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鑒往一得
編輯丨自由的海豹
在美帝國的光輝歲月里,費正清、列文森等一大批漢學家不斷推進中國近代史研究,但卻有意無意地構建起了漢學研究的偏見帷幕。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以來,美國加快其全球擴張的步伐,然而,往日“嚴密”的理論體系卻在實踐中一次次漏風——其中,在中國問題上吃虧尤甚。有鑒于此,過去美國漢學家對中國近代史的研究,在新一代漢學大家柯文眼中,成了必須重新審視的傲慢與偏見,成了必須時刻警惕的“洞穴”。
柯文在《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前的海外中國近代史研究做了整體的反思與梳理,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精巧的把握。 筆者可以借助兩種游戲模式——打陀螺和投石子來簡單概括其邏輯。
一、抽鞭子的人與轉動的陀螺
打陀螺時,我們甩動鞭子,將力量傳遞到陀螺上,陀螺由此實現飛速轉動,但它轉動的方向與速度,幾乎全在甩鞭子的我們。 海外中國近代史研究幾乎就是如此,在他們的敘事下,1840年后東西方的碰 撞中,美西方就扮演著甩動鞭子的一方。這種 研究思路,大體被歸為三類模式——帝國主義模式、西方沖擊-中國回應模式、傳統-現代模式。
帝國主義模式可以從毛澤東的著名論斷中得到啟發,即“中國近現代史是一部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反對中國獨立與發展資本主義的歷史”。柯文作出的批判主要在圍繞經濟方面,正如陀螺上的受力不會均衡,帝國的工業化模式對中國的影響也是局部不均的,是一種來源于多國的鏈狀效應 。
西方沖擊-中國回應模式則暗示,在東西方的歷史相遇中,西方主動、積極、先進,中國則腐朽、懶惰、落后。只是在西方的一次次沖擊下,中國才逐漸抖擻惰性,一次次起身回應西方文明的沖擊,這正如陀螺的轉動完全離不開鞭子的抽動,陀螺旋轉的方向也基本取決于甩鞭子一方。
傳統-近代模式則認為,中國應當從自己的現狀中走向西方定義的“近代化”,中國的傳統是落后的,西方的現狀乃至過去是先進的、應當借鑒的。這正如陀螺應當走向哪里,如何旋轉,其話語權在于抽鞭子之人。
二、投出去的石子與水中的三圈漣漪
柯文在批駁了西方沖擊-中國回應模式后,提出了自己的理論框架。他認為,西方對中國的沖擊影響至少要分成三個層帶。 西方沖擊中國的過程,就像石子投入水中,其力道在脫手那一刻就有所削減,在與水面”首次相撞”后激起第一圈漣漪,然后力量衰減,形成第二圈、第三圈擴散。
三個層帶的第一個,是與西方物質、精神直接接觸的部分,比如通商口岸、兵工廠、總理衙門的設立,撰報人、買辦、基督教徒的出現。但是,在水面和石子的首次沖擊后,沖擊因水面而不斷減弱。畢竟一切西來的東西到了中國,會跟著入鄉隨俗。另外,石子離后之手,它的力量就在不斷減弱。所謂的西方,往往是中文翻譯過的西方,是中國人理解的西方。
第二個層帶不是中國與西方直接接觸的結果,而是中國人對西方沖擊的利用,比如洪秀全改造基督教思想團結中國農民,李鴻章以自強求富為旗號擴大個人權勢。中國回應,實質是利用西方之沖擊,滿足自身的固有需求。
第三層帶是西方沖擊最難到達的,是外來文明影響的強弩之末,這個層帶展現為本土語言、思想信仰,傳統宗教與審美,傳統的風俗習慣等等。大量中國人時刻就“活”在其中,并將繼續活下去。1947年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的許多論述,至今看來仍然入木三分。廟宇佛寺等民間信仰,熟人社會的辦事邏輯,以己為核心的差序格局,諸如此類仍然讓中國人成為著中國人。這些東西大多扎根于中國這片鄉土,是真正土生土長的文化形態,是西方難以沖擊到的部分。
編者按: 東西方長達千年的互動與交流,即是東方不斷了解西方的過程,也是西方不斷了解東方的過程。18世紀以來,中國統治者對“大門口陌生人”的傲慢與偏見,一直為人們所熟知。然而,西方人對中國的認識,又何嘗不是從懵懂無知到成熟?中國是有著輝煌歷史的大國,蘊藏著獨特的文化基因與原規則,那些無處不在的又無法一概而論的事物,才是中國的本原 。現在,西方的 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 中國的本原很難被西方的影響所沖擊和改變 。因此可以遇 見的是,在未來的中美交往過程中,雙方會基于相互了解的加深,做出更加務實、冷靜的判斷。
本期書籍:《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柯文著,林同奇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出版。 作者簡介:柯文,曾在密歇根大學、哈佛大學等高校任教,致力于中國思想史和中西關系史研究,師從費正清和史華茲,著有《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革命》等。
《歷史國》是自由投稿的公共平臺,誠邀您加入歷史國編輯部(加微信qq1192984210進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