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23日,中國探月工程正式立項,命名為“嫦娥工程”。20年風云變幻,中國的探月之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2024年1月,擔任“嫦娥工程”首席科學家,也是整個探月工程的重要推動力量——歐陽自遠,由中國科學院提名為202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
202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
然而,對于歐陽自遠來說,“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只是他諸多榮譽的一部分。這位七十多年如一日專注于祖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從地質學到地球化學,再到天體化學,均取得很高的建樹,終成國內頂尖的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
歐陽自遠長期在中國科學院任職,同時擔任北京大學等十余所大學的客座教授,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年輕學子。他的身上,體現了一位卓越科學家該有的專業和擔當。
歐陽自遠院士
求學:學無止境,不斷進取
出生于1935年的歐陽自遠,今年已經接近90歲高齡,卻依然時刻關注著探月工程的進展和中國科技的發展。這種永不止步的干勁,貫穿了他攀登學術高峰的一生。
歐陽自遠父親是村里頗有名望的醫生,父母希望他能“子承父業”,將來也成為一名醫生。然而,書生意氣的歐陽自遠卻更愿意響應國家的號召,想成為一名地質工作者去探尋地下的寶藏。于是,高考的時候,他的第一志愿便填寫了北京地質學院(今中國地質大學)。
于是,17歲的歐陽自遠走進了北京地質學院,成為勘探系的一名學生。那時候的北京地質學院,云集了國內大批地質學的一流專家學者,他們的嚴謹、細致,以及對學術研究的專注,深深地影響了歐陽自遠,促使他全身心投入到專業學習中去。
在學校,歐陽自遠開始對地質學產生了的極大興趣,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成為學校的優秀生的代表,不僅獲評“全校優秀學生”,其畢業論文也被評為“優秀畢業論文”。
中國地質大學
歐陽自遠性格文靜,總是能靜下心來學習。大學畢業后,成績優異的他不滿足于當前的水平,希望繼續深造,立志要勇闖學術前沿。于是他——
· 先是留校成為蘇聯專家拉蒂斯的研究生,攻讀地球化學專業;
· 后來進入中科院地質研究所,在礦床地球化學家涂光熾教授的指導下攻讀副博士學位;
· 研究生畢業后,又在侯德封院士指導下從事核子地質學的研究,期間被委派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進修核物理。
歐陽自遠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叫“學無止境”。他孜孜不倦地徜徉在學術的殿堂,用大半輩子成就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科研:一絲不茍,精益求精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今天我們看到歐陽自遠在地質學、地球化學、天體化學等領域建樹頗高,卻沒有看到他六十多年如一日地上下求索,付出了多少心血。
早在研究生期間,歐陽自遠就每天天未亮就起床,背著地質袋子,帶好一壺水、兩個饅頭,深入到凹凸不平的坑道里去觀察礦脈。坑道里陰暗潮濕,面臨各種未知風險,但崎嶇泥濘并不能阻礙歐陽自遠前進的道路。
在漫長的研究生涯中,到環境惡劣的地區考察對于歐陽自遠來說,就是家常便飯。上世紀60年代,為了給核試驗和原子彈試爆選擇合適的地址,他深入一線考察巖層,采集樣品,獲取第一手珍貴資料。經過反復試驗攻關,最終解決了棘手的石灰溶解問題,為核試驗選取了最佳的地址。
做科學研究需要高度專注,一絲不茍,歐陽自遠在這方面做到了極致。歐陽自遠的身上,有著一名頂尖科學家獨有的嚴謹周密的特質和善于開拓進取的能力,這是他能夠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的重要原因。
1978年,中國獲得了美國贈送的1g月球巖石樣本。那時候,國內還未啟動探月,國家對于這來之不易的樣本格外重視,便將其中的0.5g交給歐陽自遠進行研究。
就是這芝麻綠豆大小的月壤,在歐陽自遠堅持不懈的研究下,誕生了14篇高質量論文,充分體現了歐陽自遠卓越的科研才能以及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而這些研究,為他后來主導中國探月工程打下了堅實基礎。
成果:上天入地,全面開花
從進入北京地質學院學習勘探開始,歐陽自遠從事學術研究70余年,從來沒有停下追逐的腳步。不管寒來暑往,他堅持每天工作18個小時,顧不得家庭、孩子,卻時時與科學為伴。最終,他在多個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
在地質學上,歐陽自遠主導工作了核試驗選址,參加了高空核爆炸、觸地核爆炸的相關,主導完成了世界第一幅1:250萬月球全月巖石類型分布圖;
在天體化學領域,他對1976年爆發的吉林隕石雨進行深入而系統的綜合研究,提出了吉林隕石多階段宇宙線暴露模式和吉林隕石形成演化模式;
在探月領域,他研究了美國贈送的月壤,后來作為首席科學家參與并指導中國探月工程,成為“嫦娥工程”順利實施不可或缺的力量。
從地表到地底,從地球到天體,歐陽自遠的研究領域上天入地,成為國內地球化學和天體化學研究的領軍人物。
鑒于他在學術上的突出成就,歐陽自遠先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當時成稱作“學部委員”)、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家宇航科學院院士,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等重量級大獎。
這些都是對他在學術上所取得成績的集中肯定。然而,榮譽與獎勵,對歐陽自遠來說,遠不及揭開一個科學之謎來得更令人振奮。
育人:重視教育,培育新人
現代科技競爭,人才是第一資源。作為一名科學家,歐陽自遠深知人才對于推動科學進步的重要意義,因此,他總是在做好學術研究之余,不遺余力培養優秀的年輕學子。
歐陽自遠不僅著書立說,重視科普,出版圖書,擔任多個雜志主編,也常常給給中小學生做講座,給科研人員作學術報告,講授地學領域最新的研究理論和思潮。
歐陽自遠擔任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十余所一流大學的兼職教授,親自指導研究生完成學業和從事科研工作,迄今為止共指導了50余名碩博士研究生,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已經成為地球化學領域的學術帶頭人。
如今,歐陽自遠被提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可謂是實至名歸。不管最終是否能得獎,都不影響他成為值得崇敬的科學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