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北京時間昨天中午,沙特外交部公開表示以色列必須停止對加沙地帶的侵略,要求所有以色列軍隊撤出加沙地帶,否則沙特將不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系。
如果沙特只是這點兒要求,那可能就是對目前局勢的一種態度,但沙特這要求有個附加條件,那就是以色列得允許巴勒斯坦人
建立一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1967年邊界長啥樣,看下面的地圖。中間那幅是第三次中東戰爭前巴以雙方的實際控制區,右邊是巴以現狀。如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讓以色列吐出約旦河西岸大片土地難度很大,何況中間還有一大塊巴勒斯坦控制區已經被以色列分割成了差不多三塊,更別說這些地方已經被以色列建成了定居點。這時候不管誰當以色列總理,都不敢答應這條件,誰答應,誰的政府原地倒臺,而且以后也別想再上臺。當年拉賓只是形式上有所妥協就老命不保,內塔尼亞胡要敢在這條件上簽字,祖墳都得讓以色列人給刨了。
從巴勒斯坦的角度看,如果他答應這個方案,意味著他做出了巨大讓步,退讓了很多就不說了,一旦和以色列協議達成,就意味著他再想要回被以色列占據的大片土地已經失去了法理依據。
之所以先說這事兒,是因為目前來看這個兩國方案巴勒斯坦方面是愿意做出妥協的。以色列則堅決拒絕,美國一直是堅決站在以色列一方。
但是1月31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在例行發布會上似乎是松口了,表示美國正考慮承認兩國方案。這當然并不意味著美國會拋棄以色列,而是表明其在中東有可能做戰略收縮,之前從中東撤回一支航母戰斗群和從敘利亞撤回非法的美軍基地已經多少表明了這種態度。
至于為什么這么做,應該是美國認為在中東能對美國甚至是以色列發起真正挑戰的一個都沒有,即使是伊朗和土耳其也做不到這一點。
歐洲方向,3天前的2月5日,波蘭國防部長卡梅什在接受波蘭國內媒體采訪時表示:不排除與俄羅斯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波蘭必須為這樣的戰爭做好準備。
這種表態傳遞出兩個信息:一個是烏克蘭那邊可能快撐不住了;二是波蘭要充當西方反俄前線的作用。
作為北約成員國,卡梅什在回應記者波蘭在對俄戰爭中失敗怎么辦的問題時,卡梅什用了“我們”這個詞,要知道對于這種特別嚴肅的問題,主語可不能亂用。敢這么用,波蘭媒體也很配合的沒有追問“我們”這詞的具體含義,也就暗示了他的采訪發言不僅代表的是波蘭,而且還是代表的北約甚至美國。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德國國防部也表示已經做好在烏克蘭失敗后與俄羅斯開戰的準備。
波蘭和德國,一個是力邀美國駐軍的國家,另一個是軍事主權在美國手里的國家,他們的官方軍事機構在這個時候說出這種話,很顯然是代表美國的意愿。
那么美國到底意欲何為?
警告俄羅斯應該是最容易想到的,但以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的總體表現看,他并不具備全面和美國及北約開戰的實力。所以這種警告看上去多少顯得有點多余。
那就只剩下另外一種可能,美國需要有人在歐洲牽制住俄羅斯,從而將戰略重點放在其他地方。這個地方只能是東亞,要對付的對手只能是咱們。
要知道美國的霸權基礎來源于三個方面,軍事、科技和金融。現在能在這三個方面對美國構成實質威脅的有且只有咱們。
軍事上,美國已經試探了多次,在咱這兒踢到的鋼板越來越硬是肯定的。
科技上,美國的優勢地位雖然還在,但絕對優勢已經不復存在,再給咱們時間,雙方地位互換幾乎是肯定的。
金融領域,人民幣國際化的速度是明顯在加快的,前段時間咱們敢全面放開外資進入銀行和保險更是讓美國脊背發涼。因為美國的崛起與上世紀初資本從英國大踏步跑到美國有直接關系。
目前,算上停泊于日本橫須賀基地的“里根”號航母,美國在咱們周邊活動的航母已經達到三艘。它們肯定不是來偷油的,而是在為挑起戰爭做準備。
無論從美國的霸權利益角度還是從種族、文化、宗教信仰的角度,美國都已經將咱們當成了必須要解決的假想敵,對于咱們而言,根本沒有日本那種不要皮臉投降輸一半的選項,別說咱們根本做不到,美國也不可能答應。即使將咱們肢解了,美國也不會放心,因為大一統是刻在咱們基因里的政治正確。
所以咱們是到了做最壞打算的時候了,千萬別幻想美國使用核武器會受到什么道德的束縛,真要臉的話,美國的霸權不可能維持到現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