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深刻的《妖貓傳》,讓我領略到了盛唐的風光,電影里的盛唐美景,卻讓我有一瞬間的酒池肉林之感。后來,在這一片繁華之中出現的安祿山,倒是讓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風情,是了,安祿山是混血,就和唐貴妃一樣,只不過安祿山給人的感覺是野蠻,而唐貴妃給人的感覺是尊貴和美麗。
看《安史之亂》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將安祿山的出現好像并不是特別的多,甚至并沒有把他作為“安史之亂”的主角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看到的安祿山,基本上都是別人眼里的安祿山,而這些人可能是安祿山的上司,也可能是安祿山的親戚,甚至還可能只是安祿山所在隊伍里的一個小兵。
于是在閱讀《安史之亂》的時候開始思考這樣的問題:對于混血胡人血統的安祿山來說,他的野心是不是與生俱來的?如果沒有人一直說安祿山會在將來叛亂,他又會不會走到叛亂的那一步?只不過,我發現閱讀到最后,誰人都逃不過的結局是——死亡。
《安史之亂》到底是如何開始的呢?在山雨欲來的篇章里,說明的還是比較明確的,這一大章節主要講了5個人,而這五個人分別是安祿山、張九齡、李林甫、楊國忠和唐玄宗。
安祿山作為始作俑者,是必須出現的,所以這本書首先講述的就是安祿山的崛起。如果張九齡繼續為相,大概率也不會發生安祿山造反的事情,畢竟朝廷會有更多的防范。李林甫作為一個時代的罪人,誤國太深;楊國忠最后被逼造反也屬于弄巧成拙。而這一切歸結在一起,也算是唐玄宗自食其果。
《安史之亂》這本書是這么說的:在阻止安祿山發動叛亂的道路上,有一塊巨石攔路,這塊巨石就是唐玄宗皇帝。玄宗在處理安祿山的問題上,缺乏他早年那種明察果斷的作風,也與他年事漸高,追求高居無為有關。
簡單來說,如果一個人執意的要相信什么,就會被蒙蔽雙眼,不知道唐玄宗在此時此刻,是不是如此。他認為自己的人生已經度過了一大半,自己為國家也奉獻了太多了,所以晚年該享受了。于是,他帶著對楊貴妃的愛,啟動自己的生活,一邊看著大好河山,一邊被身邊的人背刺。
對于安祿山是否會叛變這個問題,我也簡單了思考了一下,不一定正確,只代表個人觀點。
安祿山是胡人混血,外貌一看就五大三粗,所以和普通的子民外貌看上去是不一樣的,而所有粗狂外貌的人都會給人一種張狂的感覺,因此我思索著這是不是在安祿山還沒有叛亂之前給人一種會叛亂的印象。畢竟,叛亂與否,從外觀雖然很直接,但不準確,不然那么多胡人混血為何只有安祿山叛亂出名并且被我們記住呢?
在《安史之亂》這本書里我有一個記憶深刻的地方,就是在安祿山未叛亂前,已經有人在說他有叛亂之心了,如何讓一個有叛亂之心的人叛亂呢?安祿山的親信被針對、被抓……如果是我,天天有人說我要如何如何還拿身邊的人來威脅,可能我也和安祿山一樣的反應,直接沖了吧。
雖然說叛亂不一定是好事,也只能說明安祿山是一個頭腦簡單的人,但是歷史上的事情又有誰能夠真正說的清楚呢?被逼無奈、還是本身就擁有叛亂之心已經不重要了,畢竟歷史已經發生,我們誰也無法改變,只能盡可能的通過各種史書記載來還原當時的一切罷了。
《安史之亂》這本書,基本上講述了所有發生在755~763年限之間的事情,讓原本對“安史之亂”只知道名字的我,對這段歷史有了更多的了解。通過這本書,我也認識了歷史上更多的人物,他們鮮活的人生照亮了屬于我歷史故事,也讓我的腦海里有了更多豐富的內容。
我一直在思索,安祿山的老對頭哥舒翰,對世人所謂的安祿山會叛亂那條信息,如果有人相信他的話,后面一切的事情是不是就不會發生了。可是,歷史就是歷史,即便我們這樣思索,安祿山也已經叛亂了;楊玉環也已經香消玉殞并且“下落不明”;而唐玄宗則帶著所有人都知道的對楊貴妃的愛,度過余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