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互聯網這個東東之后,風起云涌般的自媒體便呼嘯而出了,裹挾著一股過去從未有過的新鮮空氣乃文化現象——仿若只要愿意,人人皆可成為"媒體"之一員,且自命為王,。
這在前互聯網時代乃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說,因為互聯網之故個人言說的門檻相對在消失。"眾說紛紜"——過去僅為指向某個社會聚落的"街頭巷議",而現在,則將此提升為了一種媒體的之"尊容",遠隔千里乃至重洋的陌生人也可以談天說地了;與之相比照的是,反而傳統媒介的權威性在不斷貶值與矮化。
即便如此,自媒體現象隨之帶來的另一問題是它的泥沙俱下與魚龍混雜,有價值的"言說"其實并不多見,更多的,乃是情緒性的、欠嚴謹的、沒有多少人文價值和思想且不負責任的任意表達。
今晨偶然讀到的這篇關于論說維特根斯坦之"美學"的文章令我驚異,因為它太好了,且具相當的獨到見識。
我喜歡維特根斯坦,他的主要著作《邏輯哲學論》與《哲學研究》反復讀過——尤其是后一本,因為前者涉關數理的詮釋太多,而我,對此知識乃一籌莫展。此文中提及的維氏之《文化與價值》一書(另有一譯名為《維特根斯坦筆記》)非常之妙。于維氏這個天才哲人而言此書中之"碎片"式的思緒與思考真真乃妙不可思言。再者,《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一書我以為喜愛思考的人應必讀,它好的不得無與倫比。
從某種意義上說,維特根斯坦是一位解構大師。他的解構方式不像德里達式的那么渾濁,那么云山霧罩曲里拐彎,他是當刀直入式地一針見血,僅寥寥數語便開門見山了,一如禪語,令我們所熟悉和②余習見的"知識"或"概念"倏忽間開始變的模糊了起來,隨之而來的乃是一種疑質和拷問從我們心頭驀然升起時才,于此一種"意義"消解與誕生便相伴而至了。
在今天這個七嘴八舌、亂象紛呈、群魔亂舞的年代,讀點維特根斯坦的哲學且以此來有意識地磨礪和錘煉我們的思考和辯識能力以我之見乃為當務之急。
2024年2月11日晨 手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