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都有這樣那樣的年俗,正是它們組成了豐富而獨特的年味。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也算為過年熱個身。
一、圍殲年豬
這是年度大事。豬等著挨這一刀,人也指著它吃肉。
臘月里,家家戶戶請殺豬匠,幫自家的豬“托生”。
那段時間,殺豬匠忙到手抽筋,豬們排隊等挨刀,一個個等得不耐煩。
事成,必吃殺豬菜,此舉可謂“品肉會”,類似有些地方搞的“品酒會”“品茶會”。
殺頭年豬好過年
主家會給殺豬匠送幾盒煙,或送件把豬下水,以謝屠宰之勞。
主婦早已擺好家伙什,準備展開腌肉、灌香腸、煉豬油等后續(xù)工作。
而小孩的興趣除了吃肉,還有豬尿泡,把它吹成氣球,一件高檔玩具就到手了。
現(xiàn)在很多人家已不養(yǎng)豬,直接到街上買肉,省事省心。
就是養(yǎng)了豬也不能自行處置,必須到指定屠宰點挨刀,這才算“合法歸西”。
而民間殺豬匠幾近絕跡,小孩也不玩豬尿泡,玩各種電游去了。
香腸隨風舞翩躚
二、烹炸年貨
除夕前幾天,是炸年貨的高峰期。
炸麻花、餃花子、薯條、苕皮子、“荷葉皮子”、蘭花豌豆、豌豆丸子、面裹魚塊,還有做米子糖,炒花生,打糍粑,磨豆腐 ……
這些都是大人們的拿手好戲。小孩們也不貪玩了,干活的熱情高漲,似乎從沒這么勤快過,其實也就是幫大人打打下手。
玄機在于,守著灶屋,近水樓臺先得月,可放開嘴巴隨時嘗鮮。
如今,有的人家還在堅持炸年貨,有的嫌麻煩不自己做了,能買則買,省下的時間,能多打幾圈麻將。
至于那些做法手藝,在年輕人那里已基本失傳。
炸貨飄香年味來
三、火塘取暖
過去沒有空調(diào)暖氣,過冬都是燒火塘。一棵樹蔸,或幾根硬柴,或一盆鋸末,幫人們驅(qū)走寒冷。
過年時,大家圍塘而坐,邊烤火,邊吃茶食,邊東拉西扯。
火塘里可以埋紅薯、土豆、苞谷棒子,純天然燒烤。
旁邊有貓狗趴著烤火,或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分享過年喜氣。
現(xiàn)在哪還能看到火塘!都是暖氣、空調(diào),起碼也是電暖器。
由此而來,圍塘烤火的樂趣也成為歷史。
圍塘烤火過大年
四、地鋪過夜
過去房子小,過年人多,床不夠睡,只有打地鋪。
鋪上稻草、棉絮,就是又軟乎乎又暖和的床。
小孩最喜歡睡地鋪,新鮮,好玩,你讓他睡床他還不高興呢。
一幫孩子擠成一窩,你呵我癢癢,我撓你腳板,你講個笑話,我出個謎語,嘻嘻哈哈一夜就過去了。
現(xiàn)在基本沒這種機會,房子大了,單間標間任你選,橫著睡豎著睡都由你。
地鋪賽過席夢思
五、飯前敬祖
過年吃飯,頭一件事,在先人遺像前燒一疊紙,擺上飯菜,灑杯酒,說誰誰誰都在,誰誰誰都回來了,請先人一起過年。
并非搞mi xin,是寄托思念。
現(xiàn)在家中有老人的,可能還會走這個程序,沒有的,可能就省略了。
特別是年輕人,對燒紙焚香、作揖磕頭這一套,已不太感冒。
飯前敬祖齊團圓
六、拜祖上燈
除夕晚上,到故去先人的棲息地點燈,讓先人也過個亮堂堂的年。
一般點蠟燭,用樹枝或竹棍包上塑料紙,圍個燈罩,以免被風吹滅。
事先會把草鏟一鏟,添添土,再放炮,也擺上飯菜,說上幾句話,“過年了兒孫們都想您!” “年夜飯備好了您吃好喝好!” “您在那邊多保重,有空再來看您!”
這事在家還好辦,有些人舉家長年在外,不回去過年,或因故回不去,先人就享受不到這個待遇了。
當然,講究的也可以在街頭路邊祭拜一番,看當?shù)卦什辉试S,有的城管抓得比較嚴,就不一定能這樣干了。
除夕上燈照先人
七、磕頭拜老
小孩給隔輩老人拜年,要磕頭,說些“健康長壽”之類的話。
磕得越響,心越誠,老人越高興。
然后老人給壓歲錢,都是提前攢好的新票子。
現(xiàn)在基本不興磕頭了,換成了躹躬,或更簡單的注目禮。
當然,省步驟的是小孩,老人給壓歲錢可沒省,不僅沒省,還逐年上漲,畢竟物價也日新月異嘛。
磕頭作揖拜長輩
八、走親串友
至親之間必上門拜年,即便大雪紛飛、交通困難也阻擋不了。
路遠的,怎么也得住個一天兩天,去了就回是失禮的。
其他沾親帶故的,也會相互走動走動,圍爐聊家常,把酒話桑麻。
這期間,一天吃五六頓,乃至七八頓都很正常。重點不在于吃,在“走”,在“拜”,在“嘮嗑”。
而且是真的“走親戚”,而不是“走形式”。
提籃拎袋走親戚
現(xiàn)在,“走親戚”有點像“送快遞”,人到禮到好像就行了,不作更多逗留,人們也習慣了這種節(jié)奏。
還有人連“走形式” “送快遞”也覺得繁瑣,代以“微信拜年” “短信拜年”。
現(xiàn)代化手段好使,一鍵發(fā)送,省了不少事。
對此,人們也各有看法,有人吐槽“都是群發(fā)的”,一模一樣;有人則認為,甭管群發(fā)不群發(fā),能想到把你勾上,那也是用了心的。
摩托開路跑得快
九、民間娛樂
這里頭名堂就多了。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計有:舞獅、舞龍、踩高蹺、劃彩蓮船、打蓮花落、唱漁鼓、唱三棒鼓,等等。
一方面搞氣氛,大家樂呵樂呵;另一方面搞氣氛的也増加收入,到誰家了都有所表示,煙啊,糖啊,紅包啊,不會讓他空手走。
大戶人家還有大獎,給得你心跳,看你敢不敢接。
過去,我們村就有人搞這些娛樂項目,正月出門跑一圈,進賬可能比他種一年地還強。
舞獅舞龍搞氣氛
現(xiàn)在有的地方還會集中耍社火,但走村串鄉(xiāng)、進門入戶地玩已很少見了。
別說條件好不差錢的,差錢的也顧及面子,不出去掙這個外快。
更主要的是,很多人已不會玩這些,也不想去學這些“藝術”。會玩的年紀又大了,老胳膊老腿玩不動了。
妙趣橫生三棒鼓
前面說了,今兒個只是舉舉例,應該遠不止這些。有的庸風陋俗,應該丟,但有些好的,丟棄了就很可惜。
各位朋友,你們那兒過年咋過的,有什么習俗和有趣的事呢?
( 圖源網(wǎng)絡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