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兩個同姓的少年班留美博士不同選擇和境遇形成了強烈反差, 當即引爆輿論圈。
據香港知名國際媒體《南華早報》消息稱,美國數學界新星孫崧決定離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歸國加入浙江大學。
很快浙大予以證實:今年1月2日,37歲的皖籍頂尖天才孫崧在美國從事了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學后,正式加入了浙江大學數學高等研究院(IASM),成為該院的終身教授。
而據自媒體報料,復旦少年班留美博士孫衛東加入美國國籍后,成為溜街浪人長達16年。
一個數學家的回歸為何引起如此轟動呢?
這首先要歸功于人類進入了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時代,數學的重要性日益突顯。
數學是眾多基礎科學的基礎,更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現在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行業,都是以數學為基礎的。
第一個認識到數學重要性的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說:
“在數學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么,而是我們怎么知道什么,萬物皆數。”
進入新科技時代后,北大數學天才許晨陽更是一語中的:
“今天無論是手機信號的傳遞、醫療成像的分析,還是我們對時空規律的認識,都是以數學發展為其先聲,數學成為我們理解和探索世界所必須使用的語言。”
而孫崧的研究方向是微分幾何、復幾何、幾何分析,涉及到了許多數學的前沿問題,比如鏡像對稱、最小曲面、高維流形的拓撲分類等。
他還與其他數學家合作,開創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比如復幾何的K穩定性、復流形的正負曲率、復流形的測度理論等,所以,他的數學成就不僅在幾何學領域引起了轟動,也在其他數學分支和應用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孫崧的數學研究不僅有著高度的創造性和原創性,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微分幾何作為一門與物理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等領域有著密切聯系的數學分支,它可以用來描述和解決許多實際問題,比如引力波、黑洞、弦理論、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圖像處理等。
他的研究為這些領域提供了新的理論工具和方法,也為未來的科技發展和創新奠定了堅實的數學基礎。
孫崧取得的輝煌成就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孫崧是一位在微分幾何領域做出了多項開創性貢獻的數學家,也是全球數學最高榮譽菲爾茲獎的強力候選人,除了菲爾茲獎之外,他包攬了數學界幾乎所有重要獎項,特別是2021年,他獲得了科學獎中的新視野獎,這個獎被稱為“科學界的奧斯卡”,單項獎金300萬美元,遠超諾貝爾獎,堪稱科學界第一巨獎,其成就和影響力之大由此可見。
更主要的是,他是繼年僅21歲就破解世界難題的青年數學家陳杲在2022年回國加盟中科大、頂級科學家顏寧在2023年回國任深圳灣實驗室主任后,又一個有國際影響力的頂級科學家回歸祖國。
他們的回歸有引領和示范作用,引發媒體的關注和熱議也是理所當然。
那么,他為何在人生的高光時刻選擇回國,而且沒有選擇母校中科大而是浙大呢?
孫崧1987年出生在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金拱鎮。幼年時,他的超人天賦并沒有顯現出來,甚至反而還表現得有些“愚笨”,可謂把“大智若愚”演繹到了極致:寫不好字,甚至說話也笨嘴笨舌,父母也不知道他愛好什么,對什么感興趣?
好在他父母也沒有刻意“安排”他的興趣愛好,作為農民,可能他們沒有這個意識,當然也沒有經濟實力供他去上興趣班。孫崧可以把自己關在家里,哪兒也不去玩,隨心所欲地遵從自己本心自主安排自己的學習,想看什么書就看什么書,因此,他博覽群書,廣泛射獵,自由翱翔。
就這樣,孫崧在小學階段可以說是規律生活,自然生長,全面發展。
進入初中后,他的潛能得以發揮,成績突飛猛進,尤其是化學。他被化學里奇妙變化的神奇世界所吸引,便把大量時間投入到化學這門學科上。
2000年,孫崧以懷寧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懷寧中學,2002年,正在讀高二的他獲得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二等獎,一飛沖天。
同年,在老師鼓勵下,孫崧提前參加高考,順利考入中科大少年班,成為該縣考進科大少年班的第一人。
前兩年,少年班主要是打基礎,也沒有特定的專業。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孫崧也慢慢地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所在是數學。數字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領域,于是他打算在數學領域進行深入探索。
2006年,孫崧拿到全額獎學金進入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數學系學習,他的導師是美籍華人數學家陳秀雄(微分幾何世界最高獎維布倫獎得主),他的博士論文題目是 “Kempf–Ness定理和極值度量的唯一性”,2010年獲得幾何學博士學位。
畢業后,孫崧在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做了兩年的研究員后,于2013年成為了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助理教授,31歲那年又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并于2019年擔任數學系正教授。
2014年,他獲得了斯隆研究獎,這是一項針對有潛力改變自己研究領域的青年學者的競爭性獎項。
這個獎可了不得,獲得該獎的研究者們,有42位后來獲得了諾貝爾獎,16位獲得了菲爾茲獎。
也是在這一年,孫崧和導師陳秀雄還有數學家西蒙?唐納森(數學界最高獎菲爾茲獎得主)合作,破解了“卡勒-愛因斯坦度量”存在性之丘成桐猜想,這成為他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他們的解決方案于2015年發表在《美國數學學會雜志》上,以三篇連續的文章的形式,題為“法諾流形上的K?hler–Einstein度量,I, II 和 III”。
《美國數學會雜志》稱:
“陳—唐納森—孫的證明,是佩雷爾曼解決龐加萊猜想以來,微分幾何領域里最大的突破。”
從此,孫崧在數學界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2018年,時年31歲的孫崧受邀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45分鐘報告,這是成為國際一流數學家的標志性“門檻”之一!
2019年,憑借多項開創性的研究,孫崧獲得美國數學會頒發的在幾何和拓撲學方向的最高獎奧斯瓦爾德-維布倫獎。
不僅如此,2020年9月,孫崧還獲得了2021年科學獎新視野數學獎。
那么這又是一個怎樣重量級的獎項呢?
科學獎是學術界含金量最高的獎項,可以說是“科學界的奧斯卡”,獎金,每個獎金有300萬美元,總額度高達1875萬美元。
科學獎新視野數學獎這個獎項的設置旨在表彰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分為突破獎和新視野獎。
科學獎每年最多評選六個突破獎,其中生命科學獎每年最多四個,基礎物理獎和數學獎各一個。
此外,科學獎每年還會最多評選六個新視野獎,物理和數學都不超過三個,用來表彰年輕的科研工作者。
獲得此獎后,孫崧再次站在聚光燈下,業界紛紛看好孫崧有望在2026年獲得菲爾茲獎。
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是數學領域最高的榮譽,只授予40歲以下的數學家。丘成桐是菲爾茲獎的第一位華人獲獎者,如果孫崧能夠獲得這一獎項,他將成為中國大陸第一位菲爾茲獎得主。
孫崧人生進入高光時刻,盡管國外的條件對一個科學家來說,會更有利于他的發展跟研究,可孫崧竟然在此時選擇了回國發展。
這是為什么呢?這就要從浙大說起。
要知道,浙江大學曾經的數學系也培養了不少人才,但由于人才流失比較多,浙大的數學實力有所下降。
為了重振浙大的數學雄風,浙大雄心勃勃地在2019年創立了數學高等研究學院,并且有了一個令人向往的好聽名字“夢之隊”,它主要由浙江大學資助,同時也得到了地方政府和捐贈的支持,計劃每年在這個項目上投入很大一筆資金預算,吸引優秀的人才加盟,旨在打造世界領先的研究基地和世界一流數學中心。
浙大數學高等研究學院成立后,立即匯聚了四名國內頂尖的數學家,說明這里的科研環境一流,而浙江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比較發達,浙大對數學研究的高度重視和巨大投入,也吸引了孫崧,可能更關鍵的是學院的愿景和追求更契合孫崧的理念和價值追求,我想,這就是他回國效力并選擇浙大的原因吧。
2024年1月2日,37歲的孫崧在英國、美國從事13年研究與教育后,回國加盟浙江大學數學高等研究院,成為其第五位永久成員。
孫崧的回國任教,是中國數學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教育和科研的一次重大進步,他的回國也折射出我國科研的軟硬環境越來越有吸引力。
事實證明,越來越多的科研人才回歸,中國的科研之路才會越走越廣闊。只要抓住了科研人才,那么科技強國將不再是夢。
當然,孫崧的回歸也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吸引人才重要,但留住人才更重要!#乘風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