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丁。
記得某知名人士曾說過這么一句話:中國人最喜歡的就是賺錢,西方過年都講新年快樂,我們都在講恭喜發財。
單從近些年每年大年初五全民迎財神(相傳正月初五是財神爺的生日)的盛況來看,這句話說得可能就并不為過。好巧不巧,今年的大年初五又適逢2月14日的情人節,有網友表示,“朋友圈全是迎財神的,一個秀恩愛的都沒有,看來大家都想明白了,沒感情可以,沒錢是真不行?!?/strong>
這不,多條與迎財神相關的話題,在今天先后成為各大網絡平臺的熱搜。財政部官方賬號相關的評論區,更是在今天成了網友們的“許愿池”。
有人或許會說,中國人怎么就這么“俗”呢?在老丁看來,這恰恰反映的是國人的一種實用主義。有道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倘當倉廩尚且不實,衣食尚且不足,高屋建瓴的理想又從何談起呢?
幾千年前的古人都能想明白的道理,當下的我們對此不應再有怎樣的猶疑。去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這45年可以說是中國人理解個人財富、追求個人財富、積累個人財富的45年。盡管過程中或許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正是改革開放的45年,充分調動了國人的致富熱情,才讓蛋糕越做越大,才為更公平的分配提供了物質基礎。
縱是成就非凡,中國的致富之路卻仍是任重道遠。2020年中那條“有6億人月收入也就1000元”的消息,讓不少人撥開了迷霧,看清了現實。因此種種,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國人渴望增加財富的“俗氣”愿望,都應當被充分理解、尊重和滿足,這不僅有現實的緊迫性,更是這個國度或者說民族持續向前的強大內生動力!
對于今天這個迎財神的日子,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發帖說,財神是一個反映人民群眾真實訴求,同時又不煽動民粹,支持改革開放,與國家針對內外矛盾做統籌平衡積極配合的輿論場?!暗惯^來說,和氣才能生財,堅決依法治理才能生財,全社會將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創造財富上,少搞其他內耗才能生財?!?/p>
順著老胡的這條微博,老丁不禁聯想到過去若干年那些橫行無忌的“戰馬”、“戰驢”、“戰狗熊”們。他們一邊說著“義正言辭”的話語,一邊卻通過煽動民粹、制造對立等,對營商、輿論環境等帶來了無以復加的破壞。“瘦”了別人的同時,他們卻意欲肥了自己——有的這邊大聲反美那邊在美帝買下“小房子”,有的這邊反日那邊就給“岡本”打著廣告……
由此,在2024這個甲辰龍年,老丁真心希望多一些悶聲發大財的“俗人”,少一些拉大旗作虎皮的“神人”。否則,當長期信仰“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國人如今不少不愿生養,當長期渴望增加財富、提升地位的國人如今不少選擇“躺平”,此一亙古少見的場景,究竟是誰愿意看到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