憶碎片一一重拾。
記憶是一幀照片,一幀發黃褪色的老照片,照片里的知己臉上,笑容是永久不變的。
當李白走在城市的街頭時,他一定會重溫一千三百多年前和賀知章在長安的酒肆里“金龜換酒”的美好往事。
李白也許會已經忘記了,當年他與賀知章一起喝的那一杯酒的名字,但李白更愿意相信它的名字叫“知交酒”。
所有這些美好的過往,李白都曾經擁有過。
而失去知交的悲傷之情,李白也寄托于酒,面對知交不能與知交把酒言歡的失落,他還會寫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那首詩來。
李白飲酒,不但解愁,還是他內心情感的宣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李白飲酒,是酣暢淋漓、傾山倒海式的豪飲: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憂愁時,詩人李白更是要借酒消愁,明知道“舉杯消愁愁更愁”,但還是“愁來飲酒二千石”,至少在醉酒的過程中是解千愁的,酩酊大醉后就可以把一切苦惱拋諸腦后了。
有時,三杯濁酒已不能壓住李白內心的悲慨,他只有“忽然高詠涕泗漣”;甚至一想到壯志未酬,就淚滿衣,只能“黃金買醉未能歸”,獨自去傷感。
小話詩詞
一杯知交酒,或清冽,或溫醇,到了詩中,都能把他的感情進行發酵,使喜愈喜,悲愈悲,愁愈愁,讀起來自然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李白的詩中有酒,酒中有詩,二者的渾融才使他描繪詩情酒意的全景圖畫成為可能,李白有知交,李白的酒中有知交,李白的詩中也有知交,人、酒、詩三者,也在李白的筆下完美交融的結合成為可能。
李白的詩想象豐富,雄奇豪放的詩風,如同一杯知交酒一般,越品味越濃,越嘗情越真。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說:“李白這個人,酒入豪腸,有三分嘯成劍氣,余下七分釀成了月光,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一言以蔽之,李白的一杯“知交酒”催生出的傳唱千年的飲酒詩篇,把中國酒文化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